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喜乐花园 //www.sinovision.net/?345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我行我素,此生无悔!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个人隐私被偷之后:一位朋友的遭遇

热度 21已有 18544 次阅读2016-6-14 06:04 | 信用卡, 申请书, 判决书, 法拉盛, 皇后区 分享到微信

个人隐私被偷之后:一位朋友的遭遇_图1-1


朋友Y女士最近发现她在A银行(Chase大通银行)的帐户被冻结,银行存款不能取用了,令她大吃一惊。她到银行查询,银行告诉她是因为收到法院的冻结令才这样做的。

法院为什么要冻结她的帐户?进一步的查询,她发现另外一家B银行(Capital One)因为她拒付一笔5600美元的信用卡欠款,把她告到纽约皇后区地方法院,法院在今年三月份下达判决书,勒令她还款。原告B银行根据法院判决书,冻结了她在A银行的帐户和存款。

这就更加令她莫名其妙了,因为她和B银行全无往来关系,也从来没有在B银行开设信用卡账户,更不知道法院对她有什么判决。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她到B银行查询,根据B银行提供的信息,她曾经在2014年向该银行申办信用卡,申请书上的社会安全号和各项个人数据正确无误,唯独申报的地址是法拉盛34街某号,而她的实际住址是在57街。这说明她被人冒名顶替了。由于冒名者所报地址并非她的真实住址,因此所有有关B银行这一信用卡账户的往来邮件和账单都被寄到34街的地址,而住在57街的Y女士被完全蒙在鼓里,根本不知道有人冒她之名办了一张信用卡。

该信用卡帐户因为欠款不还,被B银行关闭,2015年B银行通过律师到法院起诉她,法院把传票送到34街某号,由于找不到那个冒名者,传票由别人糊里糊涂签名代收,Y女士本人当然全不知情。

今年3月,因为无人应诉,法院判原告B银行胜诉,被告Y女士败诉,勒令付清欠款,而Y女士也根本不知道被判决。估计原告B银行查到她在A银行有往来账户,因此根据法院判决书把她在A银行的账户冻结了。

为了证明她被犯罪分子冒名顶替,Y女士必须向B银行证明她的真实住址不在34街,而在57街,而且已经在57街住了很多年。B银行同意进行调查,但是要求Y女士支付了125美元的手续费。

B银行经过调查,终于承认Y女士被人冒名顶替,开设虚假信用卡账户骗钱。B银行通过律师撤销了对Y女士的控告,并且向法院申请撤销原判决,为此,Y女士还需要去法院签名办理销案手续。

Y女士除了A银行账户被冻结,还有一个没有发现的严重后果,那就是她的信用评级也被大幅度降低。B银行除了需要撤销诉讼和判决,还需要到信用评级单位去更正错误信息。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组个人数据,有些是公开的,例如姓名、性别和住址,有些是半公开的,例如出生日期和出生地点,有些是不公开的,例如银行账号、驾证号和社安号等。这一整套个人数据的组合,就是我们每个人的身份密码,属个人隐私,万不可随便披露。B银行只根据信用卡申请表格进行审批,冒名顶替者显然拥有Y女士的全部个人资料,因此顺利通过银行的审查,而B银行的审查制度显然也不严密,冒名者申报了一个假地址而未被银行发现。如果B银行在信用卡审批过程中,要求核对驾照(照片和住址),不难发现冒名者的造假行为,而B银行却没有这么做,是一大漏洞。

Y女士的个人资料怎么会被别人掌握的?这就需要Y女士自己好好回忆了。冒名者有可能是她的密友呢!当然,社会上有不少私人单位也掌握我们的个人资料,例如医生,如果他们的资料被偷,也有可能被坏人利用。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10

握手
6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6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1 个评论)

回复 文学营销 2016-7-1 01:33
是银行管理不善
回复 清朗澄明 2016-6-17 12:30
找个好律师,让银行赔钱吧。
回复 槜法大 2016-6-15 02:53
很常见嘛。而且,是银行的错误。咱们这里,还有诈骗电话,诈骗短信呢。很吓人。
回复 伪装者 2016-6-14 17:47
缩小交友圈,银行专一,不要炫富,变换密码...
回复 小虫 2016-6-14 14:01
开信用卡,除了社安号,生日,地址。一定要看有照片的id才行。现在银行经常发广告信给你申请信用卡。填写表格寄回去就可以。这就是漏洞,也可能是假的来信。你寄出去就上当了。我从来不看这些广告信。有需要做的事自己去应该去的地方。防止上当受骗。
回复 liushuai2009 2016-6-14 12:10
分享
回复 曾经湘桥 2016-6-14 10:07
失落个人资料的漏洞,不仅可能在银行、医疗,还有保险行业或信用卡使用流程等等都会有风险,只要社会管理工具是用电脑存蓄网络。
回复 maomao1 2016-6-14 09:40
这应该是银行内部人员所为,她朋友怎么能控制银行不把申请回复信件寄往最先申请时的正确地址?
回复 samfbh 2016-6-14 09:33
有什么可说呢?独吃自己人
回复 mrasiandragon 2016-6-14 08:50
要偷社安号,生日,地址等实在太容易了。
真是防不胜防。
回复 linton 2016-6-14 07:28
这种案子时有耳闻,Y女士其实是银行的受害者,银行和骗子是同谋犯,应起诉银行。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