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乔峤硕的个人空间 //www.sinovision.net/?35456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后的战略

热度 1已有 1216 次阅读2014-3-29 04:59 |个人分类:经济研究|系统分类:财经| 中国经济, 中国历史, 国务院, 市场经济, 资本主义 分享到微信

注:本文原稿发布于2010年9月7日

  呵呵,这个题目比较大,我只谈其中两个我认识到的方面。

  在本轮全球经济危机中,中国实际受益良多。我所说的是,在中国经济从计划经济体制走向市场经济的开始阶段就经历一场大规模的经济危机,并从中充分认识到原来的出口导向型经济的弊端、认识到不完全的市场经济的缺陷、认识到市场经济调控的法门等等,可谓代价较低、收获较大。而且,在全球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遭受经济重挫中,及时认识到自身经济的优劣势、并利用这个机会在全球市场中争得一席之地、提高国家地位,可以说是在不得不受经济危机之损的状况下,获得大于损失。另一方面,在危机中,各方点滴利益的得失益发显得举足轻重,因而也就更加清晰的看到了各方的利害冲突与战略思维,并且在危机中做出了调整产业结构的重大决定。我认为,这一决定可以用继往开来来形容,如果战略得以完成,胡温体制可以在中国历史上立一座丰碑。

  在关注股市的层面上,人们更多的是看到了各种各样的炒作题材,而我认为,在国务院众多的“产业经济振兴计划”、“区域经济振兴计划”等中,大多都不过是些低层次的噱头,是各部委、各省市为迎合中央精神的谄媚之举,实质操作性和作用并不很强。但这其中有两项,我认为是国之大战略,是未来会影响几十年的重大决策。也许,众多繁杂的“振兴计划”都是在为这两个计划打掩护和铺垫。

  第一个计划是“智能电网”。可能对多数不了解此行业的人士来说,“智能电网”也是个噱头,但我提醒你两件事就可以清楚电网的作用。一是2008年大雪灾,当时南方众多电网陷入瘫痪,这一过程我们均亲身经历,造成损失自不必多说,但电视台在采访报道中多次曾在电视画面中显露国家电网配供电线路走向示意图等,这实际是重大国家机密。

  二是2008年02月26日下午美国佛罗里达州南部约有440万人受到影响,是位于该州迈阿密的核电站自动关闭导致。另外当时美国东北部密歇根、俄亥俄、纽约等地区还有一起大面积停电事故。当时欧美媒体炒作是包括中国军方在内的中国黑客侵入了美国电网的电脑系统所导致。全美历史上至少在1965年、1977年、和1996年出现三次大规模停事故,破坏之大,影响之深,超出了人们之前的预期,尤其是1977年纽约大停电,一度引发全城抢劫和纵火,停电将一部分人推到了反社会的边缘,直接威胁着国家安全。

  电网是涉及国家重大安全的基础设施,其复杂程度远超乎普通人之想象,当然绝非我们用电末端的家庭照明、做饭、取暖那么简单。从我们国家在建国之初至今,初步完成基本电气化过程的供电需求之后,如何管理、调度、及安全的供电,就摆在国家电网的面前,当然大灾中的电网瘫痪也充分暴露出了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智能电网的建设绝不仅仅是更新老旧设备那样简单,按照标准定义,智能电网是建立在集成的、高速双向通信网络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先进的设备技术、先进的控制方法以及先进的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的应用,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标,其主要特征包括自愈、激励和包括用户、抵御攻击、提供满足用户需求的电能质量、容许各种不同发电形式的接入、启动电力市场以及资产的优化高效运行。智能电网的概念是2006年美国IBM公司首先提出的,即便是在美国,也没有完全实现。

  智能电网冗长深奥的定义我们且不去仔细理解它,我想说明的是它是极其复杂的,而且其中许多的概念、理论、设备等也都还在发展中,特别是我国的智能电网技术目前尚处于连初级阶段都算不上的幼稚阶段,许多的技术甚至属于国家机密,欧美是限制向我国出口的。这意味着智能电网的建设将是一个很长期的过程,而且不是任何一个小范围的行业、省市等所决定、投资和建设的,而是处于国家安全的层面上,是国家战略。

  智能电网所带动的整个产业链堪比房地产,对国民经济将会有巨大贡献。那么这也就意味着在智能电网这个“题材”,投资将会稳定而持久,意味着相关的上市公司未来会很有保障,很有机会。但实际上这一方面涵盖很广,涉及的上市公司很多,而且同业竞争也很厉害,未来谁能够路走得很长、脱颖而出还很难说,我对它们也不是很了解,也在慢慢的甄选,但我相信,这其中有黑马。

