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言者无罪 //www.sinovision.net/?31601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山坡羊.潼关怀古》赏析(转自网络) ...

热度 1已有 9275 次阅读2012-2-13 09:40 |个人分类:以史为鉴|系统分类:文学| 百姓, 网络, 潼关 分享到微信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元)

    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

  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注释:

  山坡羊——曲牌名,决定这首散曲的形式;潼关怀古才是标题。本文选自《全元散曲》(中华书局1986年版。

  潼关——古关口名,现属陕西省潼关县,关城建在华山山腰,下临黄河,非常险要。

  山河表里——外面是山,里面是河,形容潼关一带地势险要。具体指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

  西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这是泛指秦汉以来在长安附近所建的都城。古称长安为西都,洛阳为东都。

  踌躇——犹豫、徘徊不定,心事重重,此处形容思潮起伏,陷入沉思.表示心里不平静。

  伤心——令人伤心的是,形容词作动词

  秦汉经行处——秦朝(前221~206年)都城咸阳和西汉(前20625)的都城长安都在陕西省境内潼关的西面。经行处,经过的地方。指秦汉故都遗址。

宫阙——宫殿。阙,皇门前面两边的楼观。

译文

  像是群峰众峦在这里会合,像是大浪巨涛在这里发怒,(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潼关地势坚固。

  遥望古都长安,思绪起起伏伏。

  途经秦汉旧地,引出伤感无数,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尘土。

  一朝兴盛,百姓受苦;一朝灭亡,百姓还受苦。

中心

  本散曲由潼关而怀古,表达了对广大人民的同情。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一句道出了全文的主旨,揭示了统治者压迫人民的本质。

简述

  张养浩赴陕西途中登临潼关古塞,怀古思今,写下了这一抒情名篇。前三句写登临潼关所见,由远至近,既是写景也是抒情,含蓄地表达了心中波澜起伏的情感。写出了山河的动态与灵性,将山的雄伟与水的奔腾之势勾勒出来,有力地烘托了作者吊古伤今的悲愤伤感之情。望西都四句点题怀古,面对昔日帝都的遗址,作者展开充分的想像,突出了历史的变迁。最后两句一语道破封建社会朝代兴亡的本质。从历史的变革中,从兴亡的对比里,作者把人民的悲惨命运揭示出来,既是历史的概括,也是现实的反映,深化了全曲的思想内容。

  诗人站在潼关要塞的山道上,眼前是华山群峰,脚下是黄河急流,河水在峡谷中奔腾着,咆哮着,就像暴怒疯狂的兽群。群峰高低参差地簇拥着,攒动着,仿佛集合到这里来接受检阅。潼关,雄伟险要的潼关,古来兵家必争之地的潼关啊!

  想起古代,诗人不禁向西方望去。潼关以西三百里,便是西京长安,从秦汉到隋唐,好几个朝代在那一带建过都。落日苍茫之中,诗人一无所见,却在脑海里浮现出一座座巍峨壮观的古都,一座座富丽堂皇的宫殿,多少帝王将相、英雄豪杰曾在那里龙争虎斗,威震一时,然而如今踪影全消,剩下来的只有黄土一片。西望长安,真叫人彷徨不止啊!

  诗人只是为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而伤心吗?不,他最伤心的是历代人民。无论秦汉,无论隋唐,尽管改朝换代,人民的苦难却从来没有消除过。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是对几千年历史一针见血的总评。

  这首散曲,从潼关要塞想到古都长安,又从古都长安想到历代兴亡,地域远近数百里,时间上下千余年,思绪驰骋纵横,最后归结为百姓苦一句,反复咏叹,兼有山水诗的意境和历史家的眼光。

