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不师古 //www.sinovision.net/?30954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留言板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清剿当代学术汉奸 2011-5-25 06:19
方舟子与邹承鲁互扇耳光合演“栽赃打假,交叉穿帮”闹剧


储学健

1996年,山东大学张颖清教授创立的全息生物学,被中科院时任生物学部主任邹承鲁幕后操纵何祚庥等人用政治手腕打成了伪科学(详见薛圻源《全息生物学蒙难简史》)。张颖清申诉无门,身心俱毁,于2004年10月20日含冤去世。面对舆论哗然,邹承鲁本人及其“挂靠者”方舟子哪里有什么本事指出全息生物学“伪”在何处?但擅长避实就虚的邹、方“师徒”为了转移公众视线,竟不约而同地想到了避开学术、从道德方面栽赃诋毁张颖清。更为凑巧的是,他们又不约而同地采用了同样的卑鄙伎俩——通过歪曲和篡改多数国人感兴趣的亮点——张颖清曾在瑞典Karolinska医学院做学术报告这一史实,给张颖清栽赃抹黑并将其妖魔化。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自以为对手死无对证、可以任泼脏水的邹承鲁与方舟子师徒,由于缺乏登台前的相互沟通,匆忙之中未及统一口径,硬是把一场本该配合默契的“双簧”给演砸了——演成了一场既恐怖又滑稽的“交叉穿帮、互扇耳光”闹剧——

邹承鲁和方舟子编造谎言栽赃张颖清所涉及的历史背景如下:

在中国驻瑞典大使馆科技处的组织安排下,张颖清分别于1990、1991、1992年三次访问瑞典,向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的评选颁发机构——瑞典Karolinska医学院的科学家介绍他的理论,并与许多对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具有永久提名权的教授进行了学术交流。他的学说引起了国际上多位著名学者的极大兴趣和高度赞扬。中国驻瑞典大使馆科技处先后三次分别以“(91)典科字第06号文”、“(91)典科字第39号文”和“(92)典科字第31号文”给国家科委、国家教委发文,反映张颖清的学说受到国际著名学者高度评价的情况,建议国家给予重点扶持并加强宣传推广工作。

张颖清蒙难后,2005年1月26日,新华网记者董学清在新华网等媒体发表了《中国科技界悲剧——山东生物专家张颖清含冤早逝》一文,文中首次披露了上述史实。惯以瞒天过海战术取胜的方舟子很快在《北京科技报》等媒体上发表了他的针对性反驳文章《当心有人借张颖清之死为伪科学喊冤》。在该文中,方舟子开宗明义先撒下弥天大谎说:“全息生物学在生物学界被公认为伪科学”;接着,这位显然从未研读过全息生物学原著的“唬蒙大师”凭着自己对张颖清描述的植物全息现象望文生义的曲解,以自己看不出“榕树叶形与树形相似”为例,嗤之以鼻地对全息生物学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然后便公然玩弄障眼法,把董学清文中“中国驻瑞典使馆科技处向国家反映诺贝尔奖评定机构科学家对张颖清学术成就的高度评价”之语句断章取义——诓称董学清的文章“引用了中国驻瑞典使馆科技处的评价”,并大加嘲讽道:“即使是真的,外交官对科学成果的评价又有什么分量?”

“眼睛一眨,变鹿为马”——方舟子大笔一挥,“科学家”(而且是诺贝尔奖评定机构的)一下子就变成了“外交官”,连评价学术的资格都没有了,更何谈“分量”?于是,就剩下比外交官多读了几本生物学教科书的方舟子最有 “分量”了。依仗“粉丝”众多,他的文章在互联网上被铺天盖地般地转载,全息生物学也就只能按照他的意志,在习惯于盲从的国人面前“乖乖地”变成了“伪科学”。

自张颖清蒙难事件被董学清披露后,国内围绕该事件的激烈争论在数月内持续呈白热化。但面对茫然而渴望业内权威出面指点迷津的众多国人,作为事件的实际主宰和名副其实的业内权威,深藏幕后八年多的“科学真理卫士”邹承鲁,不仅没有一如既往地“挺身而出,揭露事实真相,维护科学尊严”,反而继续坚避幕后,隔幕观火,致使名义上的事件主宰何祚庥院士“独享”了近十个月的激烈声讨。

时至张颖清去世一周年之际,2005年11月4日,《解放日报》旗下的《新闻晨报》记者郭翔鹤,以“科技打假第1冤案再调查,张颖清是天才还是南郭先生”为题,发表了一篇专题采访报道。其中记叙了记者对当年中国驻瑞典大使馆科技参赞赵迎福和科技处一秘刘仁清的采访,再次印证了全息生物学创始人张颖清教授曾在瑞典Karolinska医学院向诺贝尔奖委员会科学家作报告并获高度评价的史实。

第一时间看到郭翔鹤报道的方舟子见势不妙,立即条件反射般做出反应——当天便在其【新语丝】网站编造了一个“1990-1996年在瑞典Karolinska医学院留学的美国华人教授”写给他的“匿名揭发材料”(《所谓“张颖清因‘全息生物学’曾被诺贝尔奖颁布机构请到瑞典演讲”的真相》,XYS20051104)。此“匿名揭发材料”煞有介事地一口咬定说:张颖清在瑞典作报告的听众全是被拉来凑数的华人留学生,没有一个是外国学者。

