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9月24日,美国启动了扩大对中国商品征收关税的行动,中国进行对等报复。到目前为止,累计的征税规模在美方是2500亿美元,相当于全部从中国进口商品的半数,在中方是1100亿美元,相当于全部进口美国商品的80%。
这一轮的征税行动,看似规模很大,但是关税税率都在10%以内,即便美国把征税范围再增加2670亿美元,双方把征税规模扩大到对方的全部进口商品,估计税率也不会高于10%。关税势必提高商品成本,但10%的变化在正常的商品价格波动范围以内,相信两国的经济能量都能够承受,一时上也许看不出对生活产生什么大的变化。
明年1月1日,2000亿元或更多的中国商品将被征收25%关税,中国也可能采取对等的报复措施,到那时,关税对两国经济和生活就可能产生比较重大的影响。从现在到那时,还有三个月的时间,可以给企业用来进行自我调整,以适应新的贸易环境。从这个角度来看,特朗普的征税行动也带有渐进的意思,目的在于削弱征税对经济造成的冲击,带来“软着陆”的好处。
如此看来,眼下的中、美“贸易战”,也许是一个“温水煮青蛙”过程的开始。温水中的青蛙也许不觉得水热,但是当水温增加到一定程度之后,后果是早晚会显示出来的。
对于企业来说,眼下最大的问题是如何降低成本以抵消即将到来的25%关税,更重要的是,特朗普的关税还可能继续提高,他竞选时曾经扬言要对中国商品征收45%关税,现在看来不是没有可能的。
企业首选的对策当然是扩大对日本、欧盟和新兴市场的销售,但是这些市场的容量都不如美国,可扩大的空间也十分有限,而新兴市场的兴起,也需要时间,因此企业要想避免破产倒闭,最大的可能是把工厂迁移到能够继续享受美国免税或低税待遇的国家或地区,例如东南亚小国或印度,也可以考虑去非洲和南美。对于那些高科技的,人工智能水平较高的,对职工教育水平也要求较高的产业,可能考虑直接搬进美国。
因此,如果中、美不能尽快达成贸易协议,我敢断言,我们将看到一个越演越烈的工厂迁移潮,据说,已经在深圳地区开始了。这些工厂未必搬来美国,但是搬离中国则是最大的可能。这个即将到来的“工厂迁移潮”势必对经济和生活造成越来越重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