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热度 16||
今早听了一段有关维也纳金色音乐厅和中国式“卡拉OK”的报道,让人颇感纠结。
有报道说,今年元旦以来,中国去维也纳音乐厅演出的各类文艺团体和个人,已经多达133个场次。按今年九个月计的话,中国团体或个人平均占到音乐厅单月的演出次数高达14.78个,几乎是每隔一天就有咱们中国团体或个人的专场演出。是因为场地出租金只要区区的2-3万欧元,还是咱们中国多的是精彩的文艺演出,可以拿去在世界一流的音乐厅里弘扬文化?
关于这点,人民日报的微博原文如是说:“把大雅之堂当做秀场,出了洋相;演员观众互相捧场(有分析说是:自掏腰包,免费送票。今又是引加),实在荒唐。不见高贵的表演,只有庸俗的攀比;缺乏虔诚的艺术追求,只有轻浮的投机取巧,如此镀金,自欺欺人。试问:这133个中国团队,究竟什么来头?土豪派头,一掷万金,由谁埋单?”
在谈我个人的想法以前。我想先对维也纳金色音乐厅做个简单的介绍。
每年伊始,位于奥地利维也纳的“金色音乐厅,就会奏响一年一度、世界瞩目的的新年音乐会。这所举世闻名的大剧院,地基由奥地利国王佛朗茨.约瑟夫一世(Franz Joseph I)在1863年提供,由荷兰建筑师特奥费尔.汉森(Theophil Hansen)在1867年完成设计并开建。大剧院历经三年完成,并于次年1870年,由奥地利皇家音乐人协会维推出了首次演出。之后,因其坐落在维也纳河岸、内里装点的金碧辉煌被简称为,维也纳音乐厅,或金色大厅。
有介绍说,这是一栋古典意大利文艺复兴式的建筑(中文百度),也有的说,那是古希腊雅典式的(英文百科)。我以为,都不完全。细看之下,外部大面积是总体是文艺复兴式的,但是带有明显的巴洛克(见部分门廊和窗户样式和装饰),尤其是内部装潢的很多细节上也呈现了巴洛克式的“漫卷、豪华与浪漫”(今又是语);内部结构整体上是文艺复兴式的(队列均等排组和划分、请参见罗浮宫),而两旁的音乐女神非常地古希腊,至于簧琴就是中世纪的了。所以,维也纳音乐听,在我是多重建筑风格和艺术巨大成功的融会和组合。它应该有自己独立的称谓:维也纳音乐厅式,而非其它。
目前这所集室内乐和交响乐演出为一体的新古典式的音乐大厅,和世界著名的德国柏林音乐厅、荷兰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美国波士顿交响音乐厅、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克隆大剧院共享着世界五大古典式音乐厅的桂冠,也成了世界顶级一流的音乐团体引以自豪的演出场所。
回到主题再说中国音乐团体和个人在维也纳金色大厅里的频繁演出。
我觉得不能从单一的角度去看这种文化输出里急匆匆的现象。我们应该冷静、公平、合理地分几个方面去看待这一综合现象,那样才能比较客观。
首先,中国人的确“不差钱”。以前的所谓第三世界式的贫穷帽子,早已摘除。而经济的复兴和文化的前出,是一种社会发展的必然。这样的必然里,必然会有种种的不足和欠缺,敢于走出去,整体上不能说坏处大过好处。
其次,只要世界各国的几大音乐厅没有法律和剧院规定方面的限制,由谁登场就是自由的、相对公平的。这起码不是让维也纳音乐者协会“难堪“的事。空着这个世界一流的大剧场很有意义吗?剧院如果有着一年千场次高级的演出排队报名,一般不够水准的演出就能被删选或剔除。问题是,剧院没有那么多的“候众”。所以,将剧场出租给中国的团体和个人,没有所谓的不应该。我想,剧院不会不懂其间的道理的。
至于说到中国去那里演出的团体和个人素质不够,节目档次太低,和行为不当种种,我想这和维也纳音乐者协会和剧院没有什么根本或本质的关联。“有奶便是娘“,说出来的确不够档次,但也不能说这个道理在讲究文化精神和经济效益挂钩的现实世界里,没有作用。另外,1988年中央民族乐团首次登陆金色大厅之后,中国人的确贡献了不少世人称誉的文化音乐大餐。这不能否认。
国内的团组和个人素质差?假定在一个相应过度的界面里,国人的素质差这点,我信。但是我以为,那种作风做派的事,和演出的剧目水准和本质价值的好坏不一定“休戚相关”。中国文风的不纯、文气的不畅由来已久。即便认识和承认了,要改也需要时间。看看如今横扫天下的网络文化,里面有多少所谓有级别的水准、养料、价值和追求不就明白了。老外不清楚,流淌在其中天天受其影响和左右的中国人自己难道不清楚?问题就在于,一个国家文化的总体进步,是要靠有了自觉精神和价值追求的广大民众。历史不会靠一个精神发出的简短口号去完成价值提高和价值追求的。而理想,向来就要在曲折和无奈里,通过不断的认真和建造,逐一逐次完成的。有心去做,当然欣喜;大多数人愿意横躺着嘻哈呢?精神的号召就会成为无实的空喊;所谓精神和价值的提升和建造也就成了“画饼”。
历史上许多的辉煌,哪一个不是靠民众素质的提高和民众的集体协力来完成的?文豪也或英雄不都是人生人养的?缺乏本质基础的话,那就不可能造就代代辈出、环环相连的任何文豪和英雄。而这,恰恰就是中国文化许许多多的方面至少是“暂且的无奈”。当一组裸体女孩毫无文化内涵、绕首弄姿的八卦照片在各大网站主页上频繁得胜的时候,当许许多多深刻思考和探索的文章一毛不值奄奄一息零挂在四处漏风的茅屋之内的时候,人和人做的文化就会无所谓身价和气质。当这种“爱好趣味”还被麻木地接受为时髦和名利之所在时,到处显眼丢人就是必然的。这,在我看来,绝不是百来个音乐团体和个人登入金色大厅后出来的“坏评”就能够将“坏的影响”一竿子肃清的。
所谓全面的看问题,不仅需要有历史观,还要能前瞻。不仅要能在飘浮现象中看到本质,还要在普遍中看见要点。自然是,没有思考就没有好的意识、没有好的意识就不能有好的思考以及这样的思考带来的、可以付诸行动的实践。没有实践的想法说法呢,又会是一段段无以为效的空讲和空说。所以,我会在意真相的揭示甚至是批判,但是我真正希望的是,在认识之后,大家行动。众人拾柴火焰高,这是一条真理,也会是中国经济发展文化必然发展的自然过程里,应有会有的总归。
我相信,总有一天,无论在什么地点里上演多少场次,中国定能贡献出不断的精彩。让我们一起期待!
天鹅公主: 感谢上帝,孩子还算令我满意,他们开心就好,尽管不是顶级的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