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天上芳林 //www.sinovision.net/?34191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民德:民族复兴之“四民主义”》 

热度 1已有 4515 次阅读2013-11-30 10:35 |个人分类:道德论坛|系统分类:杂谈分享到微信

                                               
   中华民族经过一百多年来,特别近三十年艰苦卓绝的奋斗、磨难和曲折,终于在民族复兴的大路上疾跑了。


  如今,与孙中山先生倡导的民族、民权、民生之三民主义具有同等重要意义的民德渐渐被有识之士所重视;民德建树和扩展,在他们做了大量有益工作的推动下,出现了可喜的局面。四川大地震爆发的人性美及人性美带给我们的震撼,便是民德闪现出的、令世界眩目的光辉。必须面对的是,民德的建设与复兴任重道远;四川大地震所闪现的人性美多为融化在民族血液中的代代因袭的传统道德的积淀;反观当代民德的建设与复兴却显得疲软和乱混。


  民族的道德是指一个既定社会阶段状态里,某个人群部落内,人与人相互关连又约定俗成的思想认识和行为规范,从民族诞生之日起就已生成,并日渐成形;有其鲜明个性,又与其他众多民族的道德相通相融相长。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阶级压迫的工具,是人类某个历史发展时期的产物。而道德却与人类一起产生,一起消亡,道德存在的时间大大长于国家存在的时间。民德是民族生存之必需,是野果,是兽肉,是粮食。不能把民德面对特定的人与人的关系与其面对国家的关系混为一谈。诚然,民德的建设与复兴也意味着人民对人民国家的热爱,而其基础是对人民群体间的热爱;道德范畴无外加内容与义务。所谓人与社会的关系是放大了的、人与人的关系。在历史上,不同国家的性质不尽相同;对反人民反人类的国家人民是不应热爱的,这样的国家不应以所谓爱国的名义侵害人民的权益。这不排除人民国家在民德的建设与复兴中的巨大作用和责任。公民在国家内享有权利,同时要履行法律规定的公民义务;这种义务通常带有强制性。道德却无强制性。道德义务并非完全的国家义务。这是理论上的划分,不然,概念的含混不仅对民德的建设和复兴无益,还可能将之送入歧途。


  同样,道德不能与法律混为一谈。事实上,道德与法律互相渗透,互相制约,互相发展,片面要求道德完全遵守法律是缺乏依据的,相反,法律倒应该全面地遵守道德。法律可以依据情势发生质的变化,道德却有着相对更为长久的稳定性。一般情况,相对恒定的道德是相对稳定的法律的母亲,处在生育期的母亲。在人民国家,遵纪守法固然是道德高尚者的必要修养,但已不是纯粹的道德概念。遵纪守法符合公民的整体利益,但这是在国家律法规定层面上的义务,毕竟不是道德自身。把遵纪守法摆在道德内涵突出的地位,会在整体上和本质上弱化道德的建设与复兴。


  民德的建设与复兴是有着严格目标的独特的、由社会全体成员参加的极其繁重的百年功业。民德的建设与复兴比起民族、民权、民生来可能更长久更浩大,是全人类自我完善的工程,塑造完美人性的工程。概念如果被切换或倒置,将使人们蒙头转向,行止无措。道德与国家与法律密切相联,国家需要慎制严行,国民则必须保持自己的品格操守,而不是将自己做成可有可无、无形无味的揣合剂,任意随意剪裁和利用彼此。道德是民族的崇高精神,也是民族的灵魂,更是民族赖以存在的根本。道德低下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没有出息的民族,这样的民族很难有持久的凝聚力、创造力和生命力。


  以中华民族为代表的东方道德和以欧美各民族为代表的西方道德是当代世界道德的两大板块,历史上经历了无数次对峙和冲撞,但融合是最终的总趋势。这是不争的也是可贺的事实。但是,面对西方道德随着经济力量的增强,文化的力量随之大举普世,很多人开始迷茫了,以为西方的主流是一切都好;另外部分的人,则以为只有自家东西好;也或,两者互为倒错,成了无以为是的状态。四川大地震冒出个“范跑跑”,热衷西方个人主义,公开藐视中国传统孝道,由此引来不少叫好声。有位模样不错的年轻女子在地震灾区转了一圈,回京立刻发贴于网,信誓旦旦感慨:嫁人就嫁给范跑跑那样敢说真话的汉子。她根本无视基于传统道德的人性美。这样的例子表明,一九一九年开始的“打倒孔家店”和文革时变本加厉的“批孔”这一恶劣的民族文化虚无主义还在兴风作浪。要知道,一个民族在经济上的落后并不意味道德的绝对落后,我们不能以一个相对孤立的现象,去否定本民族整体的道德。


