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新外交部长贝尔伯克刚上任不久,就急匆匆访问华盛顿,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举行会谈。什么事情令她如此着急?
昨天,布林肯和贝尔伯克举行记者招待会(点击这里),可以看出,两人会谈的主要话题有两个,一是乌克兰,二是立陶宛。
在乌克兰问题上,德国有求于美国。俄国在乌克兰边境集结大军,有可能进行军事冒险,上个月拜登已经和普京举行视频会议,当面警告普京不要乱动,否则将严厉制裁,普京也警告拜登,如果西方国家进一步制裁俄国,将造成严重后果。德国显然对这一形势很不放心,这也许是贝尔伯克急急到访华盛顿的主要原因。
在立陶宛问题上,美国有求于德国。自从立陶宛得罪中国以来,承受了来自中国的巨大压力,立陶宛总统发表意见,承认将“台北”更名为“台湾”是一个错误,立陶宛到欧洲议会告状求救,欧盟国家虽然表示支持,但是缺乏实际行动。美国积极支持立陶宛,但是对于欧盟国家在立陶宛问题上的口惠而实不至,也很不满。
布林肯在记者招待会的开场白中,既提到了乌克兰,也提到了立陶宛,而贝尔伯克在开场白中只提乌克兰,不提立陶宛。在记者追问之下,贝尔伯克才勉强说了一句空话:“我们欧洲人团结一致地站在立陶宛一边。” 此外,她还表示:“由于(中国)严重侵犯人权而产生的强迫劳动产品,不能进入欧洲市场。”
人们不难看出,美国有可能要求欧洲对中国强硬,换取美国支持欧洲对抗俄国的军事压力。
自从立陶宛将“台北”更名为“台湾”和退出“17+1”以来,人们更关心的是立陶宛的这一举措是否会产生“骨牌效应”,欧洲国家,特别是前苏联的卫星国,会不会一个接一个地效仿立陶宛,其中最有可能成为第二个立陶宛的国家,是捷克。
上个月,捷克举行大选,右翼政府上台执政,扬言要对中国强硬,捷克与台湾之间的互动,也明显比其他国家更为频繁。
立陶宛在中国的压力下也许会死挺下去,但是其它蠢蠢欲动的东欧国家,则可能因为立陶宛没有得到欧盟国家的全力支持而不敢冒险得罪中国。如果立陶宛的“更名”行动就到此为止,没有扩散到其他欧洲国家,说明经济利益仍然是国际关系中的主导因素,所谓“共同价值观”只是说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