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有过与人“讨价还价”或谈判条件的实际经验,例如购买汽车,装修房子,买卖房地产,都要讲价钱,讲条件。条件合则成交,条件不合则另找别家,或另做打算。不论是买方、卖方、甲方、乙方,都不是仇家,有多少人在交易过程中需要用“以牙还牙”来解决问题的?也许没有,那么为什么当中、美两国发生贸易争端时,却要叫喊“以牙还牙”,还要“奉陪到底”,甚至“不惜付出任何代价”?有什么恨?什么仇?
中国参加WTO近20年,是自由贸易的实际获益者,美国认为吃亏了,要求重新谈条件,我认为很正常,至于是否应该征税,是否有其它更好的解决方案,这是可以坐下来谈的。回顾这两年来的美方言论,无非是认为“中、美贸易不公平、不对等”、“中国占了我们的便宜”等等。至于说“中国盗窃了美国的知识产权”,这话听起来的确过于刺耳,人家即便是偷了,说话也应该客气点嘛,人都要面子,没有必要刺伤人家的自尊心。
中、美贸易严重不平衡,中方处于顺差的有利地位,美国处于逆差的不利地位,已经延续了很多年,实际情况是越来越不平衡,美国决定对部分中国商品征税,目标只是降差1000亿美元,这不仅可以理解,指标也很合理,我认为不算过份。
中国和美国体制不同,中国要减低进口,办法很多,主要进出口商都是国企,例如“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五金矿产进出口公司”、“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等等,政府只要发一个指示,就可以减少购买。美国的进口商都是私企,唯利是图,政府除了对商品征税之外,对私企的确没有多少可用的杠杆,不可能对进出口商发指示。
是的,美方未经中国的同意,借口“知识产权被盗”,要征收“惩罚性关税”,这些无疑是一种令中方反感的单方面行动,但我们也应看到,这是在双方谈了很多年而没有实际效果之后美方才采取的行动。去年4月“海湖会谈”之后,双方同意通过谈判,要求在100天内出结果,但是100天过去了,一年过去了,没有任何结果。美方决定征税后,仍然给出60天时间,希望通过谈判达成妥协,并且表示愿意立即前往北京面谈。
也就是说,在我看来,美方的态度是基本合理的,即便有些急躁,但是中方的行动也确实有些慢和拖,美方的急躁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有些人把“谈判”当成“示弱”,把“妥协”当作“投降”,用“以牙还牙”来回敬美方,还要“奉陪到底”、“不惜付出一切代价”,似乎唯恐天下不乱。事情有这么严重吗?需要如此夸张吗?
如果真是“以牙还牙”,我倒也不反对,既然有人认为美帝欺人太甚,我也想看看美帝被打垮之后,是个啥样子,反正天也不会塌下来,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然而,最大的遗憾不在于“以牙还牙”这种说法本身,而在于“光说不练”。美方决定对钢、铝征税后,中方提出对美国高粱、红酒征税,作为报复,我以为终于“真刀真枪”开打了。美方继而升级,提出对500亿美元中国商品征税名单,中方誓言也要提出一个“同等规模”的美国商品名单,进行“同等力度”的报复,我开始兴奋了,但这个名单至今没有提出来(此处有误,实际已经提出反制商品名单,我没有注意到),令我开始有些失望,而当特朗普威胁说要追加10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后,商务部和外交部继续说狠话,但是已经不提“同等规模、同等力度”了,而且仍然没有实际行动,令我更加失望。最后,当美国点了《中兴》的“死穴”之后,大家热烈期望封杀“苹果”,但是......
“以牙还牙”为什么是错误的?因为说这种话的人没有责任感,只知道说狠话很痛快,把大家的情绪挑动起来之后,却缩手缩脚没有后续行动,这实际上很伤人,打击了大家的爱国之心。你痛快了,我咋办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