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我常常会觉得自己很脱节,还有点离奇,比如,奥运会拔枪开局了,我反而静了下来。觉得琴音比欢呼声好听。不是故意的,心思心向随意风流的结果。现下的结果就是在二十四史外,读点乐赋、听听古曲,而后就是跟着儿子横七竖八的要求满四野地乱窜。也有儿子想要静坐的时候,哪都不要去,我就可以捡着空隙,闲里优散。优散的方式也是不一而同,逮着哪是哪,不像读书那会儿,你得完成作业。
昨日就是听琴,找到一段好的,断断续续地听了将近五个小时,其间要做饭洗衣拖地板,要看儿子的作业,要接受权杖横七竖八的监督和评审。想要自由宽敞的,居然不能,造了方式宽慰自己:能陆续逮着几个小时听琴,早上幽静里还能重新返回见识自己的体会,也该能够感激了。毕竟婚姻锁链的直径只有那么大,到顶了,就不能瞎窜,损了脖颈也是落不下丁点的好处,除非决定学那法国高更,丢得下所有:失去的是锁链,获取的是自由。
琴说过一些了(今又是《琴史简述:胡琴与提琴》 ;今又是《帕格尼尼:其人其音其乐》 ),是边学边思的自言自语。究竟了,现今的提琴源于十世纪的蒙古大漠,拖着欧洲大陆前一个世纪的积攒开始了将近八百年的远征。大致是,十二世纪到十四世纪时的欧洲,提琴“显样”,十六世纪成为“主流”,十七世纪时,提琴在意大利完成了终极使命(见18世纪最著名的意大利Amati制琴家族历史),十八世纪到十九世纪,欧洲的作曲、指挥、演奏及乐团的组合达到了后人数百年内几乎无法超越的成就高度。如今还没有谁能够跳开去独自各行的,是叹为观止,也是唏嘘前人的高度。
要介绍Airi Suzuki(铃木爱瑞,今又是译)的,也是不能绕着来。先做个铺垫吧。
亨里克·维尼亚夫斯基(1835-1880) 波兰小提琴家、作曲家。早年习琴,八岁时以音乐神童的资历进入巴黎音乐学院,十一岁时功成名就,十三岁登台演奏,一生游走欧洲,最终定居并卒于苏联莫斯科城。
亨里可的曲乐在我有两个很大的特征:其一,非常地欧洲,非常地帕格尼尼(注重技巧的变化和推演),不明显地属于哪个国家或区域,尽管后来长期地服务于当时的俄罗斯;其二,也是最最打动我让我感概的事:他生活在法国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战争时代后期的欧洲,战事已定,整个欧洲已建和平,日向繁荣。这,太重要了。我只想补充说,欧洲的很多战事几乎从来不中断文化的递进。各国的君王,无论输赢,都非常在乎文化的保护、继承和尊崇(包括窃掠,以前博文今又是《致月岚风的一封信》中西文化史的片段观察、思考和小结 说到过战争对文化复兴的影响),都像成吉思汗那样偏向于狂争和屠城,文化就会中断甚至熄灭。
想插一句的是,音乐在希腊以竖琴和曼陀铃的水漾为明显风格;欧洲则以爱尔兰牧笛长管的悠扬欢快见长,还包括以德、法、意三国为主轴,山川自然缓延、宫廷华丽和技巧哲辩比较突出,其中奥地利的地位极其重要;接着就是波兰和苏俄。而在东方的中国,就比较“合山汇水”,比较讲究由物及思,内沉外秀。这些是我的体会。
亨里可一生对音乐的贡献极大,不输给任何一位历史上的音乐家,作品闻世的多是协奏曲,大致有:《玛祖卡舞曲集》、《随想练习曲集》、《莫斯科的回忆》、《俄罗斯狂欢节》等。其中非常具有历史地位的是古诺《浮士德》中的音乐为主题的《幻想曲》。1935年,五年一度以他命名的小提琴国际比赛盛事在他的祖国波兰举行。尽管之后断了十五年,还是延续了下来,成为音乐界,尤其是小提琴领域里的一颗明珠。也许,仅仅是因为属于东欧,这个国际比赛的级别不是世界最具权威的。但是,参赛者的水准之高堪舆世界任何一个音乐大赛相媲美。
蒂米崔.肖斯塔科维奇(Dmitri Shostakovich:1906年9月25日-1976年8月9日),祖籍波兰,出生于十月革命前的俄国。家里有九个孩子,他却很早地显示了钢琴演奏以及作曲方面的天才。和亨里可一样,13岁以少年神童的资历享誉天下。之后在钢琴演奏和作曲方面受教于俄国诸位音乐大师。1926年19岁时,马克思主义思想课成绩不及格,却以自己的第一交响乐的优异大作毕业。其后一年,拿下了国际肖邦钢琴比赛的金奖。最后在李昂.托洛斯基(Leon Trotsky:苏联社会劳动党中坚,参加了十月革命,苏联第一任外事部长。)全方位的支持下,在苏俄“功成名就”。
上面两位共同的是,都是祖籍波兰的作曲家,都非常帕格尼尼,非常注重弦律和技巧的演绎和表现,作品多为大乐团衬托下的高难度协奏曲。
