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巴山蜀水的个人空间 //www.sinovision.net/?31641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诸葛亮的《隆中对》没错

热度 3已有 5285 次阅读2014-8-7 06:54 |系统分类:军事| 诸葛亮, 隆中对 分享到微信

     鄙人很少评论别人的军事战略历史观。但这篇文章的观点鄙人不敢苟同(网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7358cb9a0102uykt.html)。

        诸葛亮的《隆中对》没错_图1-1诸葛亮的《隆中对》没错_图1-2 

诸葛亮的《隆中对》没错_图1-3

       有朋友对我说,中国很有名气的军事专家徐焰教授也认同这篇文章的观点——作者说:可以说,蜀汉衰亡的祸根某种程度上就在于《隆中对》,该作者还抬出主席评语其始误于《隆中对》,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其终则关羽、刘备、诸葛三分兵力,安得不败”。加以支撑。

       其实,主席的观点也欠妥。作为一个运筹帷幄的战略家,诸葛亮必须这样分兵。其一,获得荆州,在对手的心脏站住脚跟,有了将来问鼎中原的立足之地和桥头堡,夺得荆州是长远战略必须;其二,要实现复兴汉室的宏伟理想,必须要有坚实的工商富国、粮食储备、兵员补充、武器供给等作为战略支撑。因此,“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夺取益州(四川)也是必需的。事实证明,后来刘备蜀汉一度壮大,造成三国鼎立之势,二分兵夺取天府之国的富饶提供了扎实的物质基础功不可没。诸葛亮的《隆中对》战略本身是没错的大智慧。至于后来失败,那是因为关羽傲慢自大不争气、主次矛盾不分、敌友错位乱树敌(有点相当于现在美国多届政府的作为——自以为是在世界上到处耍小聪明惹事,实质搬石头砸自己的脚),藐视东吴被偷袭丢失荆州,接下来刘备意气用事怒而兴兵、犯主要和次要敌人颠倒之错,倾国之兵讨伐东吴100万兵败无脸回蜀国见人、白帝城气死,导致蜀国大伤元气所致(下图是鄙人多年前去长江三峡起点、巫峡口夔门白帝城拍的图片留念,我拍照的地方就是白帝城,对面驻留长江边“壁立千仞”就是夔门,古代江心有一块巨大的礁石叫“滟滪”(已被炸掉),经常撞坏船死人,所以古人称这里为鬼门关——郦道元《水经》.三峡曾有“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凄凉佳句,就是指夔门起巫峡这一代)。

诸葛亮的《隆中对》没错_图1-4

     此战实际上决定了蜀国未来的命运,导致了蜀国从此一蹶不振才走下坡路。蜀国后来的失败,不是误于《隆中对》的核心——千里之遥二分兵力同时掌控荆州和四川事实上主席最终夺得江山也是暗中吸取了诸葛亮的智慧——派智将“刘邓”千里跃进大别山,为未来挺进中原打下坚实的基础——就是这一历史智慧的翻版。问题在于“刘邓”比关羽高明,在前哨阵地、敌人的心脏嵌入了一个楔子,在对手的心脏大别山一带牢牢站住了脚跟,(相当于关羽保住了荆州战略重地),与延安(相当于刘备的根据地蜀国)形成了掎角之势,国共合作打败日本后,继后内战打败老蒋,方有新中国的诞生。因此《隆中对》作为诸葛亮的长远战略,本身是没错的。主席这段评语也欠妥。

