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大杯倒红酒 小杯倒白酒 //www.sinovision.net/?2837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改头换面的我 不过是新瓶装了旧酒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史铁生:他撑起了一个苦难民族的精神标杆

已有 8638 次阅读2011-1-6 09:48 分享到微信

史铁生:他撑起了一个苦难民族的精神标杆_图1-1

作家史铁生撑起了我们这个苦难民族的精神标杆


新年首日,我把历年收藏的史铁生著作全部给找了出来,数一数也有十来本之多,我把它们整整齐齐摆放在平日读书的案头。

有网友给我留言,说刚刚到来的这个新年是以沉重拉开序幕的。没错,这星期我一直都在品味沉重,雪后初霁罕见的晴暖冬日,并没有为我添加任何快乐的理由。我执著地将这个星期规定为我的「史铁生周」,我想籍这种方式来缅怀追思我们这个时代的「灵魂写手」。

几天前写了一篇题为《铁生大哥,别着急:我们都走在回去的路上》的博客文章,获得了下少知心网友的认可。其实应该这样来理解,与其说是本人拙陋的文字引发了广泛的共鸣,不如说是一篇并不起眼的博文撩拨了一种集体痛楚:大家都在为我们共同的「精神教父」的遽然去世而哀伤莫名。

单就本人的哀伤程度而言,一篇未及千字的博文怎能完表我对先生哲思的景仰,怎可尽述我对他远游的不舍?!于是,有了今天续写下去的第二篇:

带着生命的霓虹,带着「节日」的微笑,带着「扫尽尘嚣」时的生死追索,著名作家史铁生「轻轻地」离开了这个曾经苦难的世界。

只是,史铁生走得太悲壮了。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要忍受着手术的疼痛,将身体器官无私捐赠给有需要的患者和医疗机构。而其骨灰将长留在「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的「地坛」。

和很多名人死亡有所不同的是,史铁生的悄然离去则在社会层面荡起了不小的「涟漪」。许多作家、众多媒体、千万读者乃至于无数网友,都分别以各种方式纷纷表达着对残疾作家的无尽哀思。因为,他们的心中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那就是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

五十九年的人生近四十年的病痛,除了文学、亲人和朋友,唯有轮椅、尿毒症和医院与史铁生长相伴守。这正如他曾自嘲地说笑:「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当我们品评着史铁生留下的每一段文字时,内心无不感叹并为之深深震撼。史铁生是一名病魔缠身的残疾人,是一名有良知的作家,更是一名睿智坦荡的思想者。他用手中的笔和残疾的身体,用意蕴深沉的「散文化」文字,在「个人精神历程的叙述和探索」中,为弱者也为所有活着的人们留下了「一座永远的精神富矿」。

难怪2002年度的「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授奖颂词,是这样褒扬史铁生的《病隙碎笔》的:「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这正如史铁生所说,「人所不能者,即是限制,即是残疾。」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能耳熟能详地感受到史铁生充满人性的文字和光辉,且为之颤栗并肃然起敬。

难怪当史铁生慨然奔赴「节日」之际,人们会自发地悼念一位精神的长兄、睿智的作家以及磊落的思想者。文坛向来不寂寞,但是没有史铁生的当代文坛将会是孤寂的文坛。韩少功曾这样评价《我与地坛》:「即使没有其他的作品,那一年的文坛也是一个丰年。」作为一名作家,史铁生不但为当代中国文学写下了不朽篇章,而且用自己的文字奠定了中国当代文学的新高度。

灵魂所及,千夫所指。值得一提的是,史铁生「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其作品和追求,真正体现了一个作家的良知,一种苦难的良知,一种伟大的良知,一种生命的良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史铁生的作品就是一个蓬勃向上、奋发图强的时代见证,就是一个苦难奋进民族的「好运设计」,就是一个坚强灵魂的天地对话。

