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金钱不能购买幸福与快乐,那么大家每天辛苦赚钱是为了什么?既然钱能带来快乐,很多有钱人并不觉得自己幸福快乐,这又是为什么?最近一期的《时代》周刊就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并且请教了一些专家的意见。(点击这里)
每个人生活在今天的社会里,都有一些最基本的生活需要,例如吃饱穿暖,有栖身之地,这些都需要用钱来买。根据专家的意见,一个人的年收入如果从2万美元增加到5万美元,他的幸福和快乐感也会成倍增加(不知道专家如何量化人的幸福与快乐感),但是超过9万之后,收入的增长和快乐的增加就不成比例了。收入越高,幸福和快乐的增加也越来越困难。
专家认为,人之所以会感到不快乐和不幸福,不是因为缺钱,而往往是出于其他原因。
专家认为人具有很强的适应环境的能力。即便生活环境很艰难,时间长了也能适应, 反过来,生活环境即便很舒适,时间长了也就习以为常,难以产生快乐。这有些类似我们所说的“审美疲劳”和“喜新厌旧”,对于新认识的漂亮女朋友或刚购买的新款汽车,开始的时候都会产生快乐,但是时间长了这种快乐的感觉就逐渐消失了。
专家认为人的欲望很难得到满足,这是产生不快乐的重要原因。很多人都认为只要自己的收入再提高一个层次,自己就会更加快乐,但是一旦提高到了那个层次,他又开始不快乐。也就是说,经常“不满足”的人是不快乐的。
还有一个影响快乐的重要因素是“攀比”。很多人只要自己的收入比老婆的姐夫或妹夫多100美元,就会感到很快乐,反之就会不快乐。看来,喜欢“攀比”和“妒忌心”重,是产生不快乐的重要原因。人往往不是和那些巨富去攀比,而是和自己的邻居、老朋友、老同学进行攀比。一个人居住在一个比较贫穷的社区往往比较快乐,因为周围的邻居往往比他更穷。一个对于别人的成功并不在意的人往往比较快乐。
人的思考方法也影响人的快乐,善于“正面思考”的人比较快乐,喜欢“负面思考”的人容易不快乐。以下是我最喜欢的例子:一家鞋厂派两个市场调查员到非洲进行市场调查。一人回来后报告称:这里没有卖鞋的市场,因为没有人穿鞋。另一人回来后报告称:这里的市场前景无限好,因为没有人穿鞋。这就是对同一个事物总有“悲观”和“乐观”两种不同看法。看问题容易“悲观”的人总是不快乐。
专家发现个性孤独缺乏朋友的人容易不快乐,个性开朗朋友较多的人容易快乐。有五六个朋友的人往往比较快乐。有配偶和子女的人容易快乐,独身的人容易不快乐。最糟糕的是夫妻不和又不得不生活在一起。把钱花在自己的配偶、家庭和朋友身上也许是最值得的。
《时代》周刊的文章认为,钱能带来快乐,关键的问题在于要知道如何花钱。
文章建议:(1)要把钱花在能长期带来快乐回忆的事情上,例如一次旅行,一个晚会,一个假期等等。(2)要把钱花在有“目标性”和“挑战性”的事情上,例如学习弹吉他、学跳舞、学做饭、学种菜等,在不断克服各种难度的过程中,会带来很大的快乐。(3)经常有事可做的人比较快乐,要把钱花在有“流量”flow和有“多样性”的事情和活动上。例如《美中网》有不少网友都是摄影家,他们到世界各地寻找摄影对象,乐此不疲。至于老刘我,就喜欢坐在拉斯维加斯街边的露天咖啡座上,观赏过往行人,时不时发现几个美女,也觉得很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