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美国之音》的一个关于“读懂中国”的讨论,在“打左灯向右转”和“打右灯向左转”这个问题上争论不休,再加上“打左灯向左转”和“打右灯向右转”,更令人晕头转向,越说越乱。
这里面牵涉到一个实际问题:如果言行不一致,政府的话还能信吗?
我认为要“读懂中国”,必须首先“读懂中国共产党”;要读懂“中国共产党”,不妨先读懂“中国共产党党章”。
“中共党章”从一开头就明确宣布:“马列主义”为中共的指导思想。这一点,从中共建党以来就是如此,从来没有改变。
要读懂“马列主义”,当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共产党宣言”有这样的提法:“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
所谓“私有制“,不是一般意义的“私有制”,而是“资产阶级的所有制”, “现代的资产阶级私有制是建立在阶级对立上面、建立在一些人对另一些人的剥削上面的产品生产和占有的最后而又最完备的表现。”(点击这里) 既然如此,为什么现在还要发展“民营经济”,还要欢迎外资企业来中国投资?
这是因为“马列主义”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阶段论”,为了实现无私有制的共产主义社会,其必要条件是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这叫做“经济基础”。只有“经济基础”发展了,才能导致“上层建筑”(社会制度)的改变。
“阶段论”认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追求利润等)在现阶段对于发展生产力还具有可以加以利用的积极性,因此出现了既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要“能抓耗子就是好猫”这种看似矛盾的局面,其实并不矛盾,这叫“矛盾的统一”,是“历史唯物主义”,是“辩证法”。
也就是说,发展“公有制”,即发展“国营经济”,是一个长期的方向,今天发展“民营经济”和“欢迎外资”,不是为了发展“私有制”,是为了发展“生产力”,是过渡性的,是为了创造最终改变“私有制”的“经济基础”。
因此,现阶段对于“民营经济”和“外资”,只能是“利用+限制”,既要利用它发展生产(有时被解读为“打右灯”或“向右转”),又要限制它带来的“自由主义”和“两极分化”等弊端(有时被解读为“打左灯”或“向左转”)。但不管打的是“左灯”还”是“右灯”,“马列主义”的原教旨没有变,国家在马列主义指导下的发展方向也没有变。
以为中国现阶段的生产力已经发展到可以宣布“国进民退”或放弃“韬光养晦”,那就是“过于超前”了。
以为中国发展“民营经济”和“欢迎外资”的结果是中国会“和平演变”成资本主义社会,也必将失望。
我这样解读中国,不知道是“读懂了”,还是“读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