史铁生曾说,「必有一天,我会听见喊我回去」。而当有人喊他「回去」之时,宇宙则「以其不息的欲望将一个歌舞炼为永恒」。史铁生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然而史铁生却用自己充满人性的文字和坚强行动,去照亮了整个宇宙的灵魂。冥冥中,史铁生树起了一个时代的精神参照、一个苦难民族的精神灯塔,更撑起了中华民族奋然前行的精神标杆。

逝者长已矣,生者如斯夫。祝愿奔赴「节日」的铁生兄长一路走好!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评论 (29 个评论)

回复 BlueNote 2011-1-14 03:50
我一直觉得,在中国,史铁生这个名字,是一个让人揪心的名字。所谓揪心,不是因为他是一个身体很差,长年坐在轮椅上,长年需要透析来维持生命,长年和死神搏斗的人,而在于,在中国众多的作家当中,史铁生是为数很少的,始终直面生命终极意义,追问生死的人。
回复 不分彼此 2011-1-14 03:48
从某种意义上讲,史铁生不仅是一个作家,而更像一个哲人,他在地坛里所感悟到的宇宙生命的意义,已经超越了许多人的社会观和历史观,他涉及的终极追问,为我们打开了一道日常生活当中不曾涉及的领域,让我们除了追问地坛的来由历史之外,更听到了天国的声音。
回复 不分彼此 2011-1-14 03:47
我们只有一个史铁生,我们可以因此引以为傲,也可以据此扪心自省。他让我们懂得,心灵的意义被打开,是一个好神圣的事情。史铁生走了,他的书还在,他的心灵是一条路径,引领着我们,走向神圣。
回复 北京淑媛 2011-1-9 20:17
《我与地坛》是我永远最喜欢的散文。关于生命意义的终极探讨,难以企及的高度,或许只有每天面临死亡的体会才能达到这样的深度。我常常在想,在得病后长达15年的岁月中,曾经天天一个人去地坛,那样长久的孤独的思考生命存在的意义,这个过程中,为何没有选择宗教的归属呢?或许,想透这一切,形式倒不是重要的。从我能查到的那之后他的照片,他都是微笑的,真是很震撼。唯其真正的苦难,才能使人看透苦难。文中对于生命的思考,对于母爱的体会很深刻,给人心灵深处的力量。
回复 另起炉灶 2011-1-9 20:11
To: 吴越星光 你曾经说:
史铁生曾写道:“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多么清爽。咳嗽了,才体会不咳嗽的嗓子多么安详。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不把人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天昏地暗,等又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后来又患上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恋往日时光。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任何灾难前面都可能再加上一个‘更’字。”

