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热度 15|||
如今每天都要起大早,为了孩子读书。小儿子的功课需要补和升,大儿子就要开始经典作品阅读了。
小儿子生性活跃,但容易“无羁”,所以不能着急着来,而是在性情的底部开始把工作做扎实了,上周他花了四个晚上的空余时间,读完了《Outside Beauty》,第五第六天,我协助他完成了“三明治“读书概要:将故事书名概要、人物场景、周折变化、书写技巧和读后感,用纸页的方式分式做完,合在一起做成“食品”,这里学校非常有效的一种培育孩子提高读书综合能力的方法。
大儿子不能再看科幻类灵怪小说了。让他用五天功夫读完原版《简爱》、碰巧之前让他读了点莎士比亚,学校开始讲论莎翁的悲剧名作《罗密欧和茱丽叶》,加上之前他读过的艾米丽.狄更斯的作品,我想效果会很好。随后我让他开始并行读两本书。一本是历史相关的人物传《朱里斯.恺撒》(Julius Caesar),因为我始终以为,传记类文本和文献对青少年人的极端重要性和必要性,不了解历史的相关,读书就会因为缺少历史背景的“实况”,亏缺了历史知识的扎实,步入人言即信、人云也云的惯式里去。并行的另一本,就是120张页的简论性小说《夜》(Night)。作者是美国犹太裔作家、诺贝尔1986年世界和平奖得主: Elle Wiesel。人性、历史、人性基于历史的反思和揭示,于是做成了理式和概念切入上的立体形式。同时,我在通过文学作品的连接上,完成了对儿子思想开拓和进化的基建。
为什么要儿子读《夜》?原因有两个,一是作者的文底和思想基于现实经历和反思的厚实,二是因为我想通过这本书,告诉孩子什么是好的作品。
这样就行了吗?还是觉得自己也要“与尔同进”,于是从朋友那里借来两本有关希腊美学和哲学的英文原著,也算是知识作为资本的重新积累。这其间的意义,不仅仅是读了为了引导和灌输,而是多一份可以和孩子坐下来交流的资格和能力。另外的获感是,谁说我们多懂了些在教孩子,在孩子成长的需要和挑战里,他们拖着我们又进化了多少?我觉得,只要用心去想,就会发现其中的对等和公平。这样去想、去认识、去拖带,就多了一层意义,之后会有一种不一样的快乐。
无论我们知识处于何种阶层,什么种类或厚度,知识的本质之一不会变,那就是传承和扩大好的知识。好的知识必须有好的心态、状态、内容和理式,呈现为一种无法私欲的平静和公平。这也可以说是教育孩子过程中又一种新的体会,对等公平里的共与通融,其作用和意义远远大于简单的指责和排斥。
早上孩子走后,我会有自己限定的空闲时间,照例会读一些文字,然后听一些音乐。今天早上听的是两位提琴界领衔世界绝顶水准的大师合奏。他们正是前天在我的“音乐与说”类的博文《亦悲亦壮的“流浪者之歌”》里提到过的:海菲茨和弗里德曼。演奏的曲目便是德国著名的作曲家、演奏家、指挥家,巴洛克音乐的奠基人、欧洲近代音乐之父巴赫创作的经典小提琴双重奏(Violin Double Concerto)。
两个大师生前是否有为人的瑕疵、是否心底有过节、是否曾经担心“此消”于“彼长”?我一概不计较,20世纪两位最伟大的提琴家,留给我们的不会仅仅是搁置一切后,为了音乐同台共奏,那种水准的演奏本身,在样式上、演绎上,就为我们留下了无比的美好和珍贵的财产。那是一种无与伦比的无私默契,从人的一切可能的是非里拓拔出来,以音乐无字无言的倾诉,畅尽优美。
由此看来,柏拉图教育的“四要”和中国传统教育里的“六艺”制式外,一定要加上音乐这一个要素了。
也是啊,世间没有一件事是完全孤立的,而世间的所有也不可能拿来随拼随凑。相对合理的“左右关照”、“里外应合”和“上下一体“还是必要的。做的好与不好要看各人的付出,更重要的在于如何融贯。多读书听音乐,勤读书和听音乐的好处,就是会教会我如何去融贯。
请听海菲茨和弗里德曼“双壁合照”的珍贵演奏。谢谢。
http://www.youtube.com/watch?v=Any2tuVFp3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