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热度 7||
谨以此文献给纽约中文网博友“漂泊未还家”
前言
在哲学一词第一次出现的时刻,毕德哥拉斯被问及这个词的含义,这位数学及哲学的大师这样回答道:“就好像今天来参加盛会的人,有一些是沽名钓誉者,有些是为奖赏而拼死拼活的,而我呢?我来这里就只是为了‘观察’和‘理解’这里的一切,而‘观察’和‘理解’就是哲学。”
序
哲学和哲理为底的缘由
我在所有博文里抄用前人话的地方大致不会超过五处,因为我更加在乎对本质的理解而不是背诵。今天录下这位古希腊伟人的话,因为即便时光流转,已经过去了两千六百年,依然光芒四射,照人心怀。
前人和前人对更早前人的评语,我不想重复,我不认为一个用数学和哲学思想为毕生生存理由和价值的人、一个在爱琴海山野僻静处招生教授的领军人物会在乎史后别人为他编织的花环和掌声,一个有着大目标的人,我想他的状态更会像是沉思者,专注着他认为无比重要的学术理论的研究和发展。
很显然,哲学不仅仅是观察和理解,它应该还是对事物借由一套思维模式聚焦意义的构建、综括和发扬。应该是一套具备整齐严谨逻辑的推断也或是结论。哲学的开端里,必有一个无法省略的过程,那就是在群览博学后,退居静思,以便集中将所学所闻所得全部倾注在自己的理论著作的概述里。这种里程,可以在世界哲学史上,在中国的哲学理念大师老子身上找到共同的对照和佐证。
也在同期的两千六百年前,老子向西入周,开始了伟大的征程。此时的老子已经完成了自己对生命和自然的观察和理解,道的形体模样已经了然于心。为什么还要向西入周?为的就是从原始宗教的形式之一《周易》里,学得“体”与“相”的究竟。那是一种对本质和现象的重新学习、思考和论证,在自己独立有成的思想体系上。老子哲学原本就不是哲学的范本,他对人和自然的观察和理解最终被归在哲学范畴里,一如西方之尼采和萨特,在于自己以文为式的理论体系里富有完整思辩和论述的严谨性,更大的价值还在于他讲述了认识与本相的本质和关系,从而非常坚实地为以后文明的递进提供了富有规律的认识法。
老子的哲学是广博深厚的,本质要点在我,归结于:道亦道,非常道。深度了解了这个关键的话,大致就能随着这位伟人亦步亦趋了。
毕德哥拉斯是神学经院派的代表。因为能享用战争带来的奴隶效应,他才能离世建学。这在当今是难以复制和不可想象的。
有关历史的这个特征,我多篇博文里提到过。其间的脉络其实只在于一点:人类史上伟大思想的诞生有这么个共同点:离世和出世,两头接着同样的一个过程,叫入世。理由是,不入世就无法知会世间的所有(有:具有,具备),由而无法精思广大。为了这个目的和过程,思想者都需要一定时段和程度的离世,然后在完成业绩的情况下出世。出了世,还得入世,这样就形成了两头同样词汇的有条理和有目的的往返,由而使得自己的理论、思想、学术和综合一体的价值实现其社会意义,并且周而复始,有始无终。之间前后的两个“入世”的概念、内容和任务不尽相同,目标一致。而老子哲学最容易被人忽略的要点就在此地。
毕德哥拉斯略有不同,除了修学严谨的清律外,他从神学的角度出发,相信神赐生灵的“周而复始”:神赐生灵随神死而亡(不同于后来的神不死,这是古希腊多神教的特点之一),又可以在神的复活中新生。于是,他认可灵魂的存在和也或此后不同形式的转换,所以他会试图并经常学着圣者弗朗西斯的做法,与动物对话,因为他相信,动物属于生灵,也或是人借由神灵的“新生”,只是模样不同而已,同归为生灵,是界于自然既定生存环境与状态的平等之共同。
有趣的是,他和老子站在神学或神秘原始宗教情结上,都解释并归总了大千世界里万物“数”的概念,在古希腊是奇偶阴阳数,在中国以“易”而进的老子学说里,则呈现为阴阳和卦象(以相数而论)。两位伟人几乎在人类文明史不同地点的同一时间度里建立了相近的学说。
这对解释文学中的符号和结构也有着不同凡响的启迪和助益。是一个本源,也是筋脉和我愿意接受和探究的方法模式。
文明里的起源之部分缘由
文学是一个普通的概念。至于文言和文笔组合含义之内在个体分别,我以前说过。这里就节略了,以免简述过于冗长。
