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撞上了凤凰无线(FM)广播。其实起先我并不知道何为凤凰、什么内容、怎样广播,我只是为了开车时方便解闷,试图找一个能够听书的路子。结果呢?发现了一个与时俱进的讯息平台,上面五花八门地都是如今当下的热门斑斓。就去选择了下,然后将可听的东西分了类,做不同景状情形下不同的“听说”。
其中看好的就有《罗辑思维》、《波波有理》、《锵锵三人行》、《晓松奇谈》和《鸿观》。不幸的是,《鸿观》和《晓松奇谈》“挂零”了,不知道究竟死活如何,也许其它地方能听见,没所谓了。
不想去做线型竖排的,因为那些都在一个平面上。不过,按个人喜好来讲,首推《鸿观》。
其实《鸿观》是最具逻辑的。演讲人宋鸿兵也是我最最欣赏的,欣赏的是内容和那些个内容被陈述的条理和哲性。《罗辑思维》玩了个名字游戏,其讲述有其逻辑性,估计和演讲人的学历背景有关,但是”罗辑“之上还有其它,比如,强调和推崇社会情势之合法赚钱的至高无上。
这些个论述演讲,大体都是社会的,归入社会学的范畴也无不可。笼统上对我,都是以浓缩的方式,在三角菱镜的多维里,话说当下。其间,《鸿观》和《罗辑思维》较具前瞻性:将眼光和触角伸向了未来。是好的。
推崇宋鸿兵在先是个个人选择。理由是,点面具到、取材合度,讲论清晰。讲论兼合文史哲的,固然就是上流的。关键还在智慧冷静全面;不要做肤浅的抱怨和责怪,而是花更多的时间,在细节与事实的讲论中,针对问题,提出个自经验的合理判断,复归总在解决问题的方式的探讨定格中。如果没有既定可行方案的确定,揭示路径也很正常,毕竟对于复杂的社会现象和社会矛盾的探讨是较为容易的,找到有效的解决途径和方案,并不容易。
单说《罗辑思维》。推崇的人不在少数,而这个数量正迅速地升向新的高阶。无意间似乎看到过一则消息,收入积累约达13个亿。按我的直觉,这里会包括新入资本的融进和储备。不去考证了,这不是我关注的重点。重点是,罗胖在2015年12月31晚在北京鸟巢举办的跨年演讲,标题是《时间的朋友》。
经常听他的节目,几日但见空白,昨天打开,发现有了更新,更新出来的新节目,便是这档为时四个钟点的标题性演讲。也不去说参与的盛况了。因为对我来说,数字往往不那么重要,重要的仅仅是质量。
罗胖的《罗辑思维》是个非常松散的形式,这,他自己也曾调侃般地承认过。不过,他非常善于采用真率的方式,诙谐地一笔带过,我能理解。缝隙里为了少点无为的风雨以便扶持幼苗更好地成长,是应该的,也是必需的首要。
昨天我就前后陆续花了四个小时,听完了他的演讲。感受有两个:第一,比他平时做的节目好多了;第二,前半段两个小时的演讲比后半段的那两个小时好多了。这在后面我会间接地重新提到。我只想先简单地说说两个基本的概念。
概念一:逻辑的涵盖。维京和百度有类似之处,涉及了科技一说。其实这不是逻辑原旨初始的本质。将科学加进来是可以的也对的,但千万不要去在原旨上过份地去强调科学拖出来的数字、数式和数值的绝对。哲学上,逻辑只是根据经验进行制式理论和辨识的不同可选方式的选用。这是我的定义。事实就是如此,逻辑的方式可以千万,但人只可能选择合适相应的一部来服务于即时现下的任务。这类选择超不出能力和目的所限。理论在这里是个动名词而非名词,英文的原式是Reasoning;识辨的原式是Argumentation。这里和理解(Comprehension)的关系有,但非常地松散,关系之关键词应该是“罗贯”(computing),继而可以推演为:内在关联之统贯(interactive computing),而作为既定结算的Computing在这里并不是唯指含有数字的演化,道理很简单,世上有很多事,可被数字用来做最佳最准最具可能的解答,但数字不能解答所有。例子如基督的产生,那是不能被数字解说的事,尽管数字能够用来帮助确认和理解。就这么简单。所以,要看重数字数学的作用和意义,但不要凡事都去做无识无为的任意牵挂。
