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巴山蜀水的个人空间 //www.sinovision.net/?31641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不周山——谷歌地球弧形山脉截图

热度 1已有 2744 次阅读2020-11-26 11:03 |系统分类:科技教育| 不周山, 不周山, 不周山, 不周山, 不周山, 不周山, 不周山, 不周山, 不周山, 不周山, 不周山, 不周山, 不周山, 不周山, 不周山 分享到微信


      下图是慕士塔格山(不周山)谷歌地球截图。

——不周山(没有形成闭合圆周的冰山),供有兴趣深入研究、比对的朋友参考。

   不周山——谷歌地球弧形山脉截图_图1-1
   
    鄙人考证了北斗卫星地图、谷歌卫星地图、腾讯卫星地图、百度卫星地图、高德卫星地图、Esri中国卫星地图。逐一把全世界五大洲山形地貌一一比对,唯有中国新疆帕米尔高原慕士塔格(不周山),才是这样独特、半圆形、没有形成圆周的独特山脉地貌。

   这就是中国最古老的典籍《山海经.大荒北经》...共工臣名曰相繇,九首蛇身,自环,食于九土。其所歍所尼,即为源泽,不辛乃苦,百兽莫能处。禹湮洪水,杀相繇,其血腥臭,不可生谷;其地多水,不可居也。禹湮之,三仞三沮,乃以为池,群帝因是以为台。在昆仑之北...大禹与共工大战(禹攻共工国)的地方——中国新疆帕米尔高原慕士塔格山(这个故事后来演变成《淮南子》中国神话:水神共工与火神祝融打仗,水神共工战败,恼羞成怒,一头撞向顶天的柱子“不周山”,把不周山撞断,天地倾斜、洪水泛滥,百姓受苦受难,中国人的圣母女娲炼石补天)这段神话中的“不周山”山脉地形图。也是中国人传说中,3000年左右周穆王西行,与西王母相会的昆仑山地形图。
    按照《山海经.大荒西经》原文:
     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负子),有两黄兽守之。有水曰寒暑之水,水西有湿山,水东有幕山。有禹攻共工国山。

        有国,名曰淑士,颛顼之子。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

       这里不但有大禹与共工大战,共工战败,国土被占领,还有颛顼的儿子淑士统辖的国家;还有夏禹攻打共工国...有禹攻共工国山(当是共工的后人统治的国家)的明确记载。而且,这一带还是中国人的圣母“女娲”的原始出处、居处,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这句话显然是指“女娲之肠”变为多个后代(泛指女娲生育了很多的子女意思),化作神灵,居处在这一带大道的两边原野上。

   更严重的是:下面还有几句话颠覆了我们华夏族几千年来对轩辕黄帝活动中心,地点在黄河流域的认知:

    西北海之外,赤水西,有(先)(天)民之国,食穀,使四鸟。有北狄之国。黄帝之孙曰始均,始均生北狄。这段话明确说明:黄帝的孙子“始均”生长在这一带。不仅如此,这段话就更令我们华夏民族既兴奋、又郁闷: (西有)西王母之山、壑山、海山。有沃(民)之国,沃民是处。沃之野,凤鸟之卵是食,甘露是饮。凡其所欲,其味尽存。爰有甘华、甘柤、白柳、视肉、三骓、(璇)[璿]瑰、瑶碧、白木、琅玕、白丹、青丹,多银铁。鸾鸟自歌,凤鸟自舞,爰有百兽,相群是处,是谓沃之野。有三青鸟,赤首黑目,一名曰大鵹,一名曰少鵹,一名曰青鸟。有轩辕之台,射者不敢西嚮(射),畏轩辕之台。兴奋的是:我们的一直说我们华夏民族的老祖宗“轩辕黄帝”按百度正统说法:轩辕黄帝降于轩辕之丘,定都于有熊,汉代在新郑北关轩辕丘前建有轩辕故里祠。公元前2697年20岁的黄帝继承了有熊国君的王位。在黄帝成为氏族首领之后,有熊氏的势力得到迅速发展,并形成一个独立的黄帝部落(百度解释)。可是,上面这段《山海经》的解释说,在西北海之外、赤水西...西有西王母之山(看下面的图对照,就是今天的兴都库什山、慕士塔格山(昆仑山上半部)、中国新疆西部、帕米尔高原一带),与西王母相邻。更嗨的是这一带有轩辕之台,射者不敢西嚮(射),畏轩辕之台台的涵义,词典多种解释,取其中几点:古代中央官署名;亭台楼阁;有轩辕之台这个意思是说:这里有轩辕皇帝后裔的中央官署、亭台楼阁,简单说就是有轩辕黄帝后裔的都城;这里非常神圣,射箭的人都不敢朝着西面这个方向射(朝着轩辕黄帝后裔的都城轩辕之台射箭,显然是对圣祖大不敬、亵渎神圣,所以不敢朝着这个方向射箭)。这就更让我们惊呆了:我们不是一直说我们的轩辕黄帝的都城在黄河流域、势力范围也在这一带,并且把华夏文明定性为“黄河文明”吗?而《山海经》上说得清清楚楚:轩辕黄帝后裔的都城“轩辕之台”在西北海之外、赤水西、昆仑之山今天的兴都库什山、慕士塔格山、昆仑山核心地带、中国新疆西部、帕米尔高原一带)。显然,轩辕的都城确切地点,与昆仑山紧密挂靠(其实准确地说,应该是黄帝族建立的轩辕国的后裔在昆仑山建立了都城,而不是黄帝本人在昆仑山建立了都城。真实的黄帝族建立的轩辕国是在喜马拉雅南麓的恒河流域的“都广之野”,有800年历史,被大洪水摧毁。黄帝族群残存后裔向昆仑山一带迁徙已经是后来很多代以后的事。故昆仑山上建立的轩辕台,应该是黄帝建立的轩辕国繁衍的的很多代后裔建立的都城,非黄帝本人建立的轩辕台。特别注意:我们现有的传统官宣把“黄帝”与“轩辕”等同成一个人。其实不是——“黄帝”指黄帝这个帝王,“轩辕”是指这个帝王建立的国家的国号。就像唐太宗指“李世民”,“大唐”则是这个国家的国号,一个道理。一直以来,我们的传统官宣都把“黄帝”与“轩辕”整成同一个人,这是不对的。因为最初建立这个国家的帝王生命总是要终止的,但他建立的国家国号则可以延续很多代(如唐朝延续了多代)。如果两者混淆,在考证远古历史就会陷入迷茫:比如:《山海经》上多说过昆仑山有轩辕台,如果两者等同,就会产生误解,认为黄帝在昆仑山建立了“轩辕台”(都城),这样一来,问题就来了:《山海经》说过,尧帝、帝喾、丹朱、舜、禹都在昆仑山一带建立了“帝台”(这一支系是黄帝的后裔支系);炎帝支系的后裔也在昆仑山一带建立了共工台(共工国)。无论是皇帝、还是炎帝的这些几代帝王实际上是大洪水后残存族群向昆仑山迁徙后建立的“帝台”(都城)。如果把“黄帝”与“轩辕”等同起来,就会误解黄帝老祖本人也在昆仑山建立了都城,这样将就把远古历史根脉追踪搞乱了。因为,既然黄帝本人也在昆仑山一带建立了“轩辕台”(都城),就说明“黄帝”本人也在昆仑山混过,这就把真正的黄帝本人实际上是在大洪水之前在南亚恒河流域“都广之野”建立的有800年的轩辕国这个800年的“头段”砍断了,华夏民族5000年的历史就成了无根之木——4000年左右大禹治水,之前的1000年从哪里来(别拿什么华夏根脉黄帝发源地在黄河下游郑州新郑一带,纯粹是瞎胡扯,以后我会充分证明,事实上我在《山海经》的“赤水”——夏族帝俊支系真正最久远的母亲河究竟是哪条河》;《《山海经》上的黑水究竟是那条河》一文中已经初步证明了河南郑州新郑根本不是华夏族的发源地)?另外,把“黄帝”与“轩辕”等同起来,那么,既然“轩辕”等同“黄帝”,昆仑山上的“轩辕台”自然就是黄帝建立的都城,那么“尧帝”、“帝喾”、“丹朱”、“舜帝”、“禹帝”这么多代帝王都在昆仑山一带建立了都城,黄帝与这么多代帝王都在昆仑山“混过”,他们之间的关系怎么摆?如果摆在“帝尧”的前面,那么,华夏文明根脉岂不追踪到高寒的昆仑山就终结了?如果这样的话,那么,炎帝支系帝俊、女娲、后稷、叔均(炎帝)又怎么摆,华夏老祖根脉岂不都一起在昆仑山“混”出来的?所以,弄清楚“黄帝”、与“轩辕”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否则,追踪华夏民族远古根脉就会陷入迷途,就成一锅浆糊)。

