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热度 27
近日,上海《复旦大学》的校领导因为修改学校章程,引起学校师生的反感和抗议。据媒体报道,校领导拟删除章程中的“学术独立”、“思想自由”等词,代之以“党的领导”、“社会主义”......
针对这一问题,《环球时报》主编胡锡进发表微博,提醒“各地的一些干部们”:“千万不要为了追求极限的“政治正确”,而客观上引起群众的反感,反而制造了隔阂,侵蚀了社会信心。”
很明显,在《复旦大学》校领导眼里,“学术独立、思想自由”和“对党忠诚”是互相对立的,强调“独立”、“自由”,就不可能“忠诚”。同理,强调“民主”、“自由”,也就不可能坚持“党的领导”。
同样的争论,在上个世纪50年代的“反右派斗争”中就已经出现过,62年过去了,“极左”和“低级红”却至今不死,这是为什么?
这些校领导不是不懂这个道理,其实也并非真是思想上的“极左”或“低级红”,他们只是为了自保,因为“极左”或“低级红”从来不会被惩罚,而一旦被扣上“反党”或“反社会主义”的帽子,那就意味着严重后果,可能被打入18层地狱。
这不是《复旦大学》校领导的问题,这是今天整个中国社会所普遍存在的严重问题。
胡锡进作为《环球时报》的主编,敢于站出来公开反对,我认为值得点赞。这至少说明,今天的中国和62年前相比,毕竟是进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