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触摸人性美与道德模型
抱峰
以往,由于太在意民族弱点从而认同“丑陋的中国人”一说,并对有意妖魔化的现象缺乏清醒认识,因此,总感到底气不足,以至灰头土脸,久而久之便不能全面客观地认识我们民族的性格了。在这次抗震救灾中――美丽的中国人(与“丑陋的中国人”对应)――人性美的集中展示带来了中华民族的心灵大震撼!大感动!大升华!大激励!不亚于八级大地震!
美丽的中国人,中华民族的人性美,多好!
今天人们有幸靠近它,触摸它,进而想到历史赋予的责任。其间,一系列问题自然地跳到面前,例如:中华多民族所创造的黄河长江文明源远流长并在世界四大古代文明中烟火独存,这,与民族性格有什么关系?民族性格是怎样形成的,换言之,有什么特点?今日的青年少年儿童为什么表现得如此地惊世骇俗?为什么国人如此地感动并热泪长流?若能在总体上把脉络梳理清楚,对于全社会的道德建设是十分重要的。
脉络一:几千年来形成了较完美较稳固的道德体系。我们的传统道德从一开始就以人为中心,确认只有以人为中心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事实上,以神为中心的道德及其文化可变性强,很脆弱。在中华民族的道德体系亦即道德模型里,环绕中心的是三个紧密相联的要点、母点――仁,善,和。处理人与人关系讲亲爱,“亲亲为大”,“仁者爱人”“泛爱众”;讲友善,“上善若水”;讲和谐,不寻求对抗, “和为贵”,“冲气以为和”。仁、善、和犹如银河系恒星密集的银盘核心,那里质量最高,向银河系的其它星体源源不断提供能量,而其它星体包括太阳系都围绕其旋转,得到恩惠。人的其它美德是由仁、善、和派生出来的,拱卫着的,比如恭、宽、信、敏、惠,温、良、俭、让、勇、诚、智、义、礼等等。所谓以人为中心,就是一切从人出发,服务于人,受益于人,人主宰自己的命运,不承认超自然力量的摆布。中华民族依据伟大的世界观一直探求天人合一的理念:大凡人世间极为庞大极为复杂的事物和思想欲找到生存的平衡点,都与宇宙的构造、力的平衡模式关联;尽管是宇宙极微小的组成部分,尽管有的属于人的意识形态范围。中华民族的道德体系处在天人合一的形态中。社会的每个成员都是传统美德的创造者和传承者,为中华民族道德体系建设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脉络二:几千年来形成了持之以恒的道德教育体系。我们的祖先从人之初开始就对社会成员进行着道德学校教育、家庭熏陶、社会实践了,传统道德教育在大致统一典籍的指引下被一代代延续着,摧不垮打不烂。即使一时中断,也总能以顽强的生命力传承。其中,家庭熏陶是基础,家长潜移默化的滴水穿石的年复一年的口传身授――无论贫富无论高低贵贱无论学富五车目不识丁――都努力在后辈头脑的白纸上勾画美丽的道德图形。他们知道哪里是子孙安身立命之所在。这就是废墟中小女孩给救援叔叔阿姨唱“两只老虎”,小男孩向救援叔叔阿姨行举手礼的原因。代代相传的道德是根基最深最广最厚的道德,强大得无以复加的道德。难怪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灾难中有人慨叹:国风日衰民风在,是重是轻秤明白。谁也没有理由轻视老百姓心里那杆秤。谁也没有理由轻视社会道德力量。谁也没有理由轻视道德教育。谁也没有理由稍稍放松道德教育的责任。
脉络三:道德建设是民族繁荣的需要。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要进行狩猎、农耕、作坊劳作和产品交换,同时不断与旱涝地震等自然灾害、与战争内乱等人为灾害作斗争,而欲做到这一切,单靠一个人、一群人是难以做到的,便在整个社会的人与人之间约定俗成地形成了某种道德规范,意在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创造和扩展生存空间。由于中华民族生存地域广,人口多,必然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提供可能,提高民族的凝聚力、战斗力和生命力。诚然,仇恨、邪恶、对抗一直困扰着中华民族,但每当强加给中华民族的时候都能被一一抛弃。我们有充足理由相信,中华民族会变得越发地聪明,最终找到亲爱、友善、和谐之路;无论在中国,在世界。令人高兴的是,道德对于法律、经济、文化、教育、政治、外交等领域的意义,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义已为有识之士所了解,重视。
脉络四:道德建设倡导古今中外连结。中华民族每个成员的道德基因(除少数变异者)可以百分之九十九以上配型成功,因为有着同一的道德母体。对这样的母体我们要虔诚地尊敬。后人的道德建设只能在前人的基础上加以完善。采取羞羞答答的对策,以至把道德建设庸俗化,只能延误道德建设进程。意欲凭借某种力量推翻已经形成的牢固的道德体系只能是痴人说梦。可以设想,几千年以后也离不开中华民族已经深入骨髓、溶入血液的道德,无论那时怎样发达,富得怎样流油。此时此地要向子孙说:“移民到别的星球可别忘了带去中华民族的道德!为什么?因为,你们要活下去,活得好!记住,那是生命的基本元素!”当前有个社会顽疾:提到仁就有意绕开。其实――仁――作为哲学的命题,伦理学的基石,对道德而言取得了统领与核心的地位,是一种最高等级的爱,大爱,博爱,热爱,“死去活来”的爱。先人创造象形文字仁的时候是怎样构思的,怎样勾通怎样普及的已无从察考,但今人可以作以下猜想:两个独立平等(平行)的人在一起,或站或卧,很和谐,很美。如此情形,能不相爱么?!仁是具有极高智慧民族的创造,形象生动,趣味绝妙,寓意深刻,涵盖博大。仁并是非“封建”的,“孔老二”的。遗憾,有人在仁的庇荫下偏偏视仁如妖怪,退避三舍,却又摆脱不掉,别别扭扭,犹抱琵琶半遮面,该多受罪!如果说仁有阶级性,那就是对立阶级经过磨合并为双方所接受的特性;(仁的那两横表明两个阶级共居一处了)亦如自由、民主、平等、博爱是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经过长期争取长期磨合的彼此认可的为全民族共有的经过多民族融合的特性一样。人类共通的美德不为哪个单一阶级独创,独享。别把功劳都给了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同样可以而且应该享此殊荣。诚然,道德确有阶级性,但就某个特殊的阶级而言在阶级性里又包含非阶级性,即与其它阶级共有的普遍的道德,只是从前过于强调阶级性视而不见非阶级性罢了,从中谋取某阶级最大利益罢了。西方在新兴生产方式下早于我们探索出来的现代的东西是全人类的财富,怎能不正眼相看呢?难道进一步解放思想仅仅是经济界的事?所以道德建设一定要倡导古今中外连结。所谓古今中外连结同时意味着碰撞,火花,痛楚,耐心,扬弃,吸纳,个性,双赢,大同,辉煌。
几千年前的道德并非都那么好,君臣、父子、夫妻关系的那个“纲”就未必。但也不能一概否定,其合理的地方要好好理解,不要来回折腾。社会发展了,将出现新的人际关系样式,必须加以理顺。
如此,可以对中华民族的道德模型作这样的表述了――“以人为中心,仁善和环绕,派生美德拱卫,古今中外连结”。有模式总比没有好,可以避免胡子眉毛一把抓,东一榔头西一杠子,从而目标明确,劲往一处使,少走弯路,对于中华民族战略性的道德建设、开发更加光辉的人性美是有好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