品评

  张养浩晚年在陕西赈济饥民时,写了九首怀古曲。这是最有名的一首。起句峰峦如聚,波涛如怒,气势飞动。作者纵笔酣写山川的壮美,赋予它以强烈的感情。沉郁的声调,产生闷雷滚动般的效果,使人心灵震撼。”“都染上了作者的感情色彩。作者心情不愉快(意踌躇)的原因是:灾难频繁,百姓受苦。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潼关的险要,生动的比喻,突出了山河的雄伟壮丽,为全曲奠定了悲壮沉郁、气势雄浑豪放的情感基调。山河表里潼关路,突出写潼关的险要。这里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多少次关系着兴亡的战斗在这里展开。从潼关向西,望西都,意踟躇。长安是好几代王朝的首都,作者登高伫望,思古之情油然而起。伤心秦汉经行处两句,是说遥望那片秦代人、汉代人乃至历代人曾经走过的土地,不禁感慨系之。诗人感到,历史在他面前一页页地翻开,无情地宣示王朝更替不可避免的现实。此曲迥异于其他诗作,在于它不只是一般地抒发兴亡之感,而且一针见血,揭示出兴亡后面的历史真谛: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八个字,鞭辟入里,精警异常,恰如黄钟大吕,振聋发聩,使全曲闪烁着耀眼的思想光辉。从诗人对百姓的态度,回应起首两句,当可理解为甚么他在雄壮的山色面前,抚今追昔,显得心情沉重,郁勃难舒了。

作者简介

  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元代济南(今属山东)人。曾任监察御史,因批评时政为权贵所忌,被罢官。复职后官至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后因上疏谏元夕内庭张灯得罪,辞官归隐,屡召不赴。1329年关中大旱,应召出任陕西行台中丞,忙于赈灾事宜,积劳成疾,任职仅四个月,死于任所。《山坡羊·潼关怀古》即为赴陕西赈灾途中所作。

  张养浩能诗,尤长于散曲,是元代著名的散曲家。著有散曲集《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一卷,主要是归隐期间的作品,反映了乐于隐居思想,有时也流露出对官场的不满。晚年目击人民的苦难,写了一些揭露社会黑暗、同情民生疾苦的作品,格调较高。这首《山坡羊·潼关怀古》就是其中之一。

散曲《潼关怀古》及其出处 作为文学家,张养浩的散曲《潼关怀古》感人至深,这是他赴陕西救灾途经潼关所作的。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踟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特别是一句兴亡百姓苦,几成千古绝唱。这种关心人民疾苦,并努力为人民排忧解难的思想在《为政忠告》中得到充分体现,如心诚爱民智无不及民陷水火,如己陷水火等等。张养浩也正是这样身体力行,勤恳安民的。《新元史》上评论道:张希孟以道事君,自度不能行其志,屡征不起。及闻陕西灾,投袂赴之,甘以身殉。孟子有言,禹思天下有溺者犹己溺之,稷思天下有饥者犹己饥之,推希孟之用心,其庶几禹稷?”斯言信哉!

  另附张养浩九首《山坡羊》如下:

  未央怀古:

  三杰当日,俱曾此地,殷勤纳谏论兴废。见遗基,怎不伤悲,山河犹带英雄气,试上最高处闲坐地。东,也在图画里;西,也在图画里。

  咸阳怀古:

  城池俱坏,英雄安在?云龙几度相交代!想兴衰,若为怀,唐家才起隋家败,世态有如云变改。疾,也是天地差;迟,也是天地差!

  骊山怀古(二首):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骊山屏翠,汤泉鼎沸,说琼楼玉宇今俱废。汉唐碑,半为灰,荆榛长满繁华地,尧舜土阶君莫鄙。生,人赞美; 亡,人赞美。

  沔池怀古(二首):

  秦如狼虎,赵如豚鼠,秦强赵弱非虚语。笑相如,大粗疏,欲凭血气为伊吕,万一座间诛戮汝,君也,谁做主?民也,谁做主?

  秦王强暴,赵王懦弱,相如何以为怀抱?不量度,剩粗豪,酒席间便欲伐无道,倘若祖龙心内恼,君,干送了;民,干送了!