接着,方舟子一不做二不休,又独自或邀司马南等同伙一道,马不停蹄地奔命于各路合作媒体,摇唇鼓舌,广造舆论,使出浑身解数奋力兜售其所谓的“匿名揭发材料”,以图彻底扭转不利局面并把张颖清彻底搞臭(《方舟子:张颖清就没做出什么东西》网易科技2005.11.08;《方舟子:“科技打假第一冤.案”冤不冤?》北京科技报2005.11.09,北青网2005.11.09;《张颖清没有受诺贝尔奖评奖机构的邀请》【人民网】强国论坛2005.11.10)。

然而,在此关键时刻,何祚庥院士似乎突然感悟到自己被利用了。于是,这位惯于贪功邀赏的“反伪斗士”急忙拉上司马南跑到网易新闻中心,一边瞒天过海地搅混水,一边破天荒地把自己打倒张颖清的功劳一股脑地推给了“幕后英雄”邹承鲁。意外被何祚庥出卖的邹承鲁终于不得不露面了——2005年11月13日,邹承鲁偷偷避开学界知情者,在当时被国家屏蔽的方舟子个人网站【新语丝】发表了他的《关于张颖清问题的情况说明》一文。在这篇始终未敢投给国内正规媒体的谎言文章中,邹承鲁煞有介事地写道——



由于张颖清在材料中声称他在瑞典Karolinska医学院做学术报告时诺

奖委员会医学及生理学组秘书在座,不仅对他的报告评价很高,并声称将

推荐他为诺奖候选人。因此我给诺奖委员会医学及生理学组秘书写了一封

信核实此事,不久就收到回信,大意是张颖清在Karolinska医学院的报告

不是应邀报告,而是由我国驻瑞典使馆推荐的,他在报告后只不过是说了

一些常规的客套话,完全没有推荐他为诺奖候选人的意思。



按照这段话的描述,张颖清撒下了一个“弥天大谎”并被邹承鲁“跨洋函查”后所揭穿。但根据邹承鲁死后被其留美独女邹宗平不慎曝光的第一手资料证实,这一所谓“张颖清的弥天大谎”以及所谓的“被揭穿”过程,恰恰是邹承鲁本人精心编造的弥天大谎(详见薛圻源《全息生物学蒙难简史》)。然而,这一纯属捏造的故事,又显然是在邹承鲁承认了“张颖清确曾在瑞典Karolinska医学院给外国学者作过学术报告”这一史实的基础上编造的,而这无异于把刚刚自编了另类谎言版本篡改这段历史的方舟子狠狠扇了一个大嘴巴。

可笑的是:正表演在兴头上却被同台“师父”突然“掴了脸”并导致“台词”穿帮的方舟子竟浑然不觉,反而于当日又假冒此“美国匿名华人教授”的身份在【新语丝】上炮制了另一篇圆谎文章——《对“张颖清曾被诺贝尔奖颁布机构请到瑞典演讲”真相的进一步说明》(xys20051113),作为对三天前有人在网上揭露此“匿名华人教授”及其所谓“揭发材料”均系伪造的回应,此文赌咒发誓地让人相信这位“匿名华人教授”的真实存在,并坚称绝无外国学者在瑞典听过张颖清的学术报告。方舟子如此滑稽的表演无异于狠狠“回敬”了恩师邹承鲁一记响亮的耳光。

尽管邹承鲁与方舟子师徒二人“互扇耳光”的声音十分“响亮”,任何人只需将二人的谎言稍作对比便可发现其中的巨大漏洞。但浮躁且爱看人倒霉的多数国人哪里会有这份兴趣。很快,作为“反伪斗士”喉舌的《北京科技报》的总编和记者们就根据邹承鲁的谎言炮制出一篇《2005年中国十大科技骗局》(2006年1月4日),公然把张颖清与江湖骗子相提并论,并以“伪科学成诺奖之星”的分标题把张颖清及其全息生物学列入“十大科技骗局之三”。这篇强化栽赃文章同邹承鲁和方舟子的相关栽赃文章同在互联网上被铺天盖地般地转载,引导一大批对全息生物学内容一无所知但却对所谓“伪科学”深恶痛绝的网络热血青年加入了“讨伐骗子张颖清”的行列并以“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雷霆之势,把新一轮贬损辱骂张颖清及其全息生物学的狂澜推上了高潮,标志着邹承鲁和方舟子师徒本次“转移视线,避实就虚”战略的大获全胜。

2005年12月12日,以“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为处世宗旨的方舟子以其特有的泼妇手段实施新一轮报复行动,在其【新语丝】网站公布了他编制的第二份《中国不良记者名单》,把包括郭翔鹤在内的一批同情张颖清和敢于质疑、批评“反伪斗士”的记者收录其中,所注罪名是“造谣、欺诈、流氓”。

以上方舟子用于栽赃张颖清的手段,也是他以“学术打假”及“反伪科学”之名,玩弄各种阴招、损招剿灭中国科学萌芽和学术人才的惯用伎俩。由于方舟子恃仗其不受制约的特殊身份和颇具影响力的境外私家舆论平台长期挟持了一盘散沙的中国学界及众多新闻媒体,加之国人的浮躁和盲从,致使其“方氏诡计”屡试不爽,“方氏阴谋”屡屡得逞。

一个靠栽赃和造假诬陷他人招摇撞骗的半美国无业游民,竟然有那么多的国人坚信他在中国从事的所谓“学术打假”是公正无私和没有图谋的,这对于我们这个经常被伪君子和真小人欺骗和蛊惑却很少接受教训的民族来说,是可笑还是可悲?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