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您看过《人民日报》吗?
大民
昨天下班回家,考虑到路途遥远漫漫征程我带了一份《人民日报》。单位没有订阅,是因为上面有我单位的相关报道,就让编辑赠了几张。2011年9月16日的。不料就看下去了,而且很有收获。
读了一路,几乎过了站。这报纸变化很多,版面、栏目、文章都超乎想象。有热点,有互动。文教栏目,有刚刚获茅盾文学奖的六个作家的“感言”,都很精彩。说实在的,我真的很多年没有看过这个报纸了。我由己及人,怀疑无数网民其实只是沉浸在想当然的思维定势里,或者意淫中,忘记归程罢了。
次日,我在“百度新知”平台上,设计了一个提问:“10年以来,您看过《人民日报》吗?”同时,也在几个别的群里征询答案。
非常有意思,在“看没看过人民日报”这个问题上,没有人回答“看过”,但是都同时否定了这报纸,“否定率”达到几乎百分百。
我很自然的联想到了一个故事。
我的一个朋友,一个非常有名的特级教师。在他还是山村民办教师的时候,曾经用大队部里的《人民日报》给学生当语文教材。他说,这里有最规范的汉语,最优美的修辞,最健康的审美,最主流的思想,最正宗的文化......我教的是中国孩子,我理所当然要给他们最直接、最透彻的文化知识教育,我无意中撞到了根本部位......
诚然,对一个中国人来说,不论你干什么,哪怕只是普通的体力劳动者,跟文化教育政治经济毫不沾边,你若想增加智慧,开阔视野,想要了解一点真正的时政,真正的文化,真正的政经军事外交,这张报纸是逃不开的。甚至你只是想把这张报纸作为作为批判的靶子,也要了解了才能开口。
一个不得不承认的现实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必须明白:《人民日报》的东西,是辐射无数大小媒体的核物,这里是源头,是原点。承认,还是不承认,他就在那里。
但是,非常遗憾,我这个小小调查里,没有找到阅读过它的人。这份发行量非常大的党报,竟然沦落到这个境地。它也许不会预料到,它已经成了一个符号,某种象征,它所承载的,是所有对核心沦落的失望和价值重建的焦虑。对当下中国人的政治、经济、精神生活中的所有负面情绪,潮水一样向它涌来!
有人问我:现在还有人愿意认真研究问题、发现问题,切实解决问题吗?很少很少了。大家都是靠满腔的浮躁和虚妄说话,靠一点点不靠谱的意淫和想当然说话。这个反问让我真正震撼!
也有比较中肯的发言。
比如一个网友说:
不要说《人民日报》了,现在各个省的党报又有多少人看?
市里的党报也一样,估计即便办公室人手一份,也没有人愿意去浏览一下整个版面的。在大家的潜意识里,这些日报成了假大空作秀的代言人,事实上,这些情况也不是每年都一个样的,可是,既定的看法形成后,大家人云亦云,报纸浮躁不真实,我们每个人也比报纸强不了多少啊。
另一个网友说:
这个年代,浮躁的东西太多了,特别是网络时代,人云亦云。
我们需要的是自主,思考,有自己的见解。
如果没看人民日报,就把它批判得一无是处,甚至有毒,我认为是偏见。
可是,绝大多数是这样的发言:
“额,忘了归程就忘了吧,就像他们忘了我们一样,您当我们是傻逼好了!
思维定势?您做了哪一件事来改变这些了,按伟光正同志的一贯作风,哪怕做出一丁点的分内之事都会大张旗鼓的宣传美化,您要是真改变了,能憋得住内心的痒不让大家知道您的好?
悲哀!多说一句话都觉得恶心!有心没胆更无力,我真想抽自己俩下解解恨!您接着当我是不知道好歹的傻逼好了!”
其实,大约10年前,《中国青年报》也遭遇了类似的尴尬。经过改革,在新锐、责任、深度和前瞻性方面,大胆突破,终于一点点找回了这张大报在中国数亿青少年心目中的美好印象。甚至现在的《求是》杂志,包括求是网站,也早已经不是大家想象中的样子了。在一切都翻了个个儿,一切都重新开始的时代,除了人的那些个可爱的思维定势,这近乎顽固的人性通病,还有什么东西是一成不变的呢?
201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