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纽约桃花 //www.sinovision.net/?27619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浪漫的写手,孤独的过客!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纽桃]北京,已不再是我家乡

热度 41已有 8652 次阅读2012-8-1 08:24 |个人分类:心情驿站|系统分类:家庭生活| 北京, 家乡, 梦回 分享到微信



北京已不是我梦想中的城市, 个看法已经在我此次的北京之旅中得到一次次的印 那个我从小生的京城, 那个我曾引以自豪的城市已经荡然无存, 完全消失在记忆之中, 宛如那一片片已或者正在被拆除的老四合院落一 北京的记忆过眼云烟,风中残烛,奄奄一息尚存的就是那些遗留下来的某种痕迹,仍然以你熟悉的姿态在某个角落里面伸出头来向你张望。

 

于是,我来到琉璃厂的古籍书店,买了很多的北京老地图,试图从那些清末明国时期的老北京开始,寻找我儿时就熟悉但现在已经失落了的北京往事的残垣断壁 ,试图从那些我为之向往,为之倾倒的历史文化的只言片语中寻回我过去的那些老城的亲情, 从陌生的茫然所带来的精神疼痛中得到一些慰籍, 抚平我那沧桑得没有着落的心绪, 仿佛饥渴已久的人忽然喝到一杯清泉,那种凛冽的感觉忽然让我觉得过去曾经存在, 往事不曾失落。

 

坐车沿着北京的城市游荡, 从五环一直向二环开去, 开进城市的中心, 如同我渐次循环的记忆,一层层在脑海的伸出浮现, 昙花一现般的开放后再次褪色。 路过东四十条的时候,我急切次寻找这我曾经的那个家的痕迹。东四十条29号, 我曾经的家已经不在了, 那个曾经的红色油漆出来的院门已经长久的成为了记忆中的一个影像。 就在汽车缓慢驶过的时刻, 那些曾经的往事如潮水涌现出来, 点点滴滴洒落心间。 我仿佛看到年少的我沿着东四十条的那条两边布满槐树的林荫道,背着书包向家里走去。 那时候,每天,我都会沿着东西十条的道路前往位于东四玉群胡同的北京165中学走路上学, 有的时候我会骑车, 偶尔也回搭乘十条路上的公共汽车,一站地就会到达现在位于张自忠路的原人民大学宿舍(段祺瑞府邸)。那时我的几个高中朋友都住在人大宿舍里面,我们很多时候会在哪里碰头。

 

现在张自忠路已经焕然一新,如同北京这个城市的任何角落一样充满了现代商业的结构, 曾经的老房子老院落都成了鹤立鸡群的某一个文物,孤独地坐落在一片片已经变得极其陌生的商业店铺与楼宇之中。 站在东四十条的街口,我如同一个乡下人初次进城一样,试图在回忆的碎片中寻找我少年时代的记忆,在脑海中恢复过去的记忆。 然而, 污染的空气如同雾气一样包围着我, 隆隆的车流在身边旋转, 各种花花绿绿的店铺的招牌以及夏日的酷暑都不让我的脑海得到片刻的安宁, 我毫无控制感的失落在东四十条的某个角落里,徒然地与过去做着最后的争斗。

 

我试图穿越这些现代的变化与感觉, 寻回东四十条的林荫道, 寻回我父母的身影, 试图看着我的父亲,那个穿着深蓝色中山装, 拎着黑色人造革提包的戴眼镜的中年书生,晃晃悠悠地向我走来,脸上仍然挂着他特有的笑容,那个我再熟悉不过的笑意。 就是在东四十条29号院,我经历了身心疲惫的少年转型青年的时期, 经历了我人生中的初恋,以及我人生中的最宝贵的少女的伤春期。 很多的往事急速如涨潮般的涌回头脑,我仿佛看到我在家门口被一个小流氓堵截,非要我答应与他们交友, 而久等我不归的父亲突然出现在眼前,让我松了一口气。 他呵斥着那个小流氓, 直到也是年少的他落荒而逃。 那个镜头如同电影般闪回, 我看到气愤的母亲边厉声训斥着我,边把我的披肩长发剪掉,就是因为这个祸根太招眼, 太匪!看到此时,我莞尔一笑, 原来我的桀骜不驯,我表面上的淡然都是事出有因,并不是我太不懂事也不是我太张狂,而是年龄赋予我的沉默, 经常让母亲为之急急败坏的沉默无语, 就是源于那个反叛期间的我不屑于解释我自己的行为,自认为一切都可以掌控,其实内心也明白自己的掌控力极其有限。

