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花间书斋 //www.sinovision.net/?33426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花间书斋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且把《红楼梦》写成诗 宋德利

热度 6已有 9381 次阅读2014-7-29 20:55 |个人分类:《红楼梦》万言诗|系统分类:文学| 红楼梦 分享到微信



且把红楼写成诗

 

                                                                                              宋德利


 

搞了四十多年的翻译,觉得有点单调,总想写点什么。翻译毕竟十分艰苦,也顺便放松一下。去年在结束《唐诗100首》《宋词100首》《元曲100首》的翻译之后,5月份,一位不速之客的来信,正式拉开我原创之剧的序幕。

 

金城出版社·北京蜜蜂出版公司郭凤岭编辑来信,说他在编辑《译者的尴尬》一书,想把我的一篇文章《我的翻译人生》收入其中,我随即回信表示同意。在等待该书出版期间,受此事启发,遂将上述短文扩展成书稿。我把稿件发给郭编辑之后,便被纳入出版计划。在此书稿完成之后,我又继续撰写另外两部书稿。后来这三部书稿分别定名为《译心》《译韵》《译禅》,构成我的翻译三部曲。《译心》已于20144月正式出版。

 

完成这三部原创书稿之后,我又回过头来修改完善《唐诗100首》《宋词100首》《元曲100首》。其间有一项内容,就是用四言白话诗的形式对唐诗宋词元曲做注释。这三部书稿的修改完成之后,有点hold不住。写了一共300首四言诗注释,意犹未尽,于是用四言诗形式把聊斋志异的名篇《画皮》《聂小倩》改写成四言诗,《画皮》又增加一篇九言版。原想继续改写《聊斋志异》,但转念一想,何不改写中国的四大名著呢?就这样,《画皮》《聂小倩》便成了小试牛刀,为四大名著的改写拉开原创的第二道序幕。

 

四大名著之首乃《红楼梦》。《红楼梦》问世以来被改编成各种形式的衍生品,诸如戏剧、舞蹈、曲艺、电影、电视剧,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但是有一种形式,据我所知尚未出现,那就是诗歌。

 

决定改写,第一步就是选择参考版本,我选用的是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的阿钒的《红楼梦》简写本,这为我的改写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为了尊重和感谢阿钒先生的辛勤劳动,全篇结构完全没有改变,同样是三十三回,就连题目也原样保留。至于这样做是否可取,今后再仔细考虑,现在先暂时如此。

 

下一步就要考虑究竟要改写成什么样的诗歌?我想起中国古典名诗《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辞》,于是决定改写成长篇叙事诗。这一决定,也为改写限定了基准,就是只叙述,不评论,只讲故事,不添加私人情感。

 

既然是长篇叙事诗,长度就必须考虑,那么究竟有多长?我还是本着随意发挥,事先完全没有预计。现在已经截稿,初步估算有9000多句。每句平均按照五个字计算,大约四五万字,故而称作《<红楼梦>万言诗》。

 

诗歌的种类繁多,根据自己的喜好和习惯,我改写成五言诗,但根据实际情况,极个别的地方则采用四言或七言等。

 

全诗共有三十三回,每一回题目都有两行。之所以有两行,那是因为每一行都代表一段典型的故事。换言之,每一回里的基本故事就是两段,其他故事,即便有,也很简短,起到陪衬作用。

 

为了减少阅读疲劳,我采取每行两句,两句一组,组与组之间空开一行,这样看起来会感觉轻松。

 

形式决定之后,开始动笔。但在动笔过程中,难题逐渐显现。最明显的就是人物对话。我决定保留对话形式,这样可以显得生动。但是却出现几大问题,比较棘手。

 

第一,语言方式。我采用的基本是现代白话体,说白了就是大白话,我以为这样会给不习惯文言体的读者提供方便。不过这样一来,有些对话读起来不像诗,只是整齐押韵的大白话。正因为这一层,我曾不敢把这部书稿称之为诗。