文学借由文字和文辞的表述、机理、时间、环境和这些具体条件下个人的因素我以前也较为详细地说过我个人的看法,是探究。要强调的是地球语言和未来宇宙语言样式和内容必将有的进化和演化,就如当初人类文明从远古走向我们今天理解中的“人类文明”(区别于史前文明和文化)。而文学的多重模样,竟然也和思想类、文化类的其他所有形式一样,出于史前文化里普遍的三个特征也即理由:人在自然生存环境里对自然灾害的恐惧及防范、人获得生活资料必须展开的劳动和斗争,以及人在前两个过程里从未间断过的内心情感流诉和交往。因为这三个基本原因,原始祭祀、祈祷、号声、歌咏和此类交汇开始兴生,人类的文明和发展由此以自然的状态开始进化成体,演化成型。而系绳记事到比划开始出现(字体和原始文字符号,最早出现在篝火边和岩洞里,这和建筑史发展也有很大关系,是另外一类的一说)史前文化最终由“符号性标记”走向文字。所有这些关联的基本脉络,有兴趣的人可以在我以前的博文里找到我的自述。
符号形成文字已经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了,两河流域最早的锲形文字到上下埃及的象形文字,再到中国的象形、锲形、音样、意会的综合性文字起源都从不同的角度和例证上重复证明了这点。要多讲一层个人理解的话,其实还要去更早的时间里,在西班牙和法国的洞岩的壁画、岩刻和手印(记)里(距今15000到30000年)去寻找人的原始情感记录和这些情感借由事物也即原始器具(颜料和“画具”,物体:石板、树皮或人的肌肤)的表述。事实是,那些壁画,至今都被现代的画家和艺术理论家奉为叹为观止的经典。其中,不同的表述方式和所用的方式,也从非常生动深刻的角度,演示和再现了人类从心感情由逐渐通过声象进入文化乃至艺术建造的人类文明史。史前文明史和(史后)人类文明史的界限和界定,由此定下。
这其实也是文字文学以符号为开始的一条在历史上可见的脉络。
符号、符号学和应用之浅述
符号的产生和形态也是非常普及了的知识了。它的主要形式和内容就是两个字:象征。比方说,树上挂着的黄丝带和毕加索画里眼睛的表现法,不一而同,生活里处处可见的。
符号在人类历史的活动里,是一种情感的外向性表示:通过一个样式表达一个事件的含义或过程,也或仅仅是瞬间情感的实录,或一个意象了的、抽象了的视觉凭记。这个表述在美国当代超现实画家拜斯奎亚特的画里可以清楚地看见(见我的博文《似乱有序的抽象》)。符号的内在有两个特征:符号的暂有性和符号所表示的含义相对的永久性(如手势哑语)。它可以是一项抽象的可被理解的现实情由和表象,也可以是寓意清晰的之于现象的本质反映。无论怎样,它都能通过对事情的表示,将它所包含的寓意借由具体的形体和结构传达出来,与符号的对象形成交流。例子是,如今的人们只要看见一片红色里一个巨大黄色的英文字母M,就会首先接受说,它代表着麦当劳以及麦当劳所提供的对需求的满足。这就是“原始符号”的“现代含义”。这是一个较为轻浅的符号概念。
符号向来被寓意的对象人所关注,因为它所包含的内容和寓意。符号被归类成学说Semiology,原本就是为了服务文化和艺术。符号学的始祖当推19世纪末,美国的哲学家,查尔斯.桑德斯.皮尔斯,最初只是“符号方法”论,将他的这一理论学说化的则是瑞典的语言学家菲尔德南.德.索绪尔(见“普通语言学教程”,出版于1916年)。这其间我非常感兴趣和注重的一个现象是,一个理论学说的开始,依然还是开始于一个哲学家的“观察”和“理解”,当然还有理论和阐述。这又回切到毕德哥拉斯的数学哲学的起点上去,形成了高度的统一。
符号学的要义涉及很广,除了上述的缘由外,例子还包括二战中美国情报局利用濒临灭绝的印第安土著语言进行军事明码的“密电通讯“,还包括德国动用极大资源发明并使用的摩尔电码通讯系统。在中国古代“武林社会”里普遍使用的通讯联络记号也是,还有如语式化了的口令和切口。如今甚至连学校统一的校服、球队穿着的衣服和帽子也具有明确的“符号”含义。而符号成为独立的学科,一是因为它的存在和价值,二是因为独立的学科样式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阅读、掌握和应用这门学科所包含的知识及效用。
