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热度 14|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俺可是一直都非常推崇这句话,也是这么做的。 在我的生活中,旅行的意义非常宽泛,有时候,能收获很多见识,有时候能收获志趣相投的朋友,还有时也许是一次感动。
这次去新疆,我感觉收获良多,长了见识,还领略了很多异域风情。
今天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新疆吐鲁番地区的伟大奇迹——坎儿井。
新疆地区干旱,吐鲁番更是缺水严重。为了解决水源问题,两千多年前,这里的人们就把眼光投到天山的冰雪融水上。
吐鲁番盆地北部的博格达山和西部的喀拉乌成山,春夏时节有大量积雪和雨水流下山谷,潜入戈壁滩下。为了躲避烈日的烘烤,人们利用沙漠质地渗漏性强的特性,开挖暗渠,将地下水巧妙截流,为吐鲁番甘甜的葡萄以及棉花等农业提供源源不断的水源。这就是坎儿井的来源。
简单说坎儿井主要是由竖井、地下暗渠、地上明渠、涝坝组成。
先说竖井。竖井是开挖或清理坎儿井暗渠时运送地下泥沙或淤泥的通道,也是送气通风口。井深因地势和地下水位高低不同而有深有浅,一般是越靠近源头竖井就越深,最深的竖井可达90米以上。
在吐鲁番的戈壁滩上,就可以看见顺着高坡而下的一堆一堆的圆土包,形如小火山锥,坐落有序地伸向绿洲,这些,就是坎儿井的竖井口。
古时吐鲁番地区的人们,就是这样利用竖井和绳索绞盘把沙土运送到地面
装满沙土的簸篓就被挂在这一头,由上面的工人拉上去。
暗渠,就是地下水渠,负责把地下含水层中的水会聚集起来,然后引流到人们生活的区域。一般是按一定的坡度由低往高处挖,这样,水就可以自动地流出地表来。
当时人们挖渠时用的就是这种简陋的工具
暗渠的挖掘异常艰辛,由于天山融雪冰冷刺骨,工人要跪在冰水中挖土,寿命一般都不超过30岁。
在掏挖暗渠时,聪明的吐鲁番人民发明了很多方法来确保暗渠挖掘的直线型。比如说油灯定向法。油灯定向是依据两点成线的原理,用两盏旁边带嘴的油灯确定暗渠挖掘的方位,并且能够保障暗渠的顶部与底部平行。在竖井里,人们还利用一根直棍来确立方向。
水引导到居住区之后,会由明渠流到存水的涝坝里,冰冷的雪水由此也会因为光照而升温,方便人们使用和灌溉。
这样的地下水利工程从现代人的目光来看都是十分伟大的,当年为此付出的艰苦卓绝的代价也可想而知。
吐鲁番的坎儿井总数达1100多条,全长约5000公里,至今已有2000年的历史,是一项伟大的发明,是吐鲁番绿洲的生命之源,被人们誉为“奇迹”。它与长城、京杭大运河相媲美,被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与四川的都江堰、广西的灵渠并列,被誉为中国古代三大水利工程。吐鲁番现存的坎儿井,多为清代以来陆续修建。
坎儿井除了能蓄水引水,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水流地底不容易被污染,而且经过千层沙石自然过滤,最终形成天然矿泉水,富含众多矿物质及微量元素,当地居民数百年来一直饮用至今,不少人活到百岁以上,因此,吐鲁番素有中国长寿之乡的美名。
民俗雕像,再现了当地维族人的生活场景。那个红色的摇篮里躺着的是婴儿,以前的维族人就是这样一边在葡萄架下面喝茶品果,一边干活照顾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