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欧洲议会以500:56的高票,通过一项“外国投资审查”议案,这一议案从表面看没有什么针对性,但是大家都心知肚明,这是针对中国的。
欧洲议会通过这样一个有歧视性的投资法案,是美国不断向欧盟国家进行游说的结果。
美国早在1975就设立了外国投资审查机构CFIUS,近年来,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拒绝中企对高科技美企的并购活动。美国认为,中企的目标往往不是商业利益,而是通过并购获得高科技知识,而高科技是美国的“命根子”。
中国在美国投资失利,但是在欧洲的投资并购活动却有增无减。根据英国“安永会计师事务所”的统计,2017年中国企业并购欧洲企业高达250起,引起美国的警觉。
欧洲议会通过“外资审查”法案之后,有议员发表谈话称:法案并不是禁止外国投资,而是对那些“奇怪的、经济上不合理的政治性投资”进行审查。
除了用“严格审查”的手段限制投资中企在欧洲的并购活动,欧洲国家还用提高“安全”条件的手段来排挤中企参与各种投标活动,这种办法同样是有针歧视性的,矛头指向中企。这种做法,特别表现在通讯行业的投标,欧洲国家不好明目张胆的拒绝“华为”参与投标,但是可以以“安全”为由,排斥“华为”。这种做法,英国和德国政府的表现尤为突出。
美国除了以“国家安全”为由试图说服盟国排斥中国外,还以同样的理由,排斥中国参与各国的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贷款。美国惯用的案例,就是中国参与斯里兰卡的港口建设后,由于斯里兰卡无法按期还贷,不得不把港口租借给中国,为期99年。
最近中国在格陵兰投资兴建三个机场,立即引起美国的警觉,美国认为这几个机场可能用于军事目的,威胁美国在格陵兰的军事基地。格陵兰是丹麦属下的殖民地或“自治邦”,越来越趋于独立。格陵兰为了兴建这三个机场,希望丹麦投资而遭到拒绝,经美国向丹麦政府游说后,丹麦政府立即改变态度,向格陵兰提供低息贷款,终于把中资排挤出局。
以色列是一个高科技十分发达而对中国又比较友好的国家。最近中国参与了以色列“海法港”Haifa的基建工程,并获得25年的经营管理权,同样令美国十分不满。美国警告以色列,以色列向中国提供的任何高科技知识,都可能转而被中国提供给伊朗,其潜台词就是如果以色列在高科技上援助中国,将影响以色列和美国的关系,而以色列显然需要美国的支持。
美国侵略伊拉克,很多人都说是为了石油。如今美国支持委内瑞拉的反对派瓜伊多,已经很少听人说是为了委内瑞拉的石油。美国如此明目张胆支持瓜伊多,说白了,就是不允许中国在美国的“后院”拥有一个立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