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挂的飞鸟》
文//宣宣
传说,你的影子
对着空地撒谎
迟到了
将文字举过头顶
投掷一枚鸡蛋
你还记得
那个黄昏的早晨
上帝赐予的老花眼镜
开着玩笑
圈点下每一句誓言
给我一个空谈的理由
依着《倒挂的飞鸟》,就不能不想到中文网异常出拔的另一位诗歌散文好手语默。我非常喜欢和崇敬语默,这,人尽皆知。上网以来,所见的文字,在构造和使用上,能和80年代中期先锋派大将们比肩的,语默一人尔!是我个家独立之所见。
先转录语默的诗作
《黄昏的风情》
黄昏的这边
有些蓝,是海?
在天边?伸出又
缩下,我在你的周围
放弃爱慕,只怕
怕你听得见
逃避又寻找
在这松软的土里
你用血色的黄昏
种下梦想,种下期盼
再次苏醒
日记里摆满了皱纹
沮丧的夜,向黄昏告别
凹陷入含泪的一天
走到想象的岔路
你的眉头很远
竟容不得夜的静
迷失在墙角
或为了想你
保留一份尊严
诗作的语式漂亮还算小事,用词之精、之准、之达,令人钦佩不已。诗歌的性命是什么?在我就是高远纵达。能用最少的语样去叙说最大的文字内涵呢?算是高手吧,但绝非顶级高手。一般走走可以。
文学,如果入了纯的话,必以文度和文构拔离出趟。仅以纯文学来论,高低不完全取决于广泛的读众,而本质地在于那类文字本身取样的高度和纯度,从始至终。类似纯理论的东西,是无法流入一般市面还希望得到透彻之说,及底之讲的。这样的现象,在文学史上有着太多的例子。说不是也是不公道。随手摘出几段的话,便可知晓。
顶级的文字,大致有三个依次的层面。第一首先是文词艺术的构建和理性的使用;第二便会升级,讲究构建和理性的多重寓意,落在完整畅然无阻的自由怀诉里,不失自己。这里,词用之外,有文句会于其内的逻辑通贯和演绎出化之讲究。绣得好的人,两个文句的排列里会有第三第四句的内含;第三,到了,好的文章诗作,得完成每个章段各自讲述的结论型的内寓涵括,而后将各个章段精心铺设推演的归结,制成文段之外更大的文章。
不好意思,不是傻家,别人要是无故去剖析语默的话,恐怕会被他置之不理了。我就大胆一回,做一个实地实例的因式分解。点到为止,说出就罢,以后就是“语默”了,因为不想拖着语默趟入浑水。也是没办法,我若丁点不说,别人以为我在瞎扯。下不为例就是了。
语默的《黄昏的风情》其实完全就是剧台式的演绎。是四幕的三段,其中一幕是个间隙的连带。非常高级的做法。整个诗我就不多用话说了,做个所谓四幕段章结构的解构,算是小结吧。有兴趣的人可以细看:
怕你听得见
种下(的)梦想,种下(的)期盼
(于)凹陷入含泪的一天
保留一份尊严
注:我附加了语默精简掉的三个字,在括号里。种下二字后加个“的”字。这句是个转式的过度,相当于剧目主题的切入。
诗歌的精制手法之一,就是将很多并无实际作用的虚词给“入化”掉,同时还要保守流畅和不损害整个诗作本体的叙说,看似简单,但却是真正考验一个诗人是否出趟的关键要点。语默做到这个份上,绝对地拔尖。
也是被逗得兴起。跟着上面二位随手一歌。
《三色堇漫开的河岸》
在我贫枯的荒野
卷走了你最后
一抹的微笑
远空单系的一眺
依着虹
河的流
十三册手篆的心向
辞别了掌声
空旷的剧场
飘合着稀渺
板斗的烟香
台上台下
半条身影
一场冷寂
不知哪去了
那好似春风的游吟
请别指着花裙告诉眼睛
那是条花裙
风
割断了缆绳
未行的母航
远去的岸
一色紫堇
挥手远去
贫枯的荒野:
请读萨特之《论想象》;
虹:
请阅D.H 劳伦斯大作《虹》;
十三册手篆:语默亲手签名送我的、亲手缝制的诗歌散文集子。兼语默耗时数十日、几经修改的大篆阔笔手术《心琴乐》。多谢语默亲手更正两处“不佳”;
空旷的剧场:
请见萨特之《恭顺的妓女》、《存在与虚无》,以及连贯笛卡尔后,萨特在论述“本体论”时,对意识和人道的诠注;值得补充一句的是,他是迄今世界上唯一一位拒绝诺贝尔奖的真正的、令我无比崇敬的大师;
板斗:
俄国文学巨匠陀斯妥耶夫斯基平生爱抽板斗烟,一生行为艰难,成就无数。最著名的便是文学爱好者无人不知的大作:《罪与罚》、《双重人格》和《白痴》;
游吟:指三千多年前,荷马从特洛伊走向雅典的行程和弹唱;
花裙:
本体论的寓比,本质和现象;
风:
双喻。语默懂就是了;
远去的岸:
这是多处重复出现在语默诗歌和散文里的句式语样。我的解读以前写过了,不在此重复;
紫堇:
诗坛大作《三色紫堇》(《Pansies》by D.H Lawrence)。三色堇又作三色(指超过单色)兰。暗合法兰西(劳伦斯曾在哪里住过和写作,并卒于那里:法国芒斯。)三色国旗。三色有三层含喻,合彩后,便是紫色。这是三色堇的“背底”,也即劳伦斯部分创作的环境和写作的背景。
人世有非常多的浮略和叽歪的,咱也还是个世道市人,虽不想多说,有时却不得不说。不是为了抖豁,而是想把事情做得有根有据,切实牢靠。当然,叽哩哇啦的就没必要了。Just can’t satisfy all of the people all of the time。下面做个引见和摘录吧,方便求证。
先做个解注:D.H Lawrence是个备受争议的文学大师。正儿八经习文的人,不受他影响的几乎没有。也是个散文诗歌的大师,且不去说他的长篇。为什么要把他引入呢?懂得人自然懂,没兴趣的人也不会去看,还不一定看得懂。此地只用一句关键的话,是世界著名文学评论家的见地,读了非常受用:劳伦斯真正始终在乎的是,人类之于自然和宗教本题精微预示间现时的隔距。
下面是劳伦斯诗歌的顶级制作《三色紫堇》集子里的一个片段:
O the stale old dogs who pretend to guard
the morals of the masses,
how smelly they make the great back-yard
wetting after everyone that passes.
(Excerpt, "The Young and Their Moral Guardians")
以下,今又是译:
哦,那满身霉秽的老狗们,摆样守护
凡众的德行,
瞧他们把美丽的后院搞得这么腥膻
每位路人走过后,一地的尿湿
(除了,“年少者和他们的道义监护人”)
将近八十年过去了,现今的人们如何说?风人无以为说;落于无比感慨感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