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女友研究生物制药,整日和老鼠打交道。有天她说,她以前在中国拿老鼠做实验时,都得戴厚手套,因为那些老鼠太过凶猛,可到了美国,不知道为啥这里的老鼠温顺得多,手套便也不需要了。再说说这孩子吧,我和朋友们几乎都发现,在一些重要场合,制造噪音和不守规矩的常常是中国孩子,而看似矛盾的是,常常冲孩子咆哮的也是中国妈妈。这老鼠和孩子有什么关系呢?
我没有做过妈妈,但我做过女儿。我认为某人是不是一个好妈妈,不是由妈妈本人说了算,也不是由其他人说了算,而是只能由子女在三十年后再作评价。心理医生说,你在三岁时少一个拥抱,可能是你四十岁时离婚的原因。这么说来,蔡美儿出这本《虎妈战歌》时间早了一点。我以为,只有等她的一双女儿真正成为成功女士,并且亲口告诉她,她们的人生是完整和幸福的,她才能理直气壮地唱这首战歌。
容我肤浅地把孩子比喻成商品。一个商品外表光鲜,功能巨优,且贴上名牌商标,但它未必是个好的。这世界上有一些功能最朴素的电饭煲,也有一些纳米智能电饭煲,但后者在亚马逊上收到的好评却未必会比前者多,它能否在某厨房发挥才华,是不是一个快乐的电饭煲就更难说了。
我是一个女儿。我的父母虽然不像虎妈那么凶猛,但和大部分中国中产阶层的父母一样,一心只盼子女成才,学习成绩是对“好女儿坏女儿”的唯一衡量标准。但我清楚记得,我在初中时曾有一次未遂的离家出走。我的人生算是亦步亦趋地实现了他们的规划,只是遗憾的是,我并不敢说我很快乐。或许,我们压根不需要去介意“幸福感”这种虚幻的玩意?父母总是说,老来苦才叫真的苦。小学语文老师给我毕业题字:留名于世告人生;中学老师则写了“出人头地”四个字。所有这些信息都让我们有错觉:当你上米其林三星餐厅,坐飞机头等舱,接受掌声和瞩目时,幸福感便是自然而然的附带品。
我想的明白中美教育质量区别的根源在哪儿。大部分虎妈希望子女可以改变原有的阶层,更上一层楼,而教育是中国自古以来的晋升新阶层的途径。她们的勤奋源自血液里的不安全感和竞争意识。我认识个华裔妈妈,整天瞅着读小学的儿女,琢磨着今后是让这个当律师,那个当医生好呢,还是反过来。但美国不同,这里的阿猫阿狗如此温顺,是因为它们从小不受欺负,它们或许压根没有恐惧的意识;同样地,美国的资源足以保障最底层的工人也是丰衣足食和有尊严的,大部分中产家庭的妈妈并不希望子女成为Mark Zuckerberg或Lady Gaga,大部分年轻人只是在延续上一代的阶层和生活方式。妈妈们花更多的时间告诉他们,在剧场要保持安静,节日要给爷爷奶奶写贺卡,人多要排队,说谎是可耻的……
是的,现在事情变了。在金融危机和全球化浪潮中,美国人也终于意识到他们并不安全。亨特高中是纽约最好的公立中学,今年录取的学生中有四分之一竟是华裔。难怪虎妈急了:美国对子女的教育方式可能成为其竞争力的灾难。随着全球化,中国人和美国人在争夺的是同样的资源。当中国人开始在纽约地铁上抢座位后,美国人突然发现他们如果像小时候被教育的那样温文儒雅就意味着每天没有座位。当美国孩子因为回避头疼的数学而去学轻松的涂鸦,他们将在若干年后发现自己的年薪只有印度工程师的三分之一。本来这是两个不相干的故事,一种温顺的适合美国,一种凶猛的适合中国,但现在掺和在了一起,其中一种只好“被进化”。
任耶鲁大学法学院教授的虎妈在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无私地向美国妈妈们敲响警钟。然后呢,妈妈们都将成为虎妈,所有孩子都必须加倍努力才能达到A,满足虎妈的要求。
作为一个女儿,我不愿意有一个虎妈,因为我知道,会弹钢琴不代表我能遇见合适的爱情,工作高贵不代表我能享受生活,感激妈妈的严厉也不代表我会和她更亲近,我只想过好每一个每天,不在于那一天发生在年轻还是年老。
但将来作为一个妈妈,那就说不准了。虎妈们追求的不是胜利,而是安全感,而保障下一代的“安全感”,是所有动物,包括人在内的本能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