这就和社会学多少有点关系了。而且,《罗辑思维》,外加《时间的朋友》,套用罗胖的“罗技”说,本来就是以社会为基础和平面的立体讲述。这个讲述的本身,还局限在一个框架里和一个方向上,“他”的本质就是以当今包含了过往历史序列的揭示所指定的情势方向,暗合出一个可被经验认指的方式及方向的“路径”。
社会学是“经验察觉之不同方式”(various methods of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之存在?我想补充的是,社会学有其历史性,基于人类物种生成、演化、进变乃至未来久远的整体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了逻辑概念中直指未来的、也即只能被我们探知而不能“身入实践”的超现实之历史时空。由此,有限期的无止境是它的生态以及这个生态的总体内容,也即过程。
以上两说可以分别几万字的,简洁了略说是想说,一个涉及社会生态、内容和前景的讲论,应该具备这样的认知。再插一句要讲,认知是个非常重要的哲学概念,笼统里,康德有过精辟的讲论,和现象本质批判之批判有关,此处略去了。
再说罗胖的跨年演讲之《时间的朋友》。
他本身就有知识和水平,背后还有一个专业班子打造演讲。事实上,标题和内容是不洽的,关系是若即若离的,能够联系的只是在跨年的节点上,和观众做一次朋友来共同回望和总结过去,去认知和拥抱未来的展望和使命。从这点上来说,他们做得挺好的。让我至少看见,新的一代、新的一轮的“中国崛起”之可能。
有很多地方我可以争辩的。比如他过多地应用了旁人的例子和故事来生动和强化演讲的立论,其实根本没必要。没有那么多的引用,演讲就会稀缺了内容和力度?我看不会的。我本人非常不好过多过份的引用,仿佛自己学了还所知不清的却偏偏要讲的,岂不憋气?
其它关于稀缺性的讲论,从哲学和逻辑演绎之严谨来说,他提到的有关空气不具备稀缺性由而不能成为商品被人趋之若鹜的说法,有悖逻辑。事实上,月光没有稀缺性?那么西湖上特定区域角度里的“泛舟其上”咋回事?不是被圈了起来部份收费了?原本的水呢?存在于各处也不具备稀缺性的,在原始的最初,之后呢?为水资源抄起家伙一代代械斗的例子太多,哪里都有。如今水不收费吗?历史,也即人类社会的进程有不同的阶段,而不同阶段里的内容会演化变化的。不要决然固定了讲,这就是“刻舟求剑”故事想告诉我们的道理。所以,罗胖要是能够为此说法顶一个时间的范畴,那么就更合理了。毕竟你演讲设定的格调台阶都不低,鸟巢里的听众也并非俱是一班草民。
社会学所演绎的古、今、往的纵贯里,有一个大块头一直都是大块的,那就是社会学中说及的世俗层面(关键本意词:secularization)。这个层面里,不仅有世俗人物大批量的存在,也有他们织造的社会界面和界域,而这个不断新新的“土壤”上滋滋不断生产出来的还有被数倍扩大化了的“民俗文化和民俗意识”。菁英派的怪圈似乎永远是,面向了“民俗”,需要这个界面为自己提供未来生长的空间和养料,同时又得凌驾其上,领先其前,做力的引而忽略了“民俗”对于所谓进步尤其是超现实进步的客观的制约。其实,另一个相应的怪也就出现了,所谓的彼此制约又互动互辅才是发展进步的真实写照。从后一点上来说,罗胖及罗胖团队做到了。我只希望这不仅会是他们的进步,也很希望这个努力能带出一个社会现状里一个更新的广泛认识,用来在我们认识的底处,认清自己的也是民族真正复兴了进步的意识动力。
这会是我们共同的期盼,合同在共同可有的作为里,进步于新的一年。
今又是草此匆匆。谢谢!
上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