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高层外交会谈结束了,没有“联合公报”,没有“共进晚餐”,没有”外交突破“,但也没有“不欢而散”。
在闭门会议前的开场白中,布林肯发表了对中国的攻击性言论,引起杨洁篪的不满,双方在媒体面前爆发了火药味很重的语言冲突,令很多人感到惊讶。拜登总统说他为布林肯感到骄傲。
有媒体认为这是双方代表对本国民众和国际社会的一场“表演”,也有媒体称杨洁篪的讲话虽然赢得了不少中国民众的支持,却增加了对美国民众的负面影响。还有媒体认为这是让美方尝尝“战狼外交”的滋味。中方媒体则认为美国态度“居高临下”,对会谈没有诚意。
会后,杨洁篪对记者说:“这次战略沟通是坦率的、建设性的、有益的,当然,我们之间还是存在一些重要分歧。” 这至少是中方对这次会谈的正面评价。
布林肯对媒体说:“美、中两国之间存在根本矛盾foundamentally at odds,这包括新疆、香港、台湾、网络攻击等,因此当美方提出这些问题时中方反应强烈,为自己辩护,这并不奇怪。” 所谓“根本矛盾”是指那种无法调和的原则性矛盾,中方认为这些问题是中国的内政,不容讨论,美方认为这些问题与“普世价值”相抵触,影响了国际秩序和稳定。
但是布林肯也承认,双方在伊朗、朝鲜、阿富汗问题以及气候变化议题上存在利益交集,美国已经在会谈中做了该做的事。
这次会谈,似乎没有关于贸易和关税方面的报道,凸显美方把“民主、人权、价值”等问题放在今后“中美关系”的首位。
美国著名的《政客》Politico杂志称(点击这里),共和党普遍担心拜登在中国问题上软弱,而拜登亟需讨好共和党,争取共和党的合作和支持,通过本次谈判,拜登政府证明他将继承和保持特朗普的“对中国强硬”政策,好让他们放心。布林肯和沙利文结束会谈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拜访阿拉斯加州的两位共和党参议员,向他们汇报情况。目前美国的共和党人也基本认可拜登的中国政策。
《政客》杂志说,有一点可以肯定,近期内拜登和习近平不可能会面。该杂志预期,本次会谈后,拜登政府将出台一系列针对中国的具体政策措施,议员们也将提出一些和中国有关的法案。
中、美双方的外交行动还在继续中。下星期,俄国外交部长拉洛夫将访问北京,而布林肯也将前往布鲁塞尔,在一个“北约”的集会中提出中国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