 

沿着东四十条往南走就是东四七条,一个我渡过我小学时期的胡同。 那里盛满的记忆更多, 每一个记忆都从小带我长大的我的姥姥有关。 从7岁到13岁,我与姥姥度过了小学以及初中的时期, 乃至东四七条的每一个路口都让我熟悉, 胡同里的生活点点滴滴、好好坏坏都在心头。

 

最后,我在东四育群胡同里面的165中学前停留了一下,缅怀了一下我的高中生活。 165中学仍然存在, 但已是朱颜改。 曾经的大门院落以及操场都不在了, 已经换成了一个庞大的新式白色教学楼, 在铁栅栏门后面,狭小的胡同中显得头重脚轻。 门口有几个遛狗的男女,还有一只黑色的猫都在向我这边打量着,好奇着这个陌生人手中扫向他们的镜头。 他们断然不知我曾经的青春就开放在已经被各种临界店铺改变得如此乱七八糟胡同里, 而我仍然在红红绿绿得各种店牌以及杂物中寻找着曾经得中学生门在校门口周边跑步的身影。

 

关于北京老家的记忆就是这样零零落落, 偶然在某一个仍然存在的老建筑前面晃眼一下,然后又被周边陌生的汪洋大海所吞噬。 东四十条或者七条,作为我初高中的青少年时代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对于我来说意义也许很重要, 但是对于北京这样一个不断变幻不断改变的都市来说, 这种改变毫不令人惊讶。 对于本土的北京人来说, 北京已经不是他们的城市。 如今,在北京所有的店铺里面工作的人, 街头小吃店里面的人, 大街上奔流的人群中已经鲜少北京人的痕迹, 到处吆喝买卖的人中偶然听出北京的口音已经少有, 那天偶尔地在后海听到一个女人高声大嗓的乡音, 就足可以让我蓦然回首。

 

看到我的感伤, 儿子说, 你的habitat栖息地)已经被破坏了, 你自然找不到自己的老家。 这让我想起我们一起看过的一部纪录片, 讲述一只海龟离开自己的出生地后顺海漂流很多年后,再次回到自己的原生地生产小海龟 , 而等到海龟终于漂洋过海回到原生地的沙滩时,才发现原来的沙滩已经不存在, 取而代之的是黑暗中琳琳闪光的高楼大厦。 此时此刻,我真有海龟的感觉 ,站在家乡的岸边,打量着眼前陌生的城市踌伫难行,举足不前。

 

在一个细雨蒙蒙的傍晚, 我和孩子们搁浅在一号地铁的大望路站, 试图寻找一辆出租车带我们回家。 因为我们住的小区没有地铁, 只能打出租。 而现在北京的出租因为各种燃油费, 堵车,政策限制等各种原因,已经很难打到车了, 就是看到了出租, 也可能被拒载, 这种现象成为每一个人都经历过的家常便饭。我们在新光天地 以及华贸附近的所谓高档奢华区四处寻找着出租车的身影, 冒着雨在夜晚的杂乱中穿梭。 出租找不到, 就连汽车站上也布满了等汽车的人群,面对着我已经陌生的城市, 我的方向感全无, 原本的地图记忆能力也失去作用, 因为原来的街道全部换景儿了。 于是我如同任何一个外地人一样带着两个从小出生在纽约的孩子茫然地在街道上乱窜。 几近绝望之刻,忽然想起这里离开我原来住过的soho现代城不远, 想起前几年来住的时候, 楼下都是一排排的出租车, 于是,我赶紧指挥着孩子们跟我高一脚浅一脚地走到现代城的楼下, 才赫然发现,原来的出租车都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溜烟的带篷摩托车, 北京人称作“摩的” (摩托的士)。于是, 我们上了被法律明文禁止的黑车, 三个人挤在一个仿佛风雨之舟中的破篷子里面, 在熙攘的人流和车流中奋勇先前。 开摩的的那个穿蓝布褂的乡下人奋力地蹬车, 完全无视交通规则地在车流中左拐右转, 让我目瞪口呆地抓紧孩子们, 生怕出事。不过, 孩子们坐在摩的里的感觉却非常刺激, 好像是进行一个冒险旅程。大呼小叫地好像是坐船穿过激流一样。 20块钱的摩的旅程改变了我们来到北京后感到的某种压抑和沉闷, 第一次让我们开怀大笑,仿佛真的经历了迪斯尼乐园冒险历程中的一幕。 这就是北京, 一个我已经完全陌生了的城市, 一个让我的记忆与现实完全不能对号入座的地方, 一个找不到出租车只有违法打黑车摩的的奇怪城市, 而在开怀大笑之后我忽然悲伤地意识到, 这个地方已经不是我的家乡。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20

