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国财政部长为首的高层代表团已经到达中国,星期四开始,将与中方展开为期两天的贸易谈判。
美方代表团包括三个部长(财政部长努钦、商务部长罗斯、贸易代表莱特希泽)、两个白宫顾问(库德罗和纳瓦罗)和美国驻华大使布兰斯塔德。如此强大的谈判阵容,面对如此“老、大、难”的贸易问题,却只谈两天,而且事前没有预备会议,没有预先拟定好的初步协议,两天内能谈出个什么结果来吗?对此我深感怀疑。
美国商业部长罗斯说:如果没有一点成功的希望,我们也不会去。是的,如此大规模的代表团前往中国,如果到中国去撞南墙,再灰头土脸空手而归,岂非自取其辱?反过来,也说明美方这次“登门拜访”,可能准备作出某些让步,以换取中方更大的让步,否则如何向美国国内交代?
但是罗斯又说:如果达不成协议,美国就只有实施征税计划,那就是对1300种价值约5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征收25%的进口关税。中国已经宣布,将对同值的美国商品征收报复性关税。也就是说,贸易战开打了,现在登门拜访,只是一种姿态,表示已经尽力了。
美方的态度如此强硬,难道说已经认准中方将作出巨大让步?中方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让步的表现,除了欢迎美方来中国进行谈判(此前多次表示拒绝谈判)。
巨额贸易不平衡的本身,就是一个多年来无法解决的难题,如今又与美方的“国家安全”问题交错在一起,使得问题更难解决。所谓“国家安全”,就是美国已经认定中国为“敌对”国家,或“潜在敌人”,处处设防,禁止中国收购美国的高科技公司,禁止对中国出口高科技产品,甚至开始限制中国留学生进入美国大学的高科技学科。这是一种什么状态?我看这可以说是一种“准冷战”状态。
美国对中国的“敌视”态度,使得中、美贸易纠纷渗入了大量的“冷战”因素。美国和日、韩、墨、加、欧盟等国,都有贸易纠纷,也都在进行谈判,但是这些国家都是美国的盟国,贸易谈判的最终结果必定是互相妥协,打“贸易战”的可能性很低,而中国不是美国的盟国,现在连“友好国家”都未必是,又如何在贸易问题上互相让步,达成妥协?例如,中国希望用大量购买美国高科技产品的办法来解决贸易不平衡,美国现在却在缩小这方面的贸易量。美方所选择征税的1300中方产品,以高科技产品为主,这本身就含有“国家安全”考虑,即便没有贸易逆差,也不欢迎进口。
昨天在“四合院的豪华家宴”中,我和杨少锋先生在一个问题上起了争议。他说中国是美国“高通”的最大客户,美国不敢对中国断供芯片,因为如此将导致“高通”破产。我承认中国是“高通”最大买家这一事实,但是我认为,如果发生美国对中国全面断供芯片这种事情,只有两国在“战争状态”下才有可能出现(至少也是“高度冷战状态”),如果两国关系恶化到这种地步了,一个“高通”的破产又能如何?何况“高通”也未必会破产,而断供芯片可能导致中国很多产业的严重瘫痪(至少是短期)。
“贸易战”只是一个钱的问题,“冷战”就不是钱的问题了。“贸易战”和“冷战”交错在一起,使得问题更难解决。我对本次谈判能否在短短两天内取得成果感到悲观,除非发生戏剧性变化。
然而世界上很多事情都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戏剧性变化,例如“朝核”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