    不信,我们作个假设:假如诸葛亮不分兵占据四川,只占据荆州,东南有孙权虎视眈眈、北有曹操强兵压迫,势单力薄的刘备如何站得住脚(刘备累累失败,过去一会儿占徐州、一会儿投靠袁绍,一会儿投靠曹操、一会儿投靠刘表……折腾了那么多年成不了气候,不就是没有一个安宁的根据地所致吗)?反之,如果放弃荆州,全部退入四川积蓄力量,兵强马壮后又怎么出窝复兴汉室——东面东吴沿长江水道在三峡出口夷陵一带(现今的宜昌一带)堵截;北面曹魏在汉中以北强兵压境、封锁出川栈道,再在中国南北分界线、绵延数百公里的秦岭大山脉以北陈仓(宝鸡)围堵,封住蜀国东进、北伐的咽喉要道,刘备诸葛亮就只能困在偏远蜀国养老送终,怎么能够出川问鼎中原,怎么实现复兴汉室的宏大理想事实上,后来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中原,恰恰是因为关羽丢失了荆州,失去了荆州大片区域到四川的千里经济军事战备走廊通道,蜀军无法沿着当年“张松献图”从荆州入川的老路一路畅通无阻大军直达荆州,再把荆州作为北伐中原战略起点,缺乏敌人心脏荆州战略要地的战略支撑,不得不另辟路径走险路“六出祁山”,此道天时地利人和皆不适宜,一路上耗尽了蜀国大军的综合能量。北伐中原的失败很重要的原因恰恰是因关羽丢失荆州之故,缺失了荆州战略前哨阵地的呼应支撑所致。试想,如果关羽不丢失荆州,蜀国大军沿着张松入川的线路出川直达荆州,陆路水路皆很方便,诸葛亮何须还要劳民伤财铤而走险“六出祁山”?哪里还会有“失街亭”之败、“空城计”之险、五丈原被司马懿困阻进退两难活活拖死之哀——主席在下这段评语时很显然没有深入分析过诸葛亮认定荆州与益州(四川)必须同步掌控、相互依靠,为未来蜀军畅通无阻出川北伐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实现《隆中对》总体战略的关键重要性、必须性)。同样的道理,假如主席不占据延安作根据地,不分兵派智将“刘邓大军”占据中原桥头堡大别山与根据地延安,国共打败日本后不抢先派悍将林彪分兵千里进军占据东北军工、重工业、粮食储备基地(实际上也相当于诸葛亮三分兵力),却被动被老蒋封闭在延安偏僻、贫穷落后狭小区域,将来能成大气候吗?事实上主席在评价诸葛亮《隆中对》的长远战略时,犯了”在效仿诸葛亮的正确战略却去批评诸葛亮的战略不对“矛盾错误!

    由此可见,诸葛亮千里之遥二分兵”占领荆州、益州(四川)的《隆中对》指导方针大战略是没有错的,是超越同时代人的大智慧;败在执行此战略的人刘备、关羽缺乏远见,不听劝阻,分不清主要、次要敌人,意气用事、刚愎自用。事实上,后来诸葛亮六出祁山无果而终,姜维依葫芦画瓢继续走老路落败,恰恰证明了荆州不可缺失的重要性,由此恰恰证明了《隆中对》总体战略的正确性;真正领悟了其个中真味的人就会认为《隆中对》至今依然光芒四射。我们的军事家们应该有战略眼光,不应该被主席强势凌人的权威评语左右误判——事实上,主席对《隆中对》的评语是欠妥的。

    有朋友问:为何诸葛亮不沿着张松线路东面出川(当年刘备与庞统先入川,庞统落凤坡身亡,刘备赶紧召留守荆州的诸葛亮入川,诸葛亮留下关羽守荆州,就是沿着此路进行的——诸葛亮带兵走水路,张飞带兵走陆路)?出得去还说个鬼啊,问题是东面陆路、水路都出去不了啊!刘备在夷陵被东吴陆逊火烧连营100万兵败后,夷陵一带(今天的三峡出口、宜昌一带),陆路、水路被陆逊的东吴大军牢牢控制封锁,此路不通,没得法了才从汉中向北“六出祁山”,被城府超深的司马懿指挥魏军软磨硬泡耗尽正能量无功而终——如果关羽不丢失荆州,毫无疑问诸葛亮会沿着张松的路线大军直达荆州,兵强马壮的蜀军在诸葛亮的指挥下,再以此为根据地北伐中原,断不会有后来六出祁山的悲壮!没得法了才铤而走险在祁山、斜谷群山、五丈原等地与司马懿打来闹去,本想一鼓作气进军中原,却被老谋深算的司马懿避其锐气弄成了对垒持久战进退两难,诸葛亮实在耗不起,最终在离陈仓(今天的宝鸡——西汉大将军韩信的谋略——“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就是指这里)不远的五丈原活活被司马懿拖垮、拖死!

