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战争已经进行了六个月,双方都损失惨重。总的情况是:俄军未能达成“解放顿巴斯”的目标,但仍然在火力上占优势,乌军也未能发动大规模反攻,但已经开始掌握主动。《华尔街日报》今日发表专题评论,题目是:“俄乌开战六个月后,天平正慢慢向乌方倾斜“。
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展开了大规模的经济制裁,而俄罗斯也利用石油和天然气为武器,使西方国家遭受了能源危机和通货膨胀的压力。究竟谁更能耗得起谁?哪一方能坚持更久?
美国和欧洲的民意,虽然都对通货膨胀感到不满,但是民意的大多数仍然坚决支持乌克兰,也愿意为乌克兰而承受经济上的痛苦。俄罗斯方面,民族主义情绪仍然高涨,普京仍然得到俄国民众的广泛支持。
真正的考验将是今冬明春,欧洲正在努力为俄罗斯断供天然气作准备。西方国家对俄国的经济制裁,似乎并没有产生任何明显效果,但是专家断言,俄国所遭遇的经济困难远大于西方国家,明年开始,经济制裁的效果将在俄国越来越明显。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俄罗斯今年GDP将收缩6%,未来几年还会进一步萎缩。
由于战争旷日持久,西方国家难免出现“主和派”的呼声,最露骨的是基辛格建议乌克兰的用领土换和平。有人担心,西方国家的“团结”可能开始动摇。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北约”国家中,法国马克龙的态度最为软弱,他多次提醒大家不要羞辱普京,但是自从今年6月他和德、意两国领导人共同访问乌克兰以后,媒体认为他的态度有比较明显的转变。
现在的实际情况是美国和英国继续源源不断支持乌克兰,上星期美国提出了8亿美元的军火援助计划,本星期又提出了一个30亿美元的援助计划。昨天英国首相约翰逊还赶在下台前再度访问基辅,表达了他对乌克兰的支持。德国和法国对乌克兰的军事和经济援助也开始跟上。西方国家在支持乌克兰方面所表现的“团结”,目前似乎仍然是很坚定的。
这场战争还将继续打下去,在当前俄国继续占领乌克兰大约20%的情况下,和谈几乎没有可能,泽连斯基的态度也越来越强硬,强调战争的结果不是“和平”,而是“胜利”,即必须把俄国赶出乌克兰领土,包括克里米亚。
美国对这场战争的态度,看来是不希望这场战争过早结束,从而消耗俄罗斯的国力,也希望通过这场战争使欧洲更加靠拢美国,听从美国的指挥,并大幅增加国防预算,对今后欧洲的防务承担起主要责任,使美国腾出手来对付中国。
中国在这场战争中的地位始终保持“中立”,主张通过和平谈判解决纷争。作为俄国的盟友,中国并没有参加西方国家对俄国的经济制裁,但是也没有对俄国进行军事上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