  有人虽然提起孔孟之道也说了不少好话,却不敢理直气壮认同中国传统道德的核心--仁,而是以所谓“大爱”取代。仁,仁者爱人;仁,固然讲爱,包括大爱,博爱。而仁专指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道德核心,是中华民族引以自豪的创造,具有千秋万代的意义。诚然,仁产生于两千五百年前,虽然香火不断且打下了时代烙印,还落有一些弊病,但我们不能借此为由去歪曲和否定仁的作用、意义和价值,从而放弃整理、完善、延展仁的努力。须知,仁并非为某个阶级或利益集团独有,并非洪水猛兽抑或蒙着面纱羞羞答答的女巫。仁是博采诸家之长的全体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精华部分。我们的任务是剃除糟粕,发展其饱满的内核。马克思主义也表述反对洗孩子连同脏水倒掉,更何况连倒地过程也省掉。应该承认,大爱的提法是个进步,可是过于宽泛,因为大爱可以包括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以外的世界。仁是道德范畴,大爱不是准确周延的道德概念;特别在中国。特大号的锅盖未必盖严饭锅,已经有了严实合缝的锅盖,能盖住核心本质的锅盖,前人用了两千多年使着十分顺手的锅盖,对后人居家过日子意义非凡的锅盖,金锅盖,挂在身旁闪闪发光的锅盖,渐渐令世界刮目相看以至当作至宝的锅盖,为什么摆弄来摆弄去不用,或者视如蔽帚弃于前行路旁呢?仁即仁爱。


  为了民德的建设与复兴,重塑民族之魂,研究和倡导道德模型是必要的。这个道德模型是什么?以愚之见大约可能是--以人为中心,连接古今、兼合中西、并联仁善,派生美德。有了模型就有了统一方向,避免芜杂和短视行为,可以集国人的智慧和力量,在坚持民族、民权、民生的同时建设与复兴民德。


  正反经验正敲击我们的耳鼓:经济建设、反腐倡廉、处理一切复杂事务构建重典的同时要有民德支撑。对民德的建设与复兴哪怕稍稍忽视就要贻误好不容易赢得的宝贵时间,稍纵即逝的时间。  


  民德是民族复兴的第四个成员,也是民族复兴源源不断、力大无边的清洁的能源,是净化社会、抑制邪恶的巨大的正面的力量。社会及其包括法律在内的人民国家将从民德中直接受益,更加生机勃勃。


   时至今日,假如孙中山先生有在天之灵,也将会把他倡导的三民主义延伸为四民主义。如果说中国梦,四民主义才是根本,不允许偷换的概念,统领全体中华民族意志、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的总目标。轻视道德建设者终归要回到这条路上来,可是,历史所走的弯路及其付出的代价由谁来负责?以百姓心为心这一先哲思想逐渐为人接受,作出了惊人的举措,所以,不可忽视百姓人心之所归——从事道德建设。道德建设将使中华民族复兴事业具有更加强大的生命力。民德实乃民族复兴之魂。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1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今又是 2013-11-30 11:23
我这算作自说自话。
这是个很有思想和作为指向的好文章。重在突破和建立。是该就一些重大的根本问题展开新的思考和探索了。老躺着不行。
民德的确是个大议题,看似很平素的事,其实历来是耳熟能祥却又被始终忽略的关键事。民德的提法也是很好的。当然也可以有不同的见解和说法,归总来,都是法外之法,律上之律。非常大道的议题。敢说的人,一般都是勇敢的思想者。
才上网时,我也曾想到过,也就着顺便说起过,多为自己常有的想法、看法和认识。比如民智一说:民为本,智似水而生之,是有国;民为目,智为纲,纲举则目张。。。。。。
匆忙混乱的世界里,能听见这样的异声,实属不易。仅以致敬共勉之!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