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没有经过后期加工过,是原照)
这是我以前广告样本里的一张肖像照。扫描机是非专业的,又用低DPI操作,所以成像率没有到位。不打紧,说的是过去的故事。
自有好莱坞以来,接着以后的百老汇及电视影事乃至几乎所有的娱乐圈包括花花公子之类的杂志,所用演员和模特都要经历相机摄影这一关才能继续向前进。相机的拍摄直到上世纪末,做主要看相用的照片一律要求是起码8x10的黑白照片。至于以后多用途变成各种尺码或彩色照,那是因为不同的需要。唯一把关和起头的永远是黑白照。其它类型的照片,影事模特经纪人是一概不看不用的。就连警察和政府存档和办案,关键存档的图片资料也是以黑白照片为主为准。其间道理简短地说,有两个方面:
1. 黑白照片最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纹理。以演员为例,神态、气质和脸型模样在黑白照片里能被最准确的“显现”。
2. 彩色照片因为多了附加的色彩因素,考量会受影响。而且色彩本有的许多“过渡色”遮掩或篡改了主题本质,也即表现。等于是转移了注意重点。
黑白照在演艺圈里主要分三类:
1. 肖像;
2. 半身像;
3. 全身像(商业用途考虑)。
里面又分:笑、不笑和摆放姿势加时装这主要三种。
当时,黑白照片最顶级的采用胶卷是Kodak Technical Pan ASA25。而全美国能做好这种底片拍摄、冲印的只有纽约(后来加了洛杉矶,是纽约人开的分店)。在曼哈顿,能完好这个胶卷的人或地方不出三家,因为非常难处理,一不小心或者技术不到位,结果就出不来。
今天拿出一张来,供大家欣赏评断。
我们做样本的照片有有几个基本要求:演员有名有特色,摄影师有名、东西质量基本必须是无人可敌。
Tech Pan的负片胶卷之所以难弄有两个方面:首先是很少人弄得了暗房冲印,我说的是最最顶级的质量;其次是,摄影棚的设备和摄影师的技术必须非常强硬过关。因为定数非常低,所以整个摄影棚的灯光、相机和镜头质量必须是世界上最好的。基本拍摄要求是,1.4或1.8光圈的专业镜头;不超过105MM的中距离变焦(我一般建议不超过85MM);以及非常到位的辅助灯光摆放的具体位置和距离,这关系到曝光的角度。摄影时,无论什么情况下,光圈设定在11,而且,整个曝光我向来建议在手动旋钮上减掉四分之一左右的曝光。不动手动装置的话,那么对暗房后期的要求就十分苛严了。这些看似简单的道理,其实是一个每个环节都十分精致的安排,任何环节只要有一处是相对弱的,照片出来就会不够级别或被人抱怨。因为曼哈顿的经纪人个个都是“火眼金睛”,而且从不妥协。
这张照片里可以看见以前相机和照片的辉煌。单说景深,如今我很少再能看见了。从鼻尖到耳垂肩膀,从左面细发到右面的发丝,根根清楚,丁点不糊,可谓纹丝不动。
当时我们对化妆师要求极严,可以说用尽了美国最好的化妆师(最好的都集中在曼哈顿了)。发式按护照照片原理,一般会要求露一边,脖领必须很有档次地打开,但不是现在低俗的敞开,肩膀必须看见。
摄影后期的工作也是极其地专业。因为一些“碎发”和“斑点”包括整幅照片的色差都要在后期加工细化。否则成批加印的话,会以错传错。照片质量也是,“母片”不好,一路下去就会越来越差了。
到了最后环节,就是将照片和个人简历做在一起,然后经由演员本人发送或亲自提交专业经纪人和片商。
纽约曼哈顿的摄影圈在数码相机出来以前,起码覆盖了全北美85%的演艺界专业摄影,包括报纸杂志、大都会博物馆和百老汇,纽约时报等人物、结婚、殡葬等启示也基本囊括在内了。纽约摄影师在这方面的贡献可谓世界第一。不仅是数量,还有牢靠不变的高质量。
题外话是,数码相机出来后,摄影的水准大大滑坡,主要原因是非专业或并不精谙此道的人低价的卷入。大势如此,也是无奈。但我依然钟爱和怀念黑白照片永久的辉煌!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