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褦襶子 //www.sinovision.net/?2758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基础教育能否走出金玉其外的虚幻?

热度 1已有 1734 次阅读2017-2-5 00:49 |个人分类:杂文|系统分类:科技教育| 中国大陆, 日本教育, 中国国情, 中国教育, 中小学校 分享到微信


  新教材培训,主讲“专家”明确暗示由于形势变化,中国教育不再学习美国模式,美国的“走班制”不适合中国国情,而要转而学习日本模式了。闻听此说全场一片低低的唏嘘声。中场休息,牢骚四起:“今天学这个,明天学那个,啥时候有中国自己的教育……”

  其实对中、美、日三国历史有点了解的国人都会明白,为什么说美国教育不适合中国国情,日本教育哪里适应中国国情。但这不是今天此文要探讨的话题。一个理性的社会,应该本着扬弃的态度学习世界其他民族的先进教育模式。而不是今天照搬这个模式,明天照搬那个模式。英国人研究了中国大陆的基础教育,经过较长时间的试验,开始了较大规模的中国式数学教育模式尝试。可并没有因为试验对象成绩的显著提高,就全盘照搬中国教育模式。

  中国大陆的教育改革,常常由那些对基础教育一知半解的“砖家”来决定。根本不知道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基础教育的形势也日新月异。由于各地方上追逐经济上的政绩,打着整合教育资源的旗号,大量兼并中小学校。尽管由于计划生育政策导致的中小学青少年学生数量急剧下降,可仍几乎班级教学模式下的所有大陆中小学的班额都在合理的30人以上(任课老师所能兼顾的班级授课学生数量极限)。

  现行教育体制,导致大量的中小学生成为基础教育的“弃儿”,致使补课现象屡禁不止,这是典型的国家教育的不作为行为或作为不到位。过去,由于教育资源有限,国家经济水平无法满足保障为每个学生公平接受基础教育的权利。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对于国家发展根基的教育远远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重视教育在整个社会或将是句长期的秀。

  教育设备的更新,国家投入巨额资金,可是体制性造成的“短板效应”使绝大多数设备都成了“面子工程”,基本无法发挥设备的全部功能,造成巨大的体制性浪费。

  首先,“先进”的教学设备质量存在严重问题,正常使用期非常短,根本跟不上设备更新的速度。“设备维护”没有统一机构,成了一块竞相分食的“奶酪”,无法保证运行质量。广大一线教师,敢怒不敢言,只好将就着对付用,许多多媒体设备只能发挥幻灯的功能。

  其次,体制性造成的“短板效应”,使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难以发挥应有的功能。从“主流”的角度,教育只是化妆品。是给世人看的,不是用来促进文明发展的。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的中小学在瓦砾堆上就开始上课了,世界著名的东京大学,不过是一排排的小平房,可平房里是先进的实验设备。可战胜国的中国,却还在“努力”搭建着体现“重视教育”的华丽校舍。此观念至今仍然被“弘扬”,学校重视的仍是“面子”,至于“里子”如何,外人看不到。只能接受“正能量”舆论的社会,更不允许提及那些有损“面子”的“负能量”。

  多媒体电教设备,离开网络保障,就将被削去绝大部分功能。而我们被特权阶层“垄断”的网络运营商,为了通过网络吸食民脂民膏,人为地限制网速,让先进的设备功能大量闲置。使国家花巨额资金为学校配备的先进多媒体设备,得不到维系其基本功能的网速保障。前几日召开一个全国性新教材电化网络视频会议,视频卡的只能看画面,语音断断续续听不出个数。轮到学校日常教学应用,就更没有什么指望了。即便在现有无法满足新型多媒体教学设备需要的“主流”网速下,学校也得不到最高标准的网速支持。国家对于中小学没有统一的网络资源配备标准,各校为了“节省”,大多不会为教学配置“最高标准的主流网速”,足以应付脸面就够了。网速这块短板,在全国范围,限制了先进的多媒体设备的功能发挥,是有目共睹的体制性浪费。

  再次,多媒体设备再先进,也不过是教师教育技能的表现手段。可是在学校教学硬件配备上,广大教师在教学上得不到必要的硬件支持。如果不能为每位教师配备独自使用的电脑设备(台式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或者移动存储设备、打印输出复印设备),教师就无法形成自己的教育资源储备。

