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琴道何其多,千身万象叽蹉跎。往来天心一水渡,汇动碧山青松歌!
诗文捏过,琴道念过,却是不易说清。
古之君士,尚志笃意,汲流做怀,携山颂歌。琴棋书画,文武习究也。可是后来人们不再如此“从艺”了;化为六艺后(今又是《六艺与六疑》之六艺 )也是层层更变,现如今是“万家齐放”了。
中国的琴棋书画,琴为元首,在我是合理的。号而声,声而歌,歌而乐,乐而诗,诗而文,整个文明就是这样走来的,讲的是大通的大同。
在中国,琴棋书画为主样的发展,其间有个大约人都知道的根脉,那就是“道”。源出周易,生成八卦,以天地两煞,阴阳双合节节更生。之后是五行之说,然后是七弦琴音;诸多的更生,复复重重,归到地,只是“道”,道亦道,非常道,这,我在我的《三三离所》(今又是《三三离所》) 里涉及了其大致根本。
三三离所是个“地基”,如同易,无以为尽的。但是尽可能地把握住任何事情的根脉,很多类似复杂的事,就能被多少看明和厘清了。
回到文式文制文艺上,中国文明之文学文艺,多是“法自然”,这是主旋律。法自然的根本,其实就是三位的一体:天、地、人。天之纵往、地之横阔、人之通融,共同后,其上一意谓之“灵”。
按“道”入“文”,前头置个“空”,后面殿个“魂”。此所谓:不空无灵,不灵无以制魂也!鄙人习文,认真起来的话,不离“空灵幻”的,出于此“道”间的个“悟”。谈不上静心养息后的通透,却是自家的一己刻求,不求漓短,但求意长。混混水,漓漓道,算是亦步亦趋的领会吧。
其实,众多的华夏文化迹象表明,道家的理念超过任何其它种类的类说,更为深切地植于中华国土了。无论歌唱诗文、书道绘画、琴棋刻篆,在超现代(混乱的今天)的之前,是崇“道”。其特点是:重心不重物,尚志不尚利,求内不求外,造质不造型。也有变化的,毕竟浮了出去,也是文式种种总归是会多样发展的历史趋势,所以也是不能私切,割成分离。这里说得是终归整体总局上的根脉,为了集中说明,而不是泛开了累赘成喋喋不休。
烦说一句,道亦道也是思以哲,不然无法究竟,泱泱离散会是归往。
众说永远是纷纭的,也不奇怪,问题是要看是卫了文道,还是护了己念。天地人,灵性感,文意心,道行德,就是我理念中三三离所的一部分。
最近遇到两位同趣味的文友,其中一位昨天给我留了话,其原文大致说到了他的读文理念中的三个角度或说是方式:
宗教、哲学加科学。
我非常感激这样的与共,于是捉笔做了如是回答:
宗教是情由,哲学是机理,科学是法度。天地人不是完全统一的,所以得由三个方式去分类,然后做成标制式的解读。重市利、讲人情、法自然又是不同讲头和活法。。。。。。
说琴呢,何止单单是琴。大学中央才有说头(今又是《大学中央》 ),不然就会乱,好好的讨论会变成吵闹,难以至趣,那样就不好了。
琴道、棋道、书道、画道,接着还有武道人道,终究离不开人,人人侍公,天下同融共和之,天下唯一大道也!
算作漓散,慢慢由声入音吧。
请听古琴曲《忆故人》,操琴者,古琴大师吴兆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