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热度 1||
语默大学哲学对话听后感
(一)
学问的本质和它的方向
语默是我极其佩服和推崇的诗人。也许很多人不知道,语默的哲学和戏剧理论的基础之扎实,之广博已经到了二十八个聪明而又艰苦的岁月无法承载的地步。
他,艰难地走着,从十二岁起在建筑工地上靠搬砖瓦独立为生,开始了自己的文化学习、思考和搏进的征程。我对他的钦佩更来自于对一切文化人矢志不渝的无我追求,为了文化的进步和她更好的明天。
十六年的艰苦思考和劳动,语默要孤独地出剑了,无需任何说明和解释,一道灵光将会展现自己的价值。不多,却是不可多得,难能可贵的奋斗和贡献。成功与否,于此无本质关联。
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读书是要天份的,读书还需要孩子般的童真、好奇和一往情深。读书到了一定的数量,好的读书人不会向前看,去琢磨前途的出口;他是会反转身进行思考,在思考中深深爱上读书的乐趣和知识为自己打开的通向天际的灵光。
一切的读书在讨论目的和如何走向目的前,应该是非常虔诚和纯净的。以后所谓的学习其实不是学习而是经由知识的醒悟和树立。学而不思,再学就是糟蹋自己,践踏业已学到的知识。而学而思之的根本任务和目的,就是为了树立。树立自己的思维方式、语式语系、表述机制、立体的辩证体系,以及思想和学识前行的方向。
和语默进行过非常深的交谈,我以为语默具备了极好的天资、学识结构和前行的方向。
很多事情的交流和体验,是不需要广而引之的,一切的“广”为了什么呢?就是为了抓住要点,一切可能的学识的体验的要点,是越谈越集中、越说越清晰、越辩越明确。是上升而不是原地打转。
我个人一贯注重和强调自我的独立和清醒,没有这两个基本的学识内在,其它就无从谈起了。
不需要广而引之的第二层意义是,好的讨论来自于好的思考,好的思考的功能是简述,而不是泛开来把所有读过的书的名字、人物以及他们的理论放到桌面上做展示。好的讨论、语式和时间里存在这样的一种自然机制:当你说到诸子百家,别人就会知道你对各大家思想有过思考,你有了自己的见地和醒悟,如果继续去讨论这个醒悟的来去出处,显然是没有必要,也会浪费时间,最后跑题串调的。这就是为什么于兰和易中天的讲坛在我是完全失败的道理。他们唯一的价值不是做文化的进步的讨论,而是走返了数千年去讨论已经讨论了无数遍了的“学问”。也是没办法,因为在中国,很多人的学识和思想水平过低,规定了“高级讲坛”无法升高。也读了南怀瑾之《说“论语”》。读了两篇,再也读不下去了。趣味不高,凭着“形势”而不是凭着学术的本质在讲谈。于是变得“通俗”,也即“下降”。没有提高学术本身。
为什么我建议小佳怡不要去读《红楼梦》。《红楼梦》的长处是“华丽”。但是从一个民族文化提高和上升的内质来看,其实完全是下沉的文化,无论是历史场景的铺设,还是人物及生活情态的描述,是“大家深院”情状情怀之起伏跌宕,包括愤愤不平,而不是提升。我指的是一个民族文化整体的本质和方向。
(二)
讨论和思辨的过程及效应
北大哲学系的教授肯花四个小时跟语默谈中西哲学比较和哲学在中国未来之走向,双方的学识和见地包括胸襟意图是没得说了。我尽可以说好话护着彼此。问题却是,认真、纯真的学术讨论如果也要放上这样的“滋味点缀”,那么讨论是不会有什么本质好趣味的。听了谈话录音的第一段,我就有了自己初步的第一感觉。接着我听了后段近二十七分钟的对话。我只好暂停,开始写我的这篇个人见地的首部。
我第一句想说的话是,这样的谈话体现了文化界有了一大批本着执着精神、有着良好学识和独到见识的菁英了。但这不等于,这个对话是有很大的本质意义的。接下去我谈谈我直接粗浅的感受。
1. 错用了环境:好像选择了某个宾馆的大堂咖啡厅。这种选择本身就不由自主地体现了“时髦”。环境的错误的选择代表了这次谈话的“随意性”,那么,质量也可想而知;
2. 错用了位置:我一直以为,文学的殿堂里,大家都是公平的席地而坐,本质上是“求学”和“求悟”,以期共同的提高。走得应该是同样的一条充满未来的大道。等于是,对话的本质是平等的倾听和说道。因为同样的理由,一旦双方对话的位置被“先入为主“地排放好了,那么文学讨论的基本位置、身段和意义就会因为位置的高低大小失去了必要的对等。一个经常可见的错误;
3. 错用了内容:所谓的内容应该是纯人文的,至少是从这个基点出发的。如果放进了“情势”或者“形势”的需要和内容,那么平等中肯朴素的对话就会因为浮于表层而不能涉及到文化的精髓和本质。因为文化首先是历史的,事先就有了被规定的形势,就会远离哲学历史性的真相;
4. 错用了语式:所谓的语式,是应该有讨论的主题来定的。这又是必须公平对等的事。如果对话的一方开始强调而不是围绕主题思想进行“假说”,那么这种本该公平对等的讲话就会先歪了“架子”,再说下去,也就是个“歪”。而语式的第二层含义应该是“倾听”。如果倾听不能理智地达到平衡,对话一方又自入为主了的话,公平对等一样会被破坏掉;事情的讨论就会失去融会两个人的知识和智慧的高质量融合,轻减了思想的分量;
5. 错用了概念:哲学的讨论的起点不应该是方式,如,书应该是书架还是书库。哲学讨论的起点起码应该是人。因为,如果人被谈化和隔离了,其它的事情会因为没有了正确的基点和起点成为空谈;
6. 等于没说什么:因为以上的种种随意、错位和离失了基点及要点,这段讨论的本质性成了随谈,而不是有质量的交流与会,或是该有的抵进。我的直觉是这样的,也怕误说,于是进一步地去听,结果证明我没错。四个小时的谈话,真正涉及关键要点的时间不超过二十分钟。
(三)
哲学学习、思考和求证方式的多重性
当然,讨论的功效是多重的。一次尽可能的认真交谈,会触发很多事后或有的认真思考。只要认真,许多哲学的关键点和认识是可以被认真思考和执着求证大大提高的。
人的智慧形成过程分主动和被动两种。很多时候,被动的受教育的意义和功效要远大于独自一人“闭门思过”,或者,“闭门造车”。关键是我们作为学习的人必须不断地认真、不断地执着、不断地思考、不断地求证。有了这样的一种虔诚的努力,很多看似很深奥的哲学观点和论述是可以被牢牢把握、深深领会、有效使用的。
思考和求证的过程事实是极其辛苦和漫长的过程。这还需要一种无私无欲的虔诚。只有灵与智集会在一个那样清纯、那样崇高和那样觉悟的领域时,哲学就会提纲携领般为我们的知识、认识、文化和思想产生有助于飞跃的巨大功力。这是任何希图通过哲学理解人生、自省觉悟以创造更多贡献更好的人的必由之路。
谢谢语默和北大的贾教授为我提供的哲学思考论坛录音。使我能有同样的机会与你们参与同样的思考,同样的思辨,同样的又一次醒悟。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