    补充:图中少了一次,是后来的姜维继承诸葛亮遗志再次出祁山,以失败告终。

    

    再补充:我们的军事专家们评价历史人物,一定要站在当时的历史时空中去综合看问题,切不可寻章摘句于笔墨纸砚之间高侃、按自己的主观臆断胡乱点评(最好能亲到实地考察——比如,鄙人之所以能写这篇文章为诸葛亮支撑,就是因为鄙人曾经亲到过汉中、三峡起点,夔门对面白帝城——刘备百万兵败逃到这里气死、白帝托孤的地方,亲自到宜昌——三峡出口(古夷陵一带),荆州等地旅游考察,方知诸葛亮《隆中对》千里之遥二分兵战略意义的深谋远虑,实在是超越所处时代其他人的大智慧——如果真的像某些人那样大笔一挥就把他抹杀了,那就不是中国人智慧的化身诸葛亮了),方能领略个中真味;不要用今人的眼光去看古人——有时候你认为是错误的,恰恰是你智慧水平没有达到那个境界,恰如盲人摸象一般。这样作出的评断往往有失偏颇。又譬如,本人在读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关于李世民奠定大唐基业的虎牢关之战——3500军马打败窦建德的13万大军,并活捉统帅窦建德。按照常人的思路,这是绝不可能发生的。我也将信将疑,待到我亲自去古战场虎牢关2次考察后,就明白了事件的来龙去脉,且发现司马光的叙述有诸多错误(比如此战的核心“牧马计”,司马光由于没有亲到古战场虎牢关考察,就不明白其要领,轻描淡写一笔带过,令人看此战犹如雾里看花一般;又比如司马光叙述战争结果说李世民在黄河出口处牛口追杀窦建德大军“追杀30里”——实地考察,不足两公里;又比如那条决定此战关键的汜水河,大家(包括我)原以为很宽阔,怎么李世民的3500军马会那么轻易冲过河去突袭窦建德中军帐、实施斩首突袭打败窦建德13万大军?而且地图上居然找不到?实地考察,原来是一条宽不足10米,水深齐马腿而已的小河沟,军马完全可以轻松冲过河去)。正是因为鄙人亲自到古战场虎牢关详细考察,去伪存真,才还原了这场世界军事史上绝无仅有的军事奇迹——3500军马打败13万大军(比起有西方战神美誉之称的亚历山大帝——波斯一战成名,5万军队战胜大流士的12万大军,有过之无不及了),才写出了那本破解千古奇迷、3500军马打败13万大军的军事谋略小说《盖世英雄》(影视剧本改为——东方战神)。

    顺便再说两句:美国的四星上将们沾沾自喜在伊拉克战场发明了“斩首突袭”新招,当你们看了中国李世民在一千多年前就把斩首突袭用得滚瓜烂熟(此战就是采用斩首突袭,先打掉窦建德的中军帐功成名就)就会明白,斩首突袭根本不是什么新玩意。


诸葛亮的《隆中对》没错_图1-5

《盖世英雄》(影视剧本——东方战神),本人新浪博客有概述,网址链接:http://blog.sina.com.cn/gfgfyy

诸葛亮的《隆中对》没错_图1-6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1

握手
2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回复 阿彭 2014-8-7 10:40
分析有道理,如同听评书. 谢谢分享!
回复 Lmd 2014-8-7 07:41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计划在于变化中。归根在应用的实效!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