 

第二,四句一组。这种形式经常给处理对话带来困难和尴尬。有时对话有很多句。经常无法做到对话结束时,正结在四句一组的末尾。比如有四句对话,前两句处在四句一组的第三第四句位置,根据组尾的规矩,应该用句号。即便这里用句号比较合适,那么下面的第三第四句已经被划入下面一组,处于第一第二句的位置,根据规则,这两句虽然是对话的结尾,却也应该用逗号。这不就是尴尬吗?四句对话,由于受到形式的影响,结果本该用逗号的地方却用了句号,本该用句号的地方却用了逗号。为解决这个问题,我曾想干脆把句尾标点全部取消,但取消之后,更容易出现混乱,于是又恢复了标点。

 

第三,句式不整。有时会遇到特殊情况,很难以四字句表达。比如遇到七言诗,或长短句的辞等,为保留原著风貌,我便依旧保留。再有一个困难就是人名。有人称谓多,就可以灵活采用,变换花样,比如贾母,还有老太太、老祖宗等称谓。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必要时可以免除姓氏,写成宝玉、黛玉、宝钗。但有些人就很难处理,比如宝玉母亲,宝钗母亲,原著始终称之为王夫人和薛姨妈。这种称谓很难简化成两个字。还有固定四个字的称谓放到五言句里,也实在太难,比如“警幻仙子”和“神瑛侍者”,四字不可分割,很难植入五字句。同样《石头记》三字不可分割,却很难植入四字句。

 

第四,引号问题。为了视觉效果,尽量保持页面整齐,对话以及其他特殊情况需要引号时,都没有采用。但哪里是对话,哪里是叙述,一般来讲都很直观,因此不难看出。

 

现在我们处于一个快节奏的时代,几乎每个人都很忙,很难抽出时间读大部头,即便像《红楼梦》这样首屈一指的文学经典,很多人也依然舍不得,也抽不出时间去抱着原著大部头去啃。我想我这部诗稿,却能帮助既想读,但却没有时间读原著的读者找到一种简便的方法,那就是读诗歌版本。诗歌的句式简单,排列空间大,单从视觉角度说,既能解除眼睛的负担,又能解除压抑感。我的诗稿比原著篇幅不知短了多少倍,但原著的整体脉络和核心故事都不少,因此读过本书,读者对原著中故事的来龙去脉一定会有比较清楚的了解。

 

诗稿完成之后,首先在新浪网我的博客里推出,受到大家的热烈欢迎和热心支持,不少朋友都加以转载和收藏,更有高手热心赐教。我在那里收获的不仅有务虚的溢美之词,还有务实的具体帮助,比如我的老同学高元祥教授和博友酒城_无心剑二位竟然逐字逐句帮助我推敲修改,因此发在这里的诗稿,已经包含这二位的心血和成果,我必须在此加以说明并表示感谢!

 

不少朋友都知道我的主攻方向本来是翻译,对于红楼梦的研究从未涉足,而写诗也是副业之外的副业。然而现在我却把这两种元素融为一体,写成了红楼梦诗,也是自己的一次突破性的尝试,但愿能获得大家的认可。

 

2014730日 纽约



附:我的老同学高元祥教授给我的复信,也是读后感。

 

 

 

德利:

 

《红楼梦》改写稿部分收到。一口气看了一半。这就是说,在当今这个年代,对那些没看过连续剧,更没读过原著的人来说,用这个版本可以快速了解故事的梗概和人物关系,了解人物发展演变中的骨干情结。特别像微信、微博这类的载体一样,可以满足那些不知道在忙什么的人们在抽时间阅读原文困难的时候,选择读读这样的韵体文,甚至可以下载在微信中,乘车遛弯之余即可以打开浏览一二了。需要或对原著有兴趣的人再去翻看纸书。满足各种阅读目的的人的人文需求。这就是满足于娱乐的速读。

