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过一座又一座的山头,穿越一道又一道的沟壑,8月2日下午4点半,记者一行驱车5个多小时,从西安来到了2000年我省文科"状元"龚华平的家---山阳县板岩镇北沟村。
热心的村民一听说省城来了记者找龚华平,热情地给记者带路,这里的村民都已经知道,村里今年破天荒出了个高考"状元"。
到北沟村没有公路,采访车沿河滩来到这座山沟。村民指着不远处告诉记者,龚华平的家就在前面。直到走到正对面,才看到远处龚华平家的几间瓦房。趟过一条小河,渐渐看清,这是几间低矮破旧的房子,被周围重重的山头挤在一个狭小的山角里,再加上几棵大树的掩盖,不到跟前就看不到。龚华平家门关着,没有人在家。记者只好打电话联系他的校长,在去一户村民家打电话的路上,带路的村民告诉记者,龚华平家屡遭不幸,生活贫苦。龚华平8岁时,生父得胃癌病故,母亲郭家秀带着他和6岁的弟弟改嫁给他现在的继父王礼建,继父还带着两个女孩,6口人就这样重组了一个家庭。
后来,他继父下了岗,为谋生路,只得外出做生意,没想到一下子倒赔了高息借来的3万多块钱,整个家顿时债台高筑,经常过着外出躲债的生活。现在夫妻俩在山阳县开了一个小餐馆,勉强维持生计。村民们都说,龚华平是一个好娃,不爱多说话,自上了初中之后,在外求学,不常见他回家。
通过和龚华平所在中学校长联系,记者得到了龚华平父母所开饭馆的地址。下午6点多,一行人又折返山阳县城,在一个小胡同里终于找到了那家卖沙锅、面食、饺子,陈设非常简陋的小饭馆。王礼建和女儿王小巧正忙着,店里没一个顾客,龚华平不巧去了西安,要到晚上才能赶回来。王礼建紧握着记者的手不放,说他没有想到华平能考个"状元"。华平平时学习很刻苦,用不着父母操心,家里4个孩子,就只有华平一个人的学业坚持了下来,家里的经济状况实在太差。小女儿王小巧一年200多块钱的学杂费,他们都掏不起,王小巧今年15岁,只上到小学四年级,就没有再上学,到现在一直在饭馆帮忙,饭馆也就没有再请小工。剩下的两个孩子也分别上到小学五年级和初中二年级辍学,现在都在外地打工,王礼建说:家里的原则就是,谁的学上得好,就让谁上。华平从小学开始,就一直是个勤奋的好学生,父母见他好学,就决心再苦再贫也要把他供出来,只要他能上,就一直把他供下去。
王小巧个头很矮,怯怯的。王礼建看着自己的亲生女儿,说:"想想孩子们,我的心里内疚呀!"夫妻俩现在开这个饭馆,一年下来只能赚五六千元,刚够还借债的利息。家里还种着地,由夫妻俩轮流两头照顾,龚华平上高中,为了不影响他的学习,父母每月花25元钱专门为他租了一个七八平方米的小屋。龚华平平时省吃俭用,每天只吃两三块钱的饭,可每年也要花掉2000多元钱,即使这样,夫妻俩现在也已东拼西借凑了2000元钱,供孩子上大学。2000块钱掂在夫妻俩手里如泰山一般重,比起大学里高昂的学费、住宿费和日常费用,真是微不足道了。
记者在等候中得知,龚华平要到晚上9点才能回来,于是记者在这个出了"状元"的小县城转了转,这里比起龚华平北沟村的家,要喧闹许多。记者想起在去北沟村的路上,翻山过河,才终于找到了那个小山沟,龚华平的童年和少年就在那里度过。那里山高石头多,出门就得爬坡涉河,完全的体力劳动仍是村民们的生活方式。那里虽然山肥水美,但仍得用"贫困"二字概括,多少孩子就是因为贫困,失去了走出大山看世界的机会。但大山的重重阻隔,毕竟挡不住孩子们渴望的目光,渴望学点知识,渴望走出大山。
晚9时,记者终于等到了远途归来的龚华平。他瘦高瘦高的,理着小平头。9点多回来,还没有吃晚饭。早晨他去西安联系军检的事,但因为山沟里信息闭塞,他错过了军检时间,已经不能上复旦大学武警班了。他告诉记者,"一本"第一志愿他报了南京大学国际金融贸易专业,一年的学费住宿费为5600元,经济问题是他遇到的最大的困难。
龚华平平时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学习上,学习之外,每天总要抽出一个多小时打打篮球、乒乓球或散散步。他说,要正确地把握勤奋的含义,劳逸结合是最好的方法。他每天早晨5点左右起床,起床后看一个半小时书,晚上10点左右准时睡觉。
龚华平从小学开始,就一直是班里的第一名。初中时,他英语学得不太好。上高中后,他决心把英语赶上来。每天早晨,他都坚持英语晨读,并坚持用英文写日记。每天早操结束,他总是第一个跑进教室,逮住英语课本读上一遍,用他的话说:"从操场跑到教室,又锻炼了身体,又节省了读书时间。"刚开始时,他还觉得特别枯燥无味,但他知道,学英语必须持之以恒。现在,他英语的读写水平已经很高了,但听力还是不行。但他非常自信,说:"没有什么是与生俱来的,我现在没有这个条件,以后有了条件,我一定行!"
在采访中,记者始终没有见到龚华平的母亲郭家秀。龚华平说他的母亲非常善良,吃苦耐劳。他把现在的勤奋归功于父母从小的严厉管教。上小学的时候,有一年冬天,早晨赖床起晚了,父母让他站在门外,脸贴着墙,站了好一会儿。去了学校,由于迟到他又被老师训了一顿,回了家,父母还没给他饭吃。这件事给他的影响特别大,从此之后,他每天坚持按时到校,再也没有迟到过。
从小,龚华平就觉得别人应该比他强,他对自己要求很高,有时因客观原因办不到的事情,他就希望别人能做到。现在,大部分人办不到的事情,他都办到了。他想告诉和他一样家境贫困的同学:困难没什么大不了的,你不怕它,它也难不倒你。
晚上10点半,当记者结束采访时,王礼建给儿子端来了热气腾腾的饭菜。龚华平有许多梦想,他告诉记者,每天的日记中,他总是写到自己的许多梦
想,而且他知道:实现梦想要努力再努力。现在他走出大山的梦想就要实现了,相信他会创造一个更广阔的天空。本报实习记者张琪记者拓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