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印两国军队“洞朗地区”继续对峙互不相让的阴影下,正在恶化的中印关系似乎出现了一丝回暖迹象。
7月25日,《新华社》在其英文网页上发表了一篇赞扬印度的文章,题目是:《中、印合作促进开放型世界贸易,对抗贸易保护主义》(点击这里)。7月28日,《新华社》又报道了习近平在北京接见了在北京开会的4个“金砖国家”代表,其中包括莫迪特别代表、印度“国家安全顾问”多瓦尔(点击这里),盛赞“金砖国家”之间的合作和友好关系。
7月27-28两天,“金砖”五国在北京开会,印度总理莫迪的特别代表多瓦尔应杨洁篪之邀前往出席会议,有消息说,这个多瓦尔其实就是本次“洞朗事件”的幕后策划人。很多人猜测中、印双方是否会利用这次机会进行谈判,为“洞朗”对峙寻找出路。会议期间,多瓦尔是否曾经单独会见杨洁篪讨论边界纠纷问题,没有消息透露。但是我们也看到,中方并没有利用这次会议的机会,公开批评印度。会议的气氛是良好的。
此前,中方曾经宣布,印度必须先行撤出“洞朗地区”,才能进行“有意义”的谈判,印方也一再宣示,要撤必须双方同时撤出,印度绝不单方面撤退。双方的激烈言辞实际上都是在把自己逼入墙角,反而堵死了解决问题的出路。
此时此刻,《新华社》7月25日的文章显得特别重要。这篇文章可能是为本次北京“金砖五国”会议营造气氛,但是文章单挑印度,从头到尾,除了赞扬印度在开放贸易中的贡献和中、印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外,没有一个字批评印度,在当前“洞朗地区”的对峙形势下,令人感到其微妙。
本博从一开始就主张解决问题的途径首先是“冷处理”,不希望政府被“民族主义”所绑架,其道理也很简单,即中、印两国的共同利益远超过“洞朗地区”的争议。
还有一个问题也值得重视,不丹在本次中、印对峙危机中的地位很重要。本次争议从表面看,是不丹认为中国入侵了中国和不丹的有争议地区,破坏了“维持现状”的协议,向印度求助,中方则认为不丹被印度所胁迫,印度才是真正的背后黑手。“双方同时后撤”的建议,如果由不丹出面提出,也许比较容易被接受,而中方现在正在争取不丹,多少会给不丹一些面子。
中方在“洞朗地区”所修建的这条公路,既不通向不丹,也不通向印度,似乎只是为了向南推进,从而引起印度的紧张不安。“洞朗地区”对不丹并不重要,但是对印度的确很重要。
现在“金砖五国”会议已经结束,上星期出现的“回暖迹象”究竟是因为开会而“昙花一现”,还是真正的“大地回春”,大家只能拭目以待。多年来两国关系时好时坏,大家似乎已经习以为常。只对峙,不开枪,也可以算是一种自我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