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热度 12|||
《兰亭序》真迹在慈利县境内
王正鹏(土家族)/文
【独立考古学者王正鹏】被考古界一直认为的中国考古十大之谜之一的王羲之《兰亭序》真迹归属问题:一,在昭陵(唐太宗皇帝李世民墓中);二,在乾陵(唐武周皇帝武则天墓中)。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公元649年7月10日),武则天(公元624年2月17日~公元705年12月16日),这给掘墓者一个很好的理由,于是五代刺史温韬毁昭陵,得钟繇和王羲之真迹,不见王羲之《兰亭序》,有人说王羲之《兰亭序》在乾陵,鼓励挖武则天的墓。
那么,王羲之《兰亭序》真迹到底在哪里?
公元727年(唐玄宗开元十五年):李邕任澧州提刑时,在(慈利县)澧州龙潭寺刻王羲之《兰亭集序》,又刻自作《端州石室记》,被称为“龙象书法”。
王羲之《兰亭序》真迹,在李世民皇帝去世后的78年出现在慈利县的龙潭寺,在武则天皇帝去世后的22年出现在慈利县的龙潭寺,那么,王羲之《兰亭序》真迹在慈利县的龙潭寺,不用置疑。
李邕在任澧州提刑(726~735)9年时间,在澧州 (慈利县)龙潭寺雕刻的开元十五年(727)以前古代书法石刻,被后时称为《澧阳帖》。《澧阳帖》收刻汉至唐帝王十九人书,计50帖,有东晋明帝司马绍《墓次帖》、康帝司马岳《陆女郎帖》、哀帝司马丕《中书帖》等;收刻汉张芝至唐陆柬之,苍颉至唐张旭,王献之、王羲之《兰亭集序》、李邕《端州石室记》、晋丞相桓温《大事帖》、丞相王导《省示帖》、司徒王珣《三月帖》历代名臣八十二人书,计135帖。李邕在慈利县澧州龙潭寺雕刻的上古书法135帖称《澧阳帖》。
古人有“右军如龙,北海如象”。澧州(慈利县)龙潭寺有了李邕的碑版作镇寺之宝,不仅名声大振,而且集积起无数的书画碑刻。直到明末清初,人们走进龙潭寺,只见一排以《北海碑》、《右军书》等135帖碑刻组成的碑林和一些栩栩如生的“石女儿”、“石羊驹”等远古石雕伫竖其间,妙不可言,令人留连。
李邕(675~747),字泰和,鄂州江夏(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人。其父李善,为《文选》(梁萧统编选)作注。李邕少年即成名,于(726~735)任澧州提刑时,在澧州(慈利县)龙潭寺刻《北海碑》《右军书》等古代书法,后人简称《澧阳帖》(澧州古碑拓本刻),后召为左拾遗,曾任户部员外郎、括州刺史、北海太守等职,人称“李北海”。李邕工文,尤长碑颂。善行书,变王羲之法,笔法一新;并继李世民《晋祠铭》后以行书书写碑文,名重一时。其书风豪挺,结体茂密,笔画雄劲。传世作品有《端州石室记》、《麓山寺碑》、《法华寺碑》、《云麾将军李思训碑》、《云麾将军李秀碑》等。唐窦蒙在《述书赋注》中说:时议云:“论诗则曰王维、崔颢;论笔则王缙、李邕;祖咏、张说不得预焉。”,李阳冰谓之书中仙手。其为文,长于碑颂,多自书。唐人说李邕前后撰碑八百首。杜甫诗曰:“干谒满其门,碑版照四裔。丰屋珊瑚钩,麒麟织成罽。紫骝随剑几,义取无虚岁。”。李北海的书法从“二王”入手,能入乎内而出乎其外。李后主说:“李邕得右将军之气而失于体格。”,恰道出李邕善学之处。《宣和书谱》说:“邕精于翰墨,行草之名由著。初学右将军行法,既得其妙,乃复摆脱旧习,笔力一新。”,魏晋以来,碑铭刻石,都用正书撰写,入唐以后,李邕改变用行书,写碑。书法的个性非常明显,字形左高右低,笔力舒展遒劲,给人以险峭爽朗的感觉,李邕提倡创新,继承和发扬古代书艺。李邕曾说:“似我者欲俗,学我者死。”。苏东坡、米元章都吸取了李邕的一些特点,元代的赵孟頫也极力追求李邕的笔意,从中学到了“风度闲雅”的书法境界。李邕对后世书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李邕提刑将王羲之《兰亭集序》真迹存澧州(慈利县)龙潭寺内,却招来毁寺之灾,唐大中初年(847)武陵太守薛廷望放火烧了澧州(慈利县)龙潭寺,这是在王羲之《兰亭集序》真迹出现后的120年时间。
王羲之《兰亭集序》真迹在李世民皇帝去世后的78年出现在慈利县的龙潭寺,在武则天皇帝去世后的22年出现在慈利县的龙潭寺,在慈利县的龙潭寺李邕篆刻王羲之《兰亭集序》的120年武陵太守薛廷望放火烧了澧州(慈利县)龙潭寺,逼迎宣鉴禅师(782~865)至澧州(澧县)乾明寺(今钦山寺),王羲之《兰亭集序》真迹始不见记载。
独立考古学者王正鹏认为:王羲之《兰亭集序》真迹仍然在慈利县境内,并且在澧州(慈利县)龙潭寺遗址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