       怎么去面对《山海经》与几千年来官方正统解释的“轩辕黄帝的都城、核心势力范围在黄河流域“相互矛盾的解释?显然我们现有的官方认知无法解决两种说法的矛盾。最要命的是:《山海经》是明文记载轩辕黄帝的都城“轩辕之台”在“西北海之外、赤水西、西有昆仑之山”;而我们几千年来的正统官方定性没有那一本远古的典籍明确记载轩辕黄帝的都城在哪里。只有一个模糊定性:说皇帝源于“姬水”,黄帝一族“姬姓”源于比邻姬水。但“姬水”究竟在哪里,黄帝轩辕之都究竟在哪里?远古的典籍《尚书》、《国语》、《左传》、《列子》、《竹书纪年》等都没有。至今众说纷纭......所以说,我们华夏族究竟从哪里来,轩辕黄帝的都城究竟在哪里?远古生活的核心区域究竟在哪里、与西方雅利安人(西王母)的关系?等等,远古历史就是一锅浆糊!难道不值得我们满足现状、人云也云的史学家们去深耕吗?


    这个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一直没有确定具体位置的神话——顶天柱子“不周山”(主峰海拔7546m),鄙人现在可以十分肯定地说:就在下面的图中!

    注意,慕士塔格主峰在弧形山脉红箭头之间,中间段蓝色湖水旁边。这个蓝色湖水,据传就是西王母与周穆王相会的“瑶池”。

    严格说:慕士塔格(不周山)是昆仑山的上半部分,昆仑山的主核心部分在和田(古代于阗)南面的慕山,向东延续与阿尔金山相连。南下支脉巴颜喀拉山,山麓的“星宿海”是黄河的源头。我们很多书籍上说“黄河出昆仑”,很多专家也跟着说,其实不对。这是源自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后,回来向汉武帝汇报的错误解读,汉武帝派人去西域寻缘,回来的人也谎报说黄河的源头是昆仑山,为了彰显大汉的壮大巍然,与雄伟壮丽的昆仑山挂靠,所以汉武帝就官宣说“河出昆仑”,金口玉牙就代代流传。事实上黄河的源头非昆仑,从下面的卫星定位图上看得清清楚楚。黄河的起源并不是从昆仑山流出,而是巴颜喀拉山的山麓——星宿海流出。
    另外:现在几乎成为定论的“西海”,都说是“青海湖”,其实是错误的,根据《山海经》上的描述: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有曰昆仑之丘......从下面的图中,前后上下东西南北定位,既然“昆仑”在“西海”的南面,流沙(塔克拉玛沙漠)的边沿,那么西海就在昆仑的北面。从卫星定位图中可见,昆仑正好在流沙(塔克拉玛沙漠)的边沿,北面正好是“伊塞克湖”;青海湖在祁连山的南面,并没有在昆仑山的北面(也就是说青海湖的南面没有昆仑山,显然与昆仑山的位置在“西海之南”对不上号),更没有在塔克拉玛沙漠的边沿。所以,《山海经》上的“西海”,正确位置应该是“伊塞克湖”(唐僧西行曾经经过这个地方),而不是相距遥远、方位明显不对的“青海湖”(我们现在的官方解读,依然说是“青海湖”,这些都是错误的)。同时,从这些与现代卫星定位图相吻合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中国几千年前的典籍《山海经》,描述的山川河流地理方位,与现代卫星定位图相比对,是很精确的,精确得令人惊叹——甚至鄙人怀疑是不是受到外星文明的影响。因为,如此精确的定位,与现代卫星图高度吻合,只有在遥远的天空、通过高空飞机甚至是近轨人造卫星才辨别得如此精确,并记录在案!所以,《山海经》是一部极有价值的远古中国及中亚周边风土民情、山川地理参考书,把《山海经》归类为“神话怪异志”,真的是大冤枉!