谢谢你给我们大家划出一条幸福的底线。
回复 另起炉灶 2011-1-9 20:09
To: 蓝媛暖仪 你曾经说:
现在回想起我跟我母亲一起读史铁生的《我与祭坛》的情景很幸福。没有人可以替别人走路,但是有了亲人朋友的陪伴,生命变得美好!逝者的情怀还留在我们活着的人心中,让更多的人了解分享先生的精神。
深有同感。
回复 吴越星光 2011-1-9 20:07
史铁生曾写道:“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多么清爽。咳嗽了,才体会不咳嗽的嗓子多么安详。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不把人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天昏地暗,等又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后来又患上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恋往日时光。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任何灾难前面都可能再加上一个‘更’字。”
从心底说出这话的人,一定吃尽了“疾病”或“便宜”的苦头,所以才把自己的“幸福底线”定得如此之低。但当他们意识到什么是真正幸福的时候,生命留给他们的时间已经少得不能再少。许多人一生在茫茫红尘中奔走,陷在名和利的泥潭里不能自拔,蓦然回首,才发现真正的幸福恰恰就在出发的原点,而当初他们却坚信它在更远的地方。
所以,从今天起,我们应该给自己的幸福画上一条最浅的底线,去学会从最平常的日子、最琐碎的事情里品尝幸福的滋味——健康的滋味。
回复 上善若水 2011-1-9 20:03
很小就喜欢史铁生的故事。我与地坛、病隙随笔……都是比较喜欢的文章。
铁生,您给了我们做人的坚强,给了我们生活的勇气。
好人一路走好!!!
回复 天高云淡 2011-1-9 19:54
“浪是水,浪消失了,水还在。”
— 史铁生
回复 千江有水 2011-1-9 18:10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卡拉玛佐夫兄弟》里说过:“人没有信念不能存活,因为人类存在的秘密并不在于仅仅单纯地活着,而在于为什么活着。”史铁生正是这种精神的实践者。
回复 蓝媛暖仪 2011-1-9 16:56
现在回想起我跟我母亲一起读史铁生的《我与祭坛》的情景很幸福。没有人可以替别人走路,但是有了亲人朋友的陪伴,生命变得美好!逝者的情怀还留在我们活着的人心中,让更多的人了解分享先生的精神。
回复 BlueNote 2011-1-9 13:18
史铁生是我喜欢的作家,一位用心书写生命的伟大作家,愿他一路走好!
回复 另起炉灶 2011-1-8 12:39
To: 另起炉灶 你曾经说:
我们也很幸运,能有义工儒斌,每一次都向我们提供宝贵而又翔实的资讯。
说真的,书到读时方恨少,市面上的史铁生著作已经闻讯断售,幸好,除了实体图书馆,我们还有更大的网上虚拟图书馆!史铁生的全部著作在线上都能读到。
回复 另起炉灶 2011-1-8 12:33
To: rubin 你曾经说:
纽约人很幸运,这些著作,皇后区图书馆系统都可以借到。
我正在一点点重温,昨天坐车时阅读《我与地坛》,依然觉得心灵震撼。
大前天在MoMA重温贝特鲁奇的《末代皇帝》,觉得二者可以对读。启迪对生命的思考。

我们也很幸运,能有义工儒斌,每一次都向我们提供宝贵而又翔实的资讯。
回复 rubin 2011-1-8 10:33
To: 另起炉灶 你曾经说:
建议您先读以下几部作品:《我与地坛》、《务虚笔记》、《病隙碎笔》、《命若琴弦》。望能时常交流。
纽约人很幸运,这些著作,皇后区图书馆系统都可以借到。
我正在一点点重温,昨天坐车时阅读《我与地坛》,依然觉得心灵震撼。
大前天在MoMA重温贝特鲁奇的《末代皇帝》,觉得二者可以对读。启迪对生命的思考。
回复 一介书生 2011-1-8 02:34
一个处于病痛之中的人,能够拿起笔,那其实是与命运在抗争。自然,这样的作家更加令人敬佩。从这个意义上说,史铁生其实是用病残的身体在叙说生命过程中的许多不被淹没的东西。他那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那睿智而聪慧的言辞,会永远照亮着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
回复 BlueNote 2011-1-7 10:55
史铁生走了,走的是那么的突然,从网上看到这则消息时,我一时甚至觉得是某人的恶作剧,但很快我就回归到了现实,对于这样一个广受爱戴的作家,是没有人开这种玩笑的。于是,巨大的空虚和悲伤弥漫在我的心中,接受了这个残酷的事实:那个曾在地坛玩耍的孩子再也回不来了,他去了天国。
回复 寄琴何处 2011-1-7 01:47
史铁生的一生为我们愈发浮躁的社会提供了令人珍视的精神向度,而我们也应该明白,在娱乐盛行的时代,我们也需要静心阅读的心态,在安静中领悟像史铁生那样伟大作家的作品,去追寻真正宁静、尊严、有安居感的生存
回复 woaihuangrong 2011-1-7 01:32
作家史铁生的生活姿态,也是一种残疾人生命意义存在的象征。作为残疾人,他凭借自己的才华与学识,让生命拥有更大的尊严。史铁生数十年与疾病作斗争的生命姿态,就是残疾人以公民身份贡献社会的存在,也是残疾人值得社会尊重的存在。
回复 另起炉灶 2011-1-7 01:28
To: 天鹅公主 你曾经说:
还真没读过他的作品
建议您先读以下几部作品:《我与地坛》、《务虚笔记》、《病隙碎笔》、《命若琴弦》。望能时常交流。
12下一页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