符号在文学和艺术里的应用已经扩展到现实生活普遍的状态里去了。车里挂着的同心结,手上带的婚戒,都具有很强的符号性,也包括设计者对符号学的掌握和应用
放在会画里,那就更是非常重要了。一位博友有一副山水画我写过专评,里面的“大笔力机巧”就在于画中八八六十四的符号性含义(那位先生的话语和揭示)。至于从现实批判主义经由野兽派画技理论发展演化出来的点彩派、印象派、抽象派、存在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作品,里面的符号和符号性作用和寓意更是被大大地节节提升了。
符号或说符号性,及它的作用,懂得并用的非常出色的中文网博友是语默和他的未婚妻萱萱。本人也实验过无数次,完全样式化的习作是《窗花》。《窗花》不仅仅是符号及文字编码概念的应用,还是超现实结构主义的表现法。抽空所谓多余的筋脉链接,其实是为了着意和注重片段内容“声象境状”的更重要的任务:镜像和寓意。符号性文字应用自己做得比较满意的是《月箫谣》。里面我打进了非常多的文学样式、中文古文里三个最不常用的、被中文语式格式大大限制了的方法也被我打破复又用在了此文中。《月箫谣》还参照了数学和哲学有关音律和结构里语词语义的承接机理,然后放流成无样状,是我的实验。结果令我非常满意。
符号、符号学以及艺术在文学里有机使用的另外一个对于我来说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的要素是“反切”。从琴理声乐、诗词古律、爱尔兰古体诗及十四行、从李清照的词汇的寓意深广里、还从一个极深的哲学要义里我一路翻颠,莫不由衷、前观后叹、左思右考,最终形成了自己的理解:反切。这个体验的结果恰好又符合了我的另一个总结:入世,离世,出世,和,再入世。这目前还停留在实验的第二阶段,希望老天许我耕作下去,沿着Paradox(反切包括在其中)打破自己固有的认识,重新找回自己,并希望借由这种独立清醒自由的实验,进化自己。
真正的反切在我,包含在我个人文字由衷的行走里,它们是:一体二面三维四由五度,以及这五个因素环环相接的综合和连贯的滚动。在空间度上,我称之为文字的五度界域。其间,有个问题丞待解决:速度。这肯定在本质上打破了我写文一贯奉守的“來”字法。我觉得这种思考和实验是种进步,因为我没有停止学习、思考、反问和实验。
结构说,在我比较简单。我故来写作之“來”字法,本身就包含了结构说。而來字法形成与三十年前我的思考,我上网的第二篇博文叫《意游》,是“來”字法写作最初级的样式。当然,我现在刚刚完成实验的第二阶段,归结浅浅地记录在《三三离所》里了,是自己见证自己的做法。
结构我大致将它归纳为叙事的途径、机制和条理。它分为硬性和柔性两种。硬的部分指文字和文句围绕主题该有的固定位置;柔性的结构,汇入声象音响色彩赋予诗文的外在表象性的延伸;其间还有一种我的结构:柔型弧线。源自于毕德哥拉斯的音律说和塞尚绘画的机理和法度。(见我的实验作品《窗花》)。在《窗花》里,我将线条归在结构上,得到了比较完整的演练,依然属于实验。但《窗花》的机理和法度两方面的思考应该可以说相当完备了,是自说的自话,却也是实验的一个阶段里的存记。
其实,中国文字的结构性是世界上最强的。比方说,一个井字。它不仅具有非常好的“符号性”延伸职能,作为写作机理和法度的话,可以是一篇文章乃至电影里的叙事手法:直贯纵联的交叉交代,以及横向同步发展的多线条铺展,最终织成整个故事的骨架,完制故事最终想要表达的含义或寓意。
至于《月箫谣》则比较注重了文式结构另外两方面个人理论的操练。应该可以说,单从格式和境状来看,我是比较满意的了,是风人的风趣。
今天就到这里了,是直意的流泻,希望对漂泊君有点辅佐的作用。其它,若有任何问题,请发问。
谢谢你对我的要求启发了我写这么个东西,也是一个自我内在的整理过程,非常必要的停顿和回望。稀松匮乏之处,敬请谅解。我是知无不言了。再谢!