不周山——谷歌地球弧形山脉截图_图1-2

       昆仑山究竟在哪里?打开百度,说法多多,从两千多年前西汉张骞西行、回来禀报汉武帝西域情况,汉武帝根据《山海经》的描述,又根据张骞的讲述,确定“于阗国”(新疆和田)南面的南山(慕山)是昆仑山的中心区域,到清代乾隆皇帝确认了汉武帝的定位。期间两千多年,昆仑山究竟在哪里,黄河的起点在哪里,黑水、赤水、寒暑水、弱水、流沙、湿山、慕山、白民国、厌火国、鸟人国、西海、西北海、西王母的生活区域、等等,究竟在哪里,说法太多,相互矛盾,各位专家说法不一,难以定论。

    鄙人根据《山海经》的风土民情、山川地理、河流走向描述,又根据《尚书.禹贡》、《左传》、《国语》等典籍的佐证、详细辨析,又通过北斗卫星定位图,绘制了中国远古《山海经》地形地貌,河流走向图。供有兴趣的朋友们参考,有的地方还待进一步确证。事实上,我们现在教科书上的很多定论,都是相互矛盾的。


     下图是鄙人根据《山海经》的表述,通过北斗卫星地图绘制的《山海经》时代的中国及周边国家山川河流地貌图。供有兴趣的朋友们参考。绝大部分已确证,少部分待深入考证确证。图片放大看:

    不周山——谷歌地球弧形山脉截图_图1-3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1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8 个评论)

