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北京四合院 //www.sinovision.net/?344244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一座城,两扇门,几座院落,数条胡同,组成历史的记忆。这才是我熟悉的北京,挥之不去的记忆!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北京四合院的故事(之一)

热度 3已有 2782 次阅读2014-1-9 14:46 |个人分类:北京四合院| 四合院, 老百姓, 北京, 故事 分享到微信

       如今在北京要找一套原模原样的中小型四合院已经很难,普通老百姓住的四合院早就改建的乱七八糟了。好一些的是那些高干名人的故居或现居,但也多有改造。而大型四合院,像过去的王府大宅倒还有几座,其中辟为博物馆和公园的保存的最好。其它为机关单位占用的就免不了装修上下水道、暖气和带抽水马桶的厕所之类的。再想大改造就干脆推倒中式房子盖西洋小楼了。
  
  四合院的命运说明它不合时宜。按‘原始设计’,一套四合院里只住一家一户。户主老爷太太住北房,长子和媳妇住西厢房,女儿住北房西边的耳房,东厢房作厨房兼饭厅,南房作客厅或书房或佣人房或其他子女住。院子里种着丁香石榴,还有蔬菜花草。院里有枣树院外是槐树。这种四合院住着当然是有滋有味。
  
  如果北京的人口总保持在几十万到一百万,四合院还算‘合适’。但自从1949年,北京的人口不断的猛增,如今已经超过了一千五百万,四合院还怎么能‘活的下去’呢?从1949年以后,除去高干名流,普通百姓住独门独院的就越来越少,一套四合院里东西南北四座房子通常要住四户人家。院门整日大开,共用的么。至于早先是破庙或空地或房子太破推倒了重建的,那就很少再建传统的灰砖墙、高房脊、出大檐、一垄一垄小瓦片的老式房子了,而是盖那种红砖墙、几乎不出檐、大片水泥瓦的简式平房。为什么?省工省料。如果空地再大点,干脆就盖楼房了,可以多住人。在北京这样的大都市里,住平房太浪费土地。
  
  一套小四合院住进四户人家可就太挤了,所以每家都琢磨那个院子。尤其在1976年的唐山地震后,院子里先是挤满了地震棚,然后棚子变的越来越有样,成了小厨房甚至住人的房子了。现在的四合院大多都没院子了,窄窄的过道左拐右拐,一间间自盖的小房喧宾夺主。院里院外任何一点空地都占满了,从大门洞开始,到处堆着旧家具、蜂窝煤、自行车、破纸箱子,一不留神就绊一下子。哪里还有四合院原本的味呢?
  
  虽说四合院变成了大杂院,但只要胡同还在,所谓的‘胡同风俗’就还能继续。这可不包括那些住在胡同里的高干名人,他们在生活习俗上根本不属于胡同。他们住的独门独院从早到晚大门紧闭,跟平民百姓的街坊邻居一点不搭搭。而那些住在大杂院里的百姓们,邻里关系特别亲密,想不亲密也不成,出来进去的,一天不定见多少回呢。就算进了各家的屋,那老式的平房也不隔音,好的隔层玻璃,差的只隔着一层窗户纸,哪家有点响动,别说两口子吵架,说难听点连打嗝放屁都听的清清楚楚。哪家来个客人,每天都吃的什么饭,谁有点事也瞒不了邻居。说更难听的吧,大家都去胡同里的公共厕所。也就是近些年,厕所里边才修起了一个个带门的小隔段,过去厕所里边没遮没挡,小点的厕所一溜蹲坑,大点的呢,两溜,人们面对面的蹲着拉屎,互相把裤裆里那点‘最保密的东西’都看的清清楚楚。
  
  所以,胡同风俗的头一个特点就是不讲个人隐私。谁多大岁数,有点什么毛病癖好,挣多少钱,日子过的怎么样,根本不瞒人。谁也没忌讳,张口就问随便就聊。谁要想瞒着什么反要招人非议:‘背人没好事,好事不背人’。可是呢,有些事还真需要背着人,比如两口子之间的‘那个事’。大杂院的条件对于干‘那事’实在太差,怕让别人听见的心理负担太重,都跟作贼似的小心翼翼,不敢出声,速战速决,潦草收场。如今性知识普及,老百姓才知道了:男人干那事速度快,一会儿就高潮了,而女人却需要放松,需要前奏,需要挺长的时间才能高潮。所以呢,胡同特色的性生活就导致了大多数的女性从来就不知道还有‘高潮’那么回事。结果呢,男男女女都以为,‘干那事’是男的在‘占便宜’,女的是受罪吃亏。有人说过这么一位老太太,她一旦发现女儿女婿干那事就揪心,如果一星期好几次或每次的时间长了点她就去干涉:‘差不离行了啊,那事又不当饭吃。你不心疼我闺女,我还心疼呢!’老太太自以为是在保护女儿。
  