前提长了些,但是不这样走的话,后面的东西就无法连贯,也就不能很好地欣赏日本东京出生的17岁神童铃木爱瑞的绝然出色的小提琴演奏。
铃木爱瑞,1989年出生在日本东京,1988年9岁时,以日本少年组提琴比赛一等奖的资格,于2005年16岁时进入桐棚音乐大学院(Toho Gakuen School of Music,建于战后的1955年)攻读提琴演奏。
今天我要介绍和隆重推出的是她在2006年10月在波兰举行的国际第十三届亨里克·维尼亚夫斯基世界小提琴比赛上极其完美的演奏。她演奏的曲目就是肖斯塔科维奇非常帕格尼尼的高难度作品------第一小提琴协奏曲第77号第三和第四序曲的篇章。她是用降A调演奏的,估计和她的琴质有关,也可能是为了和乐团的配合,更好地用她自己的声调来表现肖斯塔科维奇伟大的作品。
我大致算了下,演奏应该是五个章回,其间的提琴演奏的技巧、乐曲的演绎和爱瑞对音乐力度和含义的把握到了空前的地步。估计今后几十年内如果情势正常的话,很难有人超越她了。我整整反复听了将近五个小时,又拿她比较了舒尔曼、萨拉.张(韩国顶尖的世界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和吕思明等人比了下(中国文革后最出色的小提琴演奏家之一),没办法,铃木爱瑞的演奏打败了所有的人。我甚至假想将萨拉.张那张几百万美金价值的古琴交给铃木会是怎样?萨拉.张手里的那把提琴简直让人妒忌到晕过去,吕思明手里的琴太差了,空有本事无奈家伙什太差,蹦不高了,极其地可惜,非常地无奈。
铃木演奏时才17岁,非常地内敛,非常地谦和、非常地端重,这又使我相信一个人内在的品行非常要紧。整个的演奏过程里,我一直在想,一个人如果没有大过伟人作品和自身技术的一份庞大内在的话,如何能够做到像她那样如此挺刮出拔?写东西、玩音乐,竟如其他作习一样,不完全通透了自己再去通透了作品的话,一切都是无法通过超越进入顶层的。
开始于 50'45"。谢谢!
可惜没有大陆视频和任何连接。只有一个同名同姓的傻妞。呵呵。抱歉了。
铃木爱瑞的这段演出,开始于整个过程的第54分10秒,到结尾时的113分13秒,走了将近20分钟。在这个20分钟左右的时间里,她的才华、她的智慧、她的技法、她的演绎让我敬仰不止,深深地坠入其中。乐曲刚刚开始,她的上弦在第一秒钟就将我彻底俘虏。我大致做了个随记,方便有此乐趣的人,细心地跟踪这位天才少年来自神灵慧界的天外之音。
1. 东方人的内持和端庄,非常注重向内的力度。冥思者。换弓的力度强弱把握十分出色。绝非平俗人家出身;
2. 相比较更多的新秀和老成,铃木非常专一,内力游走得很好,没有其他人回弓时的“过份、迟缓或过快”,真正的“行云流水”;
3. 她的臂长不够,有时不能走全直弓,令人惊讶的是,丝毫不影响她对琴乐的把控;
4. 58分45秒和58分48秒度上的两次换弓换调丝毫不乱,精致无比;
5. 59‘20”摄影镜头从音乐厅内转入大街,看见人们开始非常小心缓慢地行走,好像是怕干扰了琴音和听众。这座城市的人,音乐素养不一般;
6. 106分57秒左右的地方出现了一个“偏差”,无伤大雅,走了半个音;
7. 108分09秒时,屏息静气的指挥和乐团被她彻底征服,整个乐团在指挥举手的一瞬间砰然而动,磅礴跟进,可见好的演奏家不一定是被动的,他们可以并做到了合三为一,观众自然被推入高潮;
8. 113分13秒,整个乐曲演奏收尾,铃木依然端庄、依然平和,她的姿态、她的气息、她的眼神、她的鞠躬,超凡脱俗,真正大家风范,是落底的谦和沉稳。万分敬仰!
题外话,音乐随着世界的共融发展了,从西方到东方;时局代代出英雄,少年可畏啊。无限感概。
也是啊,举办在波兰,波兰人最后拿走了一等奖,我听了,差了铃木不止一个级别。首先是拉错了几个音,又是轻重缓急把控的内力收放仓促了些;那把提琴的音质差了不少,那不仅仅是琴的问题,音是可以调节的,无法改变的是一个人即时的内涵度量和指法技巧的拿捏。也送上一份敬意和赞赏,才都是十几岁的未成年人,祝愿他们通过盛事成为朋友,成为未来新时代的一代宗师。
能连续五个小时征服我的人不多,最后,向我心中无与伦比的、优样出挑的铃木致以崇高的敬意!
我的周末很愉快,感谢那些出色的年轻人。
注:非常可惜,网上有关铃木的资料非常少,也找不见她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