当市场下跌的时候,究竟发生了什么?
我们在股票市场中,大多数的配资都是以现金和股票的市值做抵押的。比如我们100万现金入场、1:3的杠杆配资,最终形式是400万现金。但没人会在股票市场中仅仅是配资拿现金。无论你以什么样的抵押物去做了配资,拿着现金就会不断地损失利率和手续费、管理费等。因此,要想让这些现金能够升值,唯一的方法就是买进股票,然后等待股票的升值速度超过那些按日计算的各种费用。
但事情的发生永远都不会以单一的、简单的形式去呈现。随着市场的上涨,客户手中的股票会不断的升值,以400万现金全仓股票的计算,一个涨停板就会创造40万的市值,而且在不断的上涨途中,这个计算会以加速度的方式出现,市值的扩大异常迅速。
伴随着市值的增加,还会呈现另外一件事情,就是配资杠杆比例的下降。当市值上升30%的时候,即便按算数方式来看,杠杆比例也会相应的降低了30%,这意味着客户又可以继续拿增长了的市值去抵押换去更多的配资。而更多的配资又可以购买更多的股票、进一步推高股票的价格、推高市值。
这种驴打滚的方式仿佛回无中生有的变出钱来,让追随者变得愈加疯狂,于是市场的赚钱效应就产生了,吸引更多的人进入市场,不断地放大进场、配资、再进场、再配资的循环。市场的情绪会随之疯狂,股票的价格也愈来愈高。这种状况其实是所有的经济危机爆发之前的基本原理,所有的危机都一样,泡泡都是这样不断被吹大的。
隐含的危机在哪里?在于杠杆的不断提高!表面上看杠杆并没有扩大,但实际上随着市值的不断增长、不断再配资,当客户股票的市值价值500万的时候,配资1:3可能已经融到了450万!而你当初的入资只不过仍是100万,实际的杠杆已经达到了1:4.5。这种提高显得很隐蔽,而且也不一定是所有的客户都会这么做,但实际的情况中的确总会有一部分发生。
好了,说完了股市的上涨,回归正题,说下跌。
股市为什么会下跌?不必去的分析任何经济的因素,让我们还是回归到数学的本质。在随机过程中,数值的涨跌都是正常的,必定存在这样的涨落波动区间。但是,还记得我在上一部分说到的“平仓警戒线”么?当配资的杠杆变得越来越高的时候,它的“平仓警戒线”就会必须的、自然的提高,因为它经不起折腾,市场稍有波动便会被杠杆放大到警戒线之下。
不必市场集体下跌,只要市场中有极少的一部分是高杆、或者变成了高杠杆,他就会成为引子、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一旦某一小撮配资盘触动了平仓警戒线,这个时候就会导致机构们的程序化交易平仓,引发个股下跌。而个股的下跌会进一步导致其他账户的市值缩水,而市值缩水则又引发配资杠杆高企、再次触动其他账户的平仓警戒线。于是,雪崩效应产生,某个细小的向下波动很快演变成为全市场动作,程序化交易不断的降低平仓价格,市场运行方向就此逆转而下,踩踏事故也就发生了。市场原本进场、配资、再进场、再配资的循环,就变成了反向的下跌、杠杆升高、再平仓下跌、杠杆再升高的负向循环。
这种负向循环其实并不会一直下去,就如同上涨也不会一直下去一样,同样会因为某个自然的涨落而被打破。但是,在A股市场中,这种自然的涨落被人为的因素所限制和破坏,以至于难以自然的被打破。这个人为的破坏和限制,就是停板制度。
停板制度设立的初衷当然是为了限制疯狂的涨跌,然而这恰恰限制了它的自然修复的属性。仅以下跌而言,市场的疯狂下跌也不会以跌到零为止,但跌到应有的价值之下是极有可能的事情。一旦市场跌到其价值之下,价值凸显的结局就会引发更多人们的购买欲望,大量进场买入的动作就会发生,会打破负向循环、迫使价格上涨、令价值回归。但跌停板的存在,令价格跌到停板位置后就无法再继续卖出,因而让这一过程无法进行下去。那么市场的决定就是进一步的走出下一个跌停板,直到无数个跌停板之后消灭了所有的杠杆。没有了杠杆的压力,价格也就会回归到了价值本身。
这里面还有一个帮凶,就是程序化交易。散户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去做程序化交易。使用程序化交易的都是机构,他们把原本设计好的交易方式和规则交给了计算机,于是电脑按照既定规则去自动交易。当价格呈现下跌时,计算机会自动报出更低的价格以谋求成交,但这导致市场的进一步下跌,于是计算机再次报出更低的价格、直到打到跌停板、谁也卖不掉。每一天的过程都只是不断的重复。
停板制度还有一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给了人们一个可见的、预期的目标。这个目标每天明明白白的展示在哪里,让认为可以放肆的去操作,也让主力资金可以在成本限定的情况下去操控价格。只要把价格打到跌停板或者涨停板,市场就几乎没有了交易,成本也就不会再放大。这种操控的益处,恰恰是制度的缺陷给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