  第二个计划是“新疆区域振兴计划”。新疆属于“老少边穷”概念,似乎与内蒙、西藏等振兴计划等价,但实际内在根本不同。今天又发布了《国务院发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指导意见》,实际也对“新疆区域振兴计划”做了战略补充。

  新疆拥有的最大的资源是什么?是石油。这一点可能地球人都知道,但地球人不都知道的,是新疆未来将是我国突破西方世界、尤其是美国封锁的战略要地。

  当过海军指挥官的人没有不知道第一岛链、第二岛链概念的。从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西方世界就对共产主义围追堵截。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一直在对中国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封锁和侵略。看看世界地图,就会明白,在中国的周边,几乎全部都是美国的政治殖民地。尤其是前苏联解体后,中国作为世界上几乎唯一的社会之一大国,也就更加成了美国的唯一目标。在中国的北方,突破俄罗斯是不可能的,而且即便与俄罗斯修好,未来也是通过西伯利亚取道欧洲才能够走出去;南方是印度、越南,历史的纠葛、俄美两国共同的战略,都让他们随时准备提防中国,还有喜马拉雅山的天然屏障;向东便是海洋,这是过去中国一直谋求突破的方向,因而才有第一岛链、第二岛链的概念,但韩国、日本、菲律宾、新加坡包括我国台湾都是亲美地区,从海上协美遏制中国。

  而中国的西方是中东地区,历史上一直是穆斯林的国度。伊斯兰教国家过去与基督教为主的西方国家历来对抗,也就是在上世纪70年代才部分与美国交好,但现在阿拉伯世界普遍的反美情绪,在政治上给中国的封锁线在西方开了一个口子。而且西方也是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是欧亚大陆桥的直接通道。尽管阿拉伯世界政治复杂,新疆还有东突问题,但这些都比美国的政治封锁要容易解决的多。

  从新疆开辟陆路通道,实际唯一的障碍就是千万里的戈壁沙漠和雪山。但这一点,实际是可以克服的。我去过新疆,亲眼目睹过那里的自然风貌。实际上目前已经建立或在建的中外油、气管道全部都通过新疆。所以我说《国务院发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指导意见》是对“新疆区域振兴计划”做的战略补充,让整个西部开发能够同东部的产业调整衔接起来,让中国的经济结构不间断的连接起来。

  在建设、开发新疆的过程中,实际上一举多得。一方面,可以让相对因环境恶劣的新疆地区凭借巨大的投资发展起来,使中国的经济布局均衡;二方面,可以利用新疆广大的地域更多的承载中东部人口发展带来的拥挤;三方面,同时可以开发新疆、西部地区地下丰富的矿藏解决经济发展的能源、资源之需;四方面,开发新疆就如同出口转向一样,将大量难以消化的出口产能转为内需,慢慢来化解;五方面,开发新疆的巨大投资也承担了经济发展的“投资”这驾马车的负担;六方面,结合整个中、西部的开发,承接东部地区因产业成本上升而带来的资本流出;七方面,就是在政治上给中国找到一个封锁突破口。这众多的优势绝非其他的地域板块开发所能比拟的。

  新疆的开发绝不是一个短期行为,给中国带来的是长期的战略转变。从经济的角度说,新疆开发将会是一个非常值得投资的方向。如果做实业,应当去新疆,认真仔细的考察一个有发展前景的行业进行投资。从投资股票的角度来说,我把新疆板块的股票翻了个遍,说实话,目前还真没有一个令我十分满意的。从原理上讲,开发、建设新疆,基础、基本建设方面是最可靠和安全的,但这方面的上市公司还要深入研究或等待才行。

  这两个“振兴计划”,我认为会是长期的,具有深远影响的,值得在其中投资。投资时限甚至应当以十年来记,就像三十年前的深圳,三十年后的今天再看深圳的发展和影响,不可想象。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1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回复 乔峤硕 2014-3-30 23:39
光头: 如此说来那些领导们都很爱国?不会一有风吹草动立即携款外逃?高层领导还有多少人没外籍护照?哈哈,我们的领导居然还会考虑国家兴与亡? ...
我并不太愿意涉及政治问题的讨论,但我对您的观点还是有些不同的。贪官污吏内心不爱国,并不表明他就一心想搞坏这个国家。实际上在没有任何危害其本质利益的情况下,贪官也是愿意把自己管辖的权力范围内的事情搞得更好些,至少也是冠冕堂皇写,这也并不影响他们一旦感觉不妙就逃之夭夭。

而且,尽管中国内的的腐败问题相当恶劣,但也不能把所有的官员都看得一无是处。看待问题还是不能过于极端和片面。
回复 光头 2014-3-30 15:05
如此说来那些领导们都很爱国?不会一有风吹草动立即携款外逃?高层领导还有多少人没外籍护照?哈哈,我们的领导居然还会考虑国家兴与亡?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5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