博友今又是,草制匆匆。
漂泊未还家: 握手!
我读书比较随性,那时候什么书都看一些。琼瑶、亦舒的书作也看过几本,觉得她们很会讲这些感情的故事。无意间在学校的图书馆借到这本《初恋》之后,一时 ...
今又是: 中国的读书人里,我比较喜欢李敖的众多观点。别看他跩,风趣里都是可以经世的大道理。书读错会走调的,也是不方便这里多说。 握手! ...
漂泊未还家: 先生的故事真的很精彩。看了先生列举的书和作者,我发现除了弗洛伊德我似懂非懂看了一些之外,其他部分和先生的读书兴趣还真的偏差很大。
不过可能也正因为如此 ...
漂泊未还家: 握手!
我读书比较随性,那时候什么书都看一些。琼瑶、亦舒的书作也看过几本,觉得她们很会讲这些感情的故事。无意间在学校的图书馆借到这本《初恋》之后,一时 ...
今又是: 大概会吧。应该是可能的。你要知道从13岁到24岁考进大学前,我们等于是无书可读的。考进大学其实是无路可走的情形里全力一搏,当初还因体检和政治审核问题我置后 ...
今又是: 多谢点化。十八世纪到十九时期,世界上纷争不止,战乱叠生,还是出了许多辉煌的大师,连绵不断。有时我会非常感概,人类迟缓了思想的进步也或是阶段性的必有,但 ...
lilin304: 屠格涅夫的初恋看过,归拢为:心中勃发的无声,隐秘的激情呼应,热恋痛苦的爱情,踩碎心中的主人。
今又是: 不多,你这样的永远不嫌多。瞎侃谁不会啊?对吧。
你说得太好了。是慎独者才有的清醒和精准。百度很有用,帮助很大,但是我发现写的人素质很不整齐,所以最好是 ...
lilin304: 我看书速度很快,原来只讲究速度。后来由于看了许多哲学书,还有医书,尤其是古医书,对我帮助很大。以后就慢慢学会沉思了,如看不懂,就多读几遍,多想想,所以 ...
今又是: 多谢点化。十八世纪到十九时期,世界上纷争不止,战乱叠生,还是出了许多辉煌的大师,连绵不断。有时我会非常感概,人类迟缓了思想的进步也或是阶段性的必有,但 ...
lilin304: 屠格涅夫的初恋看过,归拢为:心中勃发的无声,隐秘的激情呼应,热恋痛苦的爱情,踩碎心中的主人。
漂泊未还家: 呵呵,看来我和先生在文学上的兴趣还是有很大分歧。屠格涅夫的作品我看得不多,但惟独对《初恋》情有独钟。高中时代从图书馆借阅后,好长时间都沉浸在故事所表现 ...
今又是: 没读过。
今又是: 古龙属于通俗小说,档次低了一级,不在我的论述计较内。不好意思。
长篇也可以写的,如果可以,倒回去70年,去读卡夫卡和尼采等类型的人,养分比较好。长篇里, ...
漂泊未还家: 详读了两遍,不敢隐瞒先生,没完全看懂。恐怕需要些时间慢慢揣度。
我有一处疑问想问先生,文字的外在结构要用在文章里,是否长篇会较难一些?先生想必是读过古 ...
漂泊未还家: 详读了两遍,不敢隐瞒先生,没完全看懂。恐怕需要些时间慢慢揣度。
我有一处疑问想问先生,文字的外在结构要用在文章里,是否长篇会较难一些?先生想必是读过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