回复 巴山蜀水 2021-7-8 21:17
朋友们注意看:经过鄙人深入考证,“轩辕”并不是黄帝的名称,而是“轩辕国”的国号,与黄帝不能划等号(这个道理就像“大唐”是唐朝的国号,不能与建国者李渊划等号一码事)。我们的传统官宣把“轩辕”与“黄帝”等同,是错误的。实际上,“轩辕国”在南亚印度河、恒河流域已经有800年建国历史,经历了很多代,后来毁于大洪水。《山海经.大荒西经》讲述得清清楚楚:“有轩辕之国。江山之南栖为吉。不寿者乃八百岁”(翻译:有轩辕国。位置在江山(喜马拉雅)南面,这里富饶吉祥。立国800年终止——被滔天大洪水毁灭)。以后鄙人将在《华夏民族根脉考证》书中详细论证。事实上,经过鄙人深入考证,我们华夏民族4000年前的根脉已经愈来愈清楚:华夏民族远古根脉不是在黄河、长江流域,而是在南亚印度河、恒河流域。
此卫星定位地貌图有误,经过深入考证,黑水的位置应该与洵水(洋水)互换。实际上,洵水(洋水)才是恒河的主上游;黑水是恒河上游主支流。洵水(洋水)从喜马拉雅(昆仑丘)发源流出,溯源更长,是恒河的主上游。其他文章中已经更正。
回复 巴山蜀水 2021-6-22 07:49
更正:鄙人此文这段话: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这句话显然是指“女娲之肠”变为十个后代(泛指女娲生育了很多的子女意思),化作神灵,居处在这一带大道的两边原野上——经过鄙人深入考证,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其实就是指“哈拉帕”出土的“十神图”。并非在帕米尔高原不周山一带,而是在喜马拉雅南麓的“都广之野(巴基斯坦印度河流域)。特此更正。
其实考古就是不断深入,随着证据的发掘,不断修正以前的考证,最后真相水落石出。
图片在另一篇文章“《山海经》的“赤水”——华族帝俊支系真正最久远的母亲河究竟是哪条河”中。
回复 巴山蜀水 2021-4-26 20:41
增补说明:此文随着鄙人的考证深入,华夏民族的远古脉络愈来愈清晰。轩辕丘就是喜马拉雅。轩辕国确切地点在喜马拉雅的南面“都广之野”——今天的巴基斯坦印度河(赤水、姬水)流域,印度恒河(黑水)流域。此图中的黑水位置有错,正确的位置应该与“洋水”互换,在后面的文章中已经做了更正。“黑水”就是今天的印度恒河。
回复 巴山蜀水 2021-1-10 20:29
有朋友问鄙人:“中国神话传说不周山被确定为中国新疆西部帕米尔高原的慕士塔格山,为国人搞定了两千多年的迷案,把“不周山“”确定为“慕士塔格”,是不是你首先提出的?郑告朋友们:学术研究来不得半点虚假。不是鄙人首先提出的。我在揭秘三星堆之谜过过程中,阅读了大量的相关文章,从新疆一篇游记文章中看到了“慕士塔格山”疑似传说中的“不周山”的说法,但没有提出依据。鄙人是在揭秘三星堆之谜过程中,考证出第一铁证:三星堆的出土文物上有古波斯楔形文字(鄙人只懂一点点,入门都算不上——现在全世界能够透彻解读苏美尔人原创、巴比伦继承、古波斯人延续的楔形文字没几人),拜火教二元对立统一说,睡梦中悟透两线平行内错角等,由此悟透三星堆圈手立人铜像上的图案是“地心说”、一月30天、每天分白天黑夜12小时、每小时太阳围着地球转动15度等天文地理图案;第二铁证:从三星堆某件文物的纹饰上,辨析出文物上有三拨雅利安女王图案,上面有几类女王头戴不同的帽子(尖帽塞人、平顶直筒帽塞人)图案,与2400年前古希腊希罗多德的《历史》描述相符,尤其令人震惊的是,女王脚下的辖区山形地貌图,竟然有个弧形状山形图案跨接两个山形之间,一开始鄙人不理解这个弧形状跨接那两座山的图案是什么意思,反复观察新疆西部及周边国家卫星定位地貌图,惊奇地发现,唯独“慕士塔格山脉”是个半圆弧形,跨接在南面的兴都库什山,北面的阿赖山,终于悟透了“不周”的涵义,就是“没有形成圆周的意思”。再加上由于鄙人通过帕米尔高原塔族朋友,懂得一点塔语(其实经过鄙人深入辨析,发现塔语的读音就是世界史学界认为已经灭绝了的《阿维斯塔》语——以后我会证明),知道“慕士”就是塔语“冰山”的涵义,由此悟透《山海经》上谜语一般的“不周负子”,就是“没有形成圆周的冰山”。最终确定“不周山”——这个“没有形成圆周的冰山”,就是中国新疆西部帕米尔高原独有的、半圆形慕士塔格山脉。也就是说:“不周山”疑似“慕士塔格“,不是鄙人首先提出来的,我的一点贡献是:通过揭秘三星堆之谜,从三星堆文物雅利安女王脚下的弧形山形辖区图案跨接两座山得到启示,又过卫星定位图比对,终于证明了”慕士塔格“半圆弧形山脉,就是中国几千年神话传说中的”不周山“。
回复 巴山蜀水 2020-12-8 22:39
说明:多位朋友发信给我说:手机浏览打不开图片是怎么回事?回复,正常的。我自己的手机浏览都打不开图片,要看图片,将网址复制在电脑浏览地址栏才能打开。
回复 巴山蜀水 2020-12-8 20:56
确证了《山海经》中的不周山、西海、昆仑的准确位置,意义深远:因为我们中国一直把黄河流域中原区域(河南一带)作为轩辕黄帝至夏朝认定为活动区域、势力范围。通过《山海经》的破解才明白:原来轩辕黄帝、颛顼帝、夏禹帝的主要活动区域、势力范围包括遥远的帕米尔高原不周山、天山、兴都库什山、昆仑山一带——这里有轩辕帝的都城、儿孙们统辖的国度。首次为中华民族远古的活动核心区域理出了一个清晰的脉络。迄今为止官宣的远古三皇五帝历史,就是一锅浆糊。所以习大大近段时间反复谈考古问题得重要性,强调“”文脉守持与文明赓续使命“;要厘清华夏民族远古文化历史,为将来中国重新成为世界文明中心造势、作铺垫,就是这个道理。
回复 巴山蜀水 2020-11-27 20:40
“女娲之肠,化为神”深入解释:肠:1、肠道,2、心肠、心思。古人著述刻在甲骨上(甲骨文)、后铸造在金属物件上(金文),后又写在竹简上(篆文),留下文字很不易,必须很精炼,这句话概括为“女娲的肉体、心思(精气神)繁衍而成,化作的神灵。
回复 巴山蜀水 2020-11-27 08:56
朋友们看完此文,再看鄙人本博客另一篇文章,就更明白了:半梦半醒之间破解“不周负子”的涵义:https://www.sinovision.net/home/space/do/blog/uid/316418/id/410935.html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