握手
9

雷人

路过
1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30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00 个评论)

回复 纽约桃花 2012-8-8 20:06
君子试味: 同感,同感,痛感,痛感,。。。。。。。。。。。
一言难尽的感慨!多些理解!
回复 纽约桃花 2012-8-8 20:05
099hnlzl: 您这次回国,好像一路上都没有好心情。我猜想,一方面是现实与记忆、想象的反差,另一方面是中国与美国的反差。这两种反差既是客观的,更是心理的。这是否说明, ...
其实我每次回国都有不同的感受,但是相同的就是失望。所有的城市都变的如此相似,曾经的历史与文化都在消失,那种心痛不是一般的感触可以解释的。 说起来,我们都是受过中国文化熏陶的,但是现在的中国文化已经变的面目全非,但从这一点上来说就让人难过,更不要说社会的改变,人文的退步!
回复 纽约桃花 2012-8-8 20:03
葡妈妈: 桃花欢迎你来北京游玩。看了你的博心里沉甸甸的,90年代我家的一个小四合院是老人留下来的,当时是那片盖楼给了很少的钱我们就搬了,现在想起来好难过,从小在那生 ...
问好葡妈妈, 感谢您懂得我的心境。 真的,北京的所谓改变让人失望!对于我们这些老北京来说,儿时的记忆已经永远消失。 替代的就是所谓的变化,而这种变化让我们伤心!
回复 纽约桃花 2012-8-8 19:59
比天空还远: 好像最能代表北京特色的南锣鼓巷也要拆了
南锣鼓巷现在不打算拆了,但是在周边修地铁,还是拆了一些。
回复 纽约桃花 2012-8-8 19:58
099hnlzl: "虽然不再认得, 但她仍是你永远的故乡!"
非常认同tiebo的观点!忽然想起鲁迅的《故乡》:“故乡本也如此,——虽然没有进步,也未必有如我所感的悲凉 ...
谢谢你的安慰, 所有人的故乡都在慢慢消失,只是认识到这一切背后意义的的人不多。
回复 纽约桃花 2012-8-8 19:58
099hnlzl: "虽然不再认得, 但她仍是你永远的故乡!"
非常认同tiebo的观点!忽然想起鲁迅的《故乡》:“故乡本也如此,——虽然没有进步,也未必有如我所感的悲凉 ...
谢谢你的安慰, 所有人的故乡都在慢慢消失,只是认识到这一切背后意义的的人不多。
回复 纽约桃花 2012-8-8 19:57
小月: 这篇文章从文学性和思想性来说在网上是上乘的,艺术的个性跃然纸上。桃花就是桃花,率性、真诚、独具匠心。慈父的熏陶,严母的管教,上学的路途,厚实的家门,情 ...
谢谢小月厚爱, 我的感觉有点迷失在北京的那种心态,往事悠悠,刻骨铭心啊!
回复 纽约桃花 2012-8-8 19:56
鐡手: 北京,已不再是我家乡——多么令人痛心,又充满许多无奈的叹息!深有同感!想当初共军进入北京时都没有靠炮火打进去,而是和平进入,顾忌的不就是怕损坏那些历史 ...
谢谢铁手理解了我的意思, 当一个城市的历史与文化遭到破坏的时候, 那么这个城市还有什么令人留恋? 不过是任何一个城市的翻版而已!
回复 纽约桃花 2012-8-8 19:55
nanalin: 俺感觉还没有你那么坏,这几年每次进京都住东四14条细管胡同里的如家连锁,感觉一切都还方便,可能你是与美国比的吧。俺特喜欢北京早餐的炒肝儿,每天都要来上一 ...
任何城市都有改变,但一个城市改变到连你曾经住的地方都消失的时候, 你所熟悉的很多老建筑逐渐消失的时候, 看到的更多的改变是这个古城变成一个与任何城市没啥区别的地方, 你心里的感慨与难过恐怕不是文字可以形容的。
回复 纽约桃花 2012-8-8 19:53
世和: 下周赴京感受
世和是北京人吗?
回复 纽约桃花 2012-8-8 19:52
tiebo: "...偶然在某一个仍然存在的老建筑前面晃眼一下,然后又被周边陌生的汪洋大海所吞噬..." 深有同感. 虽然不再认得, 但她仍是你永远的故乡! ...
希望如此
回复 纽约桃花 2012-8-8 19:52
南湾仔: 博主到北京啦,祝玩得开心哦,这个最重要,城市的变化个人左右不了,是好是坏,历史也评判不了
谢谢关怀!
回复 纽约桃花 2012-8-8 19:52
xingliny: 妳可以看到不是妳梦想中的城市,但妳看不到高楼背后内幕,土地交易的黑幕,阳光下的罪恶!
如果没有看到这些, 那么所有的感慨不过是表面形式的,这个城市的改变令人失望之处就是它已经被zf改变成不象样子的地方了!不管是从文化历史,还是从政治角度!
回复 纽约桃花 2012-8-8 19:50
阳光大地: 刚刚看了《读者》一篇文章,名为《谁杀了故乡》。
里面有两个点:第一,我们故乡的人和物不可能永远停留在那里。要求自己故乡的人和物保存着我们离开时的状况, ...
并不是不希望故乡有所改变,而是不应该变的把所有的老建筑都拆掉,把城市修建成与任何城市都无区别的所谓现代,让历史与文化褪色。 如果北京保护老城区,而是兴建新城区,这种感叹恐怕就是多余的。
回复 世和 2012-8-4 01:26
下周赴京感受
回复 nanalin 2012-8-2 23:48
俺感觉还没有你那么坏,这几年每次进京都住东四14条细管胡同里的如家连锁,感觉一切都还方便,可能你是与美国比的吧。俺特喜欢北京早餐的炒肝儿,每天都要来上一大碗。
回复 鐡手 2012-8-2 20:17
北京,已不再是我家乡——多么令人痛心,又充满许多无奈的叹息!深有同感!想当初共军进入北京时都没有靠炮火打进去,而是和平进入,顾忌的不就是怕损坏那些历史建筑和文物吗?进入以后,就开始胡来了,正阳门、宣武门、阜成门、西直门、德胜门、安定门、东直门、朝阳门和崇文门,都拆的差不多了吧……,这种对文化和历史的不尊重,短视天下怕没有第二家。
回复 小月 2012-8-2 12:49
这篇文章从文学性和思想性来说在网上是上乘的,艺术的个性跃然纸上。桃花就是桃花,率性、真诚、独具匠心。慈父的熏陶,严母的管教,上学的路途,厚实的家门,情窦的周遭……叙述中自然地穿插,读来赏心悦目。我不禁想起少时十分喜欢的一首诗:我是如此殷切地思念北京啊!像白云眷恋山蚰,像游子梦中依偎母亲的怀里。……然而,现在的你却在寻找过去中怅然若失,何也?灵魂无依吧,飘游中无法落地吧!
回复 阳光大地 2012-8-2 11:56
中国人口十三亿,本来是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一直占大半。
国家民族要发展,城镇化是无可避免。
在这一路走来,我们是失掉很多东西。
但是,为了国家民族的未来,要得到,必须有付出有代价。