  洛阳怀古:

  天津桥上,凭阑遥望,舂陵王气都凋丧。树苍苍,水茫茫,云台不见中兴将,千古转头归灭亡。功,也不久长;名,也不久长。

  北邙山怀古:

  悲风成阵,荒烟埋恨,碑铭残缺应难认。知他是汉朝君,晋朝臣?把风云庆会消磨尽,都做北邙山下尘。便是君,也唤不应;便不臣,也唤不应。

  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踟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赏析

历史背景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宋朝不仅继承了唐朝的诗而形成了宋诗独具的特点,而且又有词的兴起。到了元代,另一种新兴的体裁是曲。曲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戏曲,另一种是散曲。散曲没有动作、说白,便于清唱,包括套曲小令。套曲由若干曲子组成,小令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小令以一支为限,如果两三支合为一个单位,叫做带过曲。课题的《山坡羊》都是标有题目的小令。

中心思想

  作者这时正行进在潼关的路上,峰峦、波涛都是亲眼见到,如聚”“如怒都染上了作者的感情色彩。作者心情不愉快(意踌躇)的原因是:灾难频繁,百姓受苦。

  这首小令是元文宗天历年间,关中大旱,张养浩被征召任陕西行台中丞,在他赴任途中经过潼关时触发了追念古代情怀而作的,表现了作者对民间疾苦的关心和同情。这支流传的小令,以深邃的历史眼光揭示出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即不管封建王朝如何更迭,在他们的争城夺地的战争中蒙受灾难的,还是那些无辜的老百姓。它像一支高烧的红烛,照亮了人们的眼睛,使之认识到象征封建政权的宫阙,它的兴建是无数老百姓的白骨垒起来的;它的倒塌也有无数老百姓的白骨做了它的殉葬品。这便是它所闪耀的思想光辉。至于铸辞精当,造型生动,有强烈的抒情色彩乃其余事。

  张养浩的《山坡羊 潼关怀古》把潼关的地形与历史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寓情于景,触景生情,以潼关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发出一声沉甸甸的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千古奇叹。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踟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分句分析

  全曲分三层:第一层(头三句):写潼关雄伟险要的形势。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峰峦如聚:形容重岩叠嶂,群山密集,绵亘不断。「山河」句:言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形势十分险要。潼关:在今陕西潼关县北,历代皆为军事要地。

  张养浩于天历二年(公元1329年),因关中旱灾,任陕西行台中丞以赈灾民。途经潼关,看到的是峰峦如聚,波涛如怒的景象。 本层描写潼关壮景,生动形象。第一句写重重叠叠的峰峦,潼关在重重山峦包围之中,一字让读者眼前呈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因地势险要,为古来兵家必争之地。山本是静止的,如聚化静为动,一个字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第二句写怒涛汹涌的黄河,潼关外黄河之水奔腾澎湃,一字让读者耳边回响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黄河水是无生命的,而如怒则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一个字,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字还把河水人格化,字注入了诗人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为此景所动,第三句写渲关位于群山重重包围、黄河寒流其间那除隘之处。山河表里潼关路之感便油然而生,至此潼关之气势雄伟窥见一斑,如此险要之地,暗示潼关的险峻,乃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也由此引发了下文的感慨。

  第二层(四一七句):望西都,意踟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西都:指关中一带,周、秦、汉、北朝、隋、唐等朝均在这里建都。踟躇:原指犹豫不决,徘徊不前。这里形容思潮起伏,陷入沉思。「伤心」句:言经过秦汉的故都,想起那「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兴亡往事,引起无穷的伤感。「宫阙「句:言在无数的战乱中,过去的宫殿已经化为了一片焦土。宫,宫殿。阙,王宫前的望楼。