 

难得有你这样喜欢再创作的学者闲来无事,雅兴十足的不堪寂寞地为现代年轻人着想,不知能否令他们感动?也不知能否因此成为市场链条的下一个环节,即买家。因此才能让你的辛苦转化为生产力,转化为出版社的设计和出版的盈利点。如果连这个因素也可以不加顾忌的话,那倒是没有压力的一种文字修炼过程,苦其心志,乐在其中了。

 

殊不知,没有点文学功底,没有点编辑经验,没有个好的心态,断不能将这样的坐冷板凳的事情干好,也未必能干到底的。不过,通过与你的交流,我毫不怀疑你能将这件事情坚持做下去,也一定能做好的。因为这的确是一件富有挑战性和文化创新的探索之路。我自然会全力支持你继续做下去,陪伴你感受那紧张有序的过程。我全力赞赏你呕心沥血的再创作的新鲜成果,坚决支持你将其传播开来。作为中国文学史上公认的《四大名著》的变体文稿的改编工程,你做的这件事本来就很值得赞许和支持。

 

犹如编写电视剧剧本那样脚本那样有意义。倒也是蛮有价值的事情。说不定还能赢得出版社的青睐而预约出版呢。我觉得,拿出一个版本后就可以联系预约出版事宜。是不是我又想多了呢?希望不会给你带来压力。以便保持这种欣赏再创作过程感受的一段心路历程。

 

好了。说多了。我这个人没什么本事,光给别人出主意,不过我的思路还是比较务实和具有某些前瞻性的。你说呢?别累着。

 

元祥。2014712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5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5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8 个评论)

回复 田螺姑娘 2014-8-2 11:39
宋德利: 让你久等了吧。我已经发到自己博客里两回了,但遗憾没有被推荐,因此在博客栏里看不到。不过我在自己博客里会全部发在那里的。如感兴趣就麻烦你到那里看吧。 ...
有兴趣,好的!
回复 宋德利 2014-8-1 22:01
田螺姑娘: 期待!
让你久等了吧。我已经发到自己博客里两回了,但遗憾没有被推荐,因此在博客栏里看不到。不过我在自己博客里会全部发在那里的。如感兴趣就麻烦你到那里看吧。
回复 宋德利 2014-8-1 21:59
小月: 中国“红学”又产生了一支新脉,翘首以待你的新作。记得北京的刘心武曾续写过“红楼梦”,你的改写长诗,或许也引起相应的反响。 ...
小月你好,可能让你白等了。我的红楼诗只发到自己的博客里,没有得到推荐,因此你点开博客栏目是看不到。很遗憾。不过不要紧,我会全部发在自己的博客里,如果你感兴趣,就到那里去看吧。我已经发了两回了。

人家刘心武是续写,我这改诗不算什么事,不能与人家相比。我不敢说自己的这点东西和红学有什么关系。只是自娱自乐吧。 感谢小月一直以来对我的关注和鼓励。望多提一些意见。祝好!
回复 田螺姑娘 2014-7-30 12:33
期待!
回复 青竹凌云 2014-7-30 11:24
dlsong: 谢谢啦,等明天看吧。根据建议,每天只发一篇。请多赐教,祝好!
俺就等着看您的《红楼》诗!
回复 小月 2014-7-30 11:00
中国“红学”又产生了一支新脉,翘首以待你的新作。记得北京的刘心武曾续写过“红楼梦”,你的改写长诗,或许也引起相应的反响。
回复 dlsong 2014-7-30 10:57
青竹凌云: 青竹一定会看,谢谢啦!呵呵呵!真是很有味的想法!感动!
谢谢啦,等明天看吧。根据建议,每天只发一篇。请多赐教,祝好!
回复 青竹凌云 2014-7-30 10:38
青竹一定会看,谢谢啦!呵呵呵!真是很有味的想法!感动!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