看一看我们的邻居,印度。
一次大停电,一下子十二亿人口半数没电。
几十年发展如蚂蚁。
美国印侨回乡,十年如一日。
他们是不是够怀旧了?
回复 阳光大地 2012-8-2 11:51
刚刚看了《读者》一篇文章,名为《谁杀了故乡》。
里面有两个点:第一,我们故乡的人和物不可能永远停留在那里。要求自己故乡的人和物保存着我们离开时的状况,是很自私的。第二,我们自己就是改变故乡的主因。我们也在变。

道理讲得不错。
北京也好,其他地方也好,总要发展。
我们不可能要求一个从数百万人口发展到奔两千万的国家首都,国际大都市永远停留在我们印象中的胡同。
我在纽约住十六年,搬了五次。
自己的家都弄得越来越漂亮,装这个那个,改这改那,弄块小田地,考虑装个太阳能等等。
我回村子的时候,看到很多老房子拆掉,造新房。
童年的记忆少了,当然有点失落。
但我总不能要求乡亲们条件好了,还住那漏水的破旧房子。
人,绝大多数都向往美好的舒适的居住环境。

很多文化古迹能保留的最好还是保留。
但是,衡量得失,人还是要往前看。
举个例子,很多人不是抱怨北京交通拥挤,空气污染吗?
想想看,中国,特别是北京增加了多少汽车?
地铁不就是最好的解决方案之一?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5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