  写从关中长安万间宫阙化为废墟而产生的深沉的感慨。第四、五句点出作者遥望古都长安,凭吊古迹,思绪万千,激愤难平。望西都,意踟躇,写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作家身处潼关,西望旧朝故都长安,西都即长安,长安不仅是秦汉都城,魏、晋、隋、唐都建都长安。作为六朝古都,当年是何等的繁华、昌盛。现在,昔日的奢华早已灰飞烟灭不复存,只剩下一片残垣断壁的衰败景象,怎能不令诗人踟躇伤心呢?曾经是好几个朝代的都城,它的繁荣昌盛的景象在古籍中也曾有过记载,可如今眼前只剩下一片荒凉,万千滋味涌上心头,遥想当年,秦之阿房,汉之未央,规模宏大,弥山纵谷,可如今崇丽之宫阙,寸瓦尺专皆荡然无存,想到今番前去的任务,他不禁感慨万千。第六、七句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点出无限伤感的原因。宫阙万间都作了土,便是这由盛到衰的过程的真实写照,是何等令人伤心!这一层看起来只是回顾历史,而没有直接提到战争,然而历代改朝换代的战争的惨烈图景读者很容易想象。在这里概括了历代帝业盛衰兴亡的沧桑变化。这里作者面对繁华过后的废墟所发出的伤心实乃悲凉。为秦汉旧朝统治者悲凉,恐怕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三辅黄图》:阿房宫,亦曰阿城。惠文王造宫未成而亡,始皇广其宫,规恢三百余里。离宫别馆,弥山跨谷,辇道相属,阁道通骊山八百余里。后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见《史记·项羽本纪》。故曰:阿房一炬。) 这种局面是他们不曾想到的吧!同时亦为百姓悲凉,秦汉的一宫一阙都凝聚了天下无数百姓的血和汗,像秦汉王朝为彰显一个时代的辉煌,集国之全力塑起阿房、未央之建筑,但它却随着秦汉王朝的灭亡而化为焦土。辉煌过去,随即而来是朝代的变换.百姓在战争中苦不堪言 。此情此景,让作家沉重的说出第三层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千古流传的语句。

  第三层(末四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写作者沉痛的感慨:历史上无论哪一个朝代,它们兴盛也罢,败亡也罢,老百姓总是遭殃受苦。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奢华的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他指出历代王朝的或兴或亡,带给百姓的都是灾祸和苦难。这是作者从历代帝王的兴亡史中概括出来的一个结论。三层意思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思想越来越显豁,感情越来越强烈,浑然形成一体。全曲景中藏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怎样理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话?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是全曲之眼,是全曲主题的开拓和深化。如果这首曲子的曲意仅仅停留在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上,那么它仅仅宣扬了佛家一切皆空的思想,它与其它怀古诗(与《洛阳怀古》功,也不久长!名,也不久长!陈草庵《山坡羊 叹世》兴,也任他;亡,也任他。《骊山怀古》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赵庆善《长安怀古》山,空自愁;河,空自流。杨慎《临江仙是非成败转头空)的主题并无多大区别。在否定历史的同时,也否定了积极有为的人生态度。正因为最后两句就使得这首曲的境界大大高出同题材的其它作品。这首曲可贵之处在于它有深切的人文关怀,有对老百姓疾苦深切同情与关怀。

  亡,百姓苦好理解。王朝灭亡之际战乱频仍,民不聊生。,怎么也百姓苦呢?王朝之必大兴土木,搜刮民脂民膏,百姓不堪其苦。像秦王朝兴起时,筑长城,开驰道,造官室,劳役繁重,百姓受尽了苦。兴,百姓苦一句,发人所未发,深刻而警策。兴则大兴土木,亡则兵祸连结,不论受苦的都是百姓。归纳总结:这首小令语言精练,形象鲜明且富有人民性,是整个元散曲中的优秀作品。。