  胡同风俗温情的一面是邻里之间的相互照应。住了几十年的老街坊,从小就一起玩的发小儿,那股子情谊真是超过一般的亲戚。在文革的物质缺乏时期,邻里之间我帮你买二斤西红柿,你给我捎捆大葱那是每天的平常事。谁一听说商店里来了豆腐带鱼排骨等紧俏货,都忘不了赶紧招呼邻居一声。谁排着队都会让邻居来夹个塞,惹的后边排队的人不高兴。还有互相帮着看个门,收个信,照应一下孩子。每日里大人见面聊天,小孩结伴玩耍,尤其是到了夏天,家家开着门通风,小孩子随便就走东家串西家。各家的晚饭也大多摆在院子里吃,张家大哥和李家老弟的后脊梁几乎都能顶上。边吃边招呼:‘张大爷今儿又是炸酱面呀?’‘我这儿有鲜货,香椿!您尝尝!’
  
  胡同里的风俗特别讲究公德,谁要光顾自己不顾别人可不行。比如,一个院子里只有一个水龙头,谁要老把着洗个没完,别人就得等,谁要把破家具堆到大门洞里,别人的自行车就推不进来了。所以,碰上不自觉的,就需要有人出来‘管闲事’。碰上互相不服气吵起来了,就要有人来说‘公道话’,一般是有点年纪的大爷大妈大叔大婶。再不行胡同里还有居委会。六四之后有人管居委会的叫‘小脚侦缉队’,一是因为居委会里老太太多,二是她们的警惕性特别高,都跟警察似的。其实她们也干不少好事呢,整天在胡同里轮流值班,到处走走看看,溜门橇锁的还就是少。另外谁不讲公德,半夜吵的别家睡不了觉,或糟害公共卫生或欺负邻居,居委会的就能出来说句公道话,调解调解。
  
  如今迷恋胡同的人还有不少,包括好多的外国人。可要是问问住在胡同里的普通百姓,他们大多数却盼着赶紧搬迁。为什么呢?因为大杂院里的小平房远不如现代化的楼房。第一个不方便就是厕所。早先的四合院里有厕所,但是不通下水道,需要掏大粪的定期来掏,不然就满出来了。后来呢,背着粪桶进四合院掏大粪的没了。四合院里的厕所少数接通了下水道,但多数却‘废了’,大家只能上胡同里的公共厕所。夜里怎么办呢?家家都有尿盆,每天早上就要去‘倒夜壶’。所以王小波写到胡同里冬天常见的景像:下水道的铁箅子上冻着半截屎撅子,一直能冻到开春。
  
  四合院的第二个不便是取暖。统一供暖的暖气基本没有,到了冬天各家烧煤球或蜂窝煤取暖。烧炉子需要安上烟筒风斗防煤气,可每年冬天总有让煤气熏死的。现在做饭好多了,大多用上了罐装石油气,早先烧煤炉子做饭时,老得惦记着添煤、开火门、关火门、封火。一没留神火灭了,一个小时都别想吃上饭。
  
  第三个不便是上下水道。一个院子里通常只有一个水管子一个水池子。冬天水管子一冻上,哪家都用不上水,都要贡献点热水浇那冻住的水管子。水池子的下水道堵了也是整个院子的麻烦。反正每天哪家用点水,刷牙洗脸,都要往院子里跑,真是不方便。
  
  四合院的平房保暖性也太差。北房西房还好点,东房夏天西晒,南房冬天太阴冷。其实到了冬天都够呛,门一开就是‘外边’,冷风呼呼的往家里灌,可洗个菜、接个水、倒个水、上趟厕所都得出门!还有,这些平房都太老了,随便哪间都在百年以上。每年夏天,雷阵雨一来住四合院的就有人揪心,漏雨还算小事,有的危房一阵大风大雨就许能塌了。1976年唐山地震,北京也塌了上万间房子,全是这种老平房。所以说,欣赏北京文化的人们,包括一些外国人一提胡同四合院就爱的不行,一听见‘拆’字就气的要命。可真住在四合院里的老北京人却跟他们想法不同。
  
  如今,许多的胡同已经不复存在,拆了盖楼了。胡同里的人都搬了家,大多在三环以外。他们住进了楼房,厕所厨房,上下水道,暖气煤气一应俱全,大门一关自成一统,又方便又宽敞。这回该满意了吧?嘿嘿,时候一长,有些老北京人又东看看西瞅瞅,觉的又缺了点什么。缺了什么呢?街坊邻居那份亲热!住了几十年的老街坊,这一搬迁失去了联系。等搬迁的新鲜劲过了,才突然发现怎么就好像跟亲人失散了!
  老街坊们也许又能联系上,可胡同四合院拆光了,那‘胡同风俗’还能继续吗?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2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回复 caorunfang 2014-1-10 06:40
详实透辟,拜读欣赏!
回复 新兰 2014-1-9 21:28
精彩好文!珍藏了!多谢博主!
回复 阿彭 2014-1-9 17:00
评说得详细透彻,老北京了吧?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