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棚、鱼缸、石榴树”,这是过去人们对于北京内涵的形象总结,而这三样儿正是北京清凉界的重要元素。每到夏季,甭管是王府富户还是百姓人家,高搭凉棚成为常事。搭天棚主要用四种材料:芦席、杉槁、小竹竿、粗细麻绳,这些材料并不用主家购买,而可以在专门的“棚铺”租赁。“高搭凉棚三丈六!”这是相声里经常听到的话,的确如此,老北京四合院的凉棚的最大特点就是高,大气,这样最大的好处在于遮挡阳光的同时,又不挡风。而巧妙的设计又能使席子可以自由卷起,夏夜里一家几口人仰望星斗又是一番景致。
硕大的瓦盆中,金鱼在自由的游动,时而吃一口主人洒下的鱼食,时而尝尝水葫芦的味道,水面上倒映着葡萄架的身形。北京人家除了广搭天棚避暑以外,在院子中种下绿植是一项功在千秋造福几代人的绿色工程。曾经四合院中对于种树还有很多讲究,首先不能只种一棵树,因为这正犹如口中有独木,是个困字,而不种树更不好,口中一个人便成了囚。所以说广种绿植成了各家各户的生活习惯。石榴、葫芦之类都是北京老根儿人家的首选,不但颇具实用价值,多子多福的寓意更是备受欢迎。
院中的开阔地种上几株爬蔓儿的葡萄或是每当开花满院飘香的藤萝,不但起到了遮阳蔽日的效果,更给这小院增添了诸多亮点与福气。这样的福气延伸致胡同,让所有从这里经过的人们感受到了绿色北京的魅力;这份福气延伸到了邻里,茉莉飘香中有着爷们们的侃山,有着大婶们的家常还有孩子们的欢笑;这份福气延伸到了每个北京人的生活,廊檐下、门墩上也在盛开着美丽的花纹。
想想过去,并没有哥本哈根会议,也没有谁去大张旗鼓的高喊环保,但所有北京人都会很自觉的营造着各自的绿色清凉界,都会相互享受着北京这一特殊的清凉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