  《潼关怀古》中对历史的概括,显指元代现实生活:怀古实乃伤今,沉重实乃责任。这种复杂的感情要结合作家的生平经历才能理解。张养浩自幼才学过人,曾向平章不忽木献书,被提拔,后任堂邑县尹、监察御史等职,因评时政,得罪当权者被罢官,为避祸不得不隐姓埋名;后被召起,官至礼部尚书。50岁时辞官归隐于济南云庄,关中旱灾时被重新任命,赶赴陕西救赈灾民。多年的宦海沉浮,让他把功名富贵都参破,不再在意统治者对自己的评判;济南云庄的归隐生活,不仅让他欣赏礼赞自然的风光,更让他体察民生只艰辛;尊奉孟子民本之思想,让他深深懂得民生之重要;刚正不阿、仗义执言的性格,让他有勇气面对现实说出心中真实的想法。元代百姓生活之苦被作家以怀古的形式表现出来。这种忧民之心使他到官四月,倾囊以赈灾民,每抚膺痛哭,遂得病不起。这是一个有良知的读书人真实的本性和真实的生活,也是当时社会所难得一见的。

  张养浩特殊的仕途经历,决定了他的怀古散曲中有一种参破功名富贵的思想,《骊山怀古》中写到赢,都做了土;输,都做了土。《洛阳怀古》中写到功,也不长;名,也不长。《北邙山怀古》中写到便是君,也唤不应;便是臣,也唤不应。这些曲中张养浩把胜负之数、功名之分、生死之际,看成了毫无差别的,只是借古人古事述说富贵无常、人生如梦。只有《潼关怀古》以难得的沉重,以深邃的目光,揭示了封建社会里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元的统治者对读书人实行民族歧视政策,直到元仁宗延祐二年(公元1315年)才正式实行科举取士制度,况且这种制度也是不公平的,这就造成下层读书人在很大程度上对元统治者失去信心,对社会缺少责任感,所以同时期其他作家怀古作品都深刻地打上时代地烙印:他们或感伤古王朝之覆,发一通思古之幽情;或感叹古今之巨变,流露对世事人生把握不定之惶恐;或有感于岁月流逝,抒发个人沉沦不遇之忧情。惟有《潼关怀古》洋溢着沉重的沧桑感和时代感。

  从作品内容、作家其他怀古作品、同时期其他作家怀古作品三个层面上看,《潼关怀古》都表现为 一份难得的沉重。

背景材料

  1张养浩能诗,尤长于散曲,是元代著名的散曲家。著有《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一卷,主要是归隐期间的作品,反映了乐于隐居思想,有时也流露出对官场的不满。晚年目击人民的苦难,写了一些揭露社会黑暗、同情民生疾苦的作品,格调较高。这首《山坡羊·潼关怀古》就是其中之一。

  2.《山坡羊·潼关怀古》是作者路过潼关时写的。《元史·张养浩传》说:"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张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登天就道,遇饥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张养浩在"关中大旱"之际写下了这首《山坡羊》。

写作背景

  《潼关怀古》是张养浩晚年的代表作,也是元散曲中思想性、艺术性完美结合的名作。在他的散曲集《云庄乐府》中,以[山坡羊]曲牌写下的怀古之作有七题九首,其中尤以《潼关怀古》韵味最为沉郁,色彩最为浓重。

  张养浩为官清廉,爱民如子。他隐居后,决意不再涉仕途,但听说重召他是为了赈济陕西饥民,就不顾年事已高,毅然应命。他命驾西秦过程中,亲睹人民的深重灾难,感慨叹喟,愤愤不平、遂散尽家财,尽心尽力去救灾,终因过分操劳而殉职。他死后,关中之人,哀之如先父母(《元史·张养浩传》)。《潼关怀古》便写于应召养关中的途中。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回复 180pig 2012-2-15 00:08
呵呵,看过,小儿科啦。
回复 言者无罪 2012-2-14 00:08
180pig: 农牧型社会与初级工业社会的写照。目前的“拆那儿”并没脱离这个境况。一党独大,门阀当道,鸡犬裙带,境况堪忧。 ...
马云龙:钉子户之祖——“他扇了毛主席三个耳光!”http://www.21ccom.net/articles/lsjd/jwxd/article_2012021353524.html
回复 180pig 2012-2-13 11:36
农牧型社会与初级工业社会的写照。目前的“拆那儿”并没脱离这个境况。一党独大,门阀当道,鸡犬裙带,境况堪忧。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