  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应该懂得,要想运用多媒体设备设置一堂课,即便信息充足,也得几个小时;做一个符合任教班级学生特点的课件(任课对象是变化的,即便用现成的课件资源,也需要根据不同的学生进行必要配置调整),电脑技能非常熟练、教学经验非常丰富的老师,在相应教学资源丰富的情况下也得一两个小时。而我们国家没有统一的教学资源信息库,没有统一的教学软件配备,这样双技能熟练的老师要独自做一个完全体现自己教育理念的课件也得三四个小时。绝大多数技能达不到熟练标准的教师,要想实现同样的目的就需要更长的时间。

  在缺乏硬件支持的条件下,相当多的老师,根本无法独自完成一堂多媒体课程的设计。大家都是拿着从网上下载的现成课件应付了事。教学效果自然大打折扣。相当多的学校,只给每个办公室配置几台聋子耳朵般的电脑,老师们只能把自己的弄来的现成课件,在这些电脑上试放一下,做稍许改动就应付上课了。即便如此,大家也得“错峰”,常常因为“撞车”,有些老师只好拿着那些一次没有看过的现成课件就上课堂。

  有些城市学校虽然给教学一线老师配置了电脑,但电脑大多优先配给各级领导,甚至各教辅部门(学生处、后勤处、工会、党委、团委、设备管理处、校长办公室、综合法理办公室、督导室、档案室、教务处、科研室、校医室、图书馆、体育馆,财会室、会议室等等),来新电脑,首先给这些领导和部门更新,他们淘汰下来的旧电脑才能轮到一级老师使用。学校里有点“关系”的都谋个不上课的差事,有“好事”自然也就都优先可这些人了。笔者所在的学校,210名在职教师,这种不上课的领导和教辅人员多达四十多名。他们占据了教学用电脑,剩余的电脑无法配置给其他一线教师每人一台,就只好给每个办公室几台电脑。而现在的办公室,都非常拥挤,每个老师一个办公桌,根本就没有地方再放公用电脑桌。而大家的公用电脑,也不能放到哪位老师的办公桌上,于是办公室几台公用教学电脑就成了聋子耳朵佩珰。中小学教师长期因为缺乏办公硬件支持,没有机会上机实践。培训时学那点本来就不怎么扎实的技能,很快就忘得无影无踪了。

  中国大陆基础教育公办校现在多媒体教学设备已经进入支持移动终端阶段,这在世界上也是非常先进的。可是绝大多数老师们的手机容量都无法支持移动终端与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对接。最佳移动对接设备平板电脑对于相当多的老师来讲还是一个昂贵的奢侈品。如果,不给老师配备移动终端操作设备,教学多媒体移动操作功能就是一种巨大的浪费。如果给一线老师配备,许许多多类似笔者这样的学校的一线老师恐怕也是得不到移动教学终端设备的。如果给所有在职老师配备移动终端教学设备,也会是一笔不小的损失(非教学人员太多,电脑不过是这些人玩游戏的工具)。而这种体制的问题短期内是得不到解决的。

  高科技的问题,还得用科技来解决。建议国家设置专门的设备机构(国家教育数据中心),对全国所有教师的电教设备进行统一管理。一方面对全国所有教室配备的多媒体设备进行使用跟踪监督,每个配备给教学一线老师的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都要按照中小学的教学班数量与课程设置成套配备。并在这些电教设备上置入任课教师个人虹膜、指纹和脸形信息,只有定期进行虹膜验证与每次使用的指纹与脸型验证才能开机使用。这些设备内置操作系统,只能进行全国统一的网络升级,不能进行人工再安装操作系统。出现故障只能进行恢复出厂设置,然后通过全国统一途径进行升级。

  内置的操作系统对于任课老师授课时间进行记录(记录不因恢复操作系统出厂设置中断)。教师的授课时数通过各校教学班数量、课程设置核算,置入个人使用的电教设备,并在教学活动过程中通过在国家数据中心注册的班级多媒体将教学活动数据上传到国家数据中心,记录每位老师的授课工作量,

  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数据中心对于教师的电教设备使用进行网络跟踪,并使任课班级教室的多媒体设备与移动电教设备(平板电脑或手机、笔记本电脑)进行技术捆绑,如果按校方上传课表每学期与班级多媒体对接时间误差超过百分之二十,即视为不正常,系统会自动反馈给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查证。需要该班三分之一的学生与家长用实名制手机向省级国家数据中心提供原因证明,并由市一级教育行政部门进行“证明”真实性验证确认。

  中国大陆的教育存在一个矛盾,一方面是教育观念上的大一统,另一方面是教育管理上的纷杂性。这可能与中国大陆的教育经费多头来源有关系。教育经费的多头来源混乱,导致教育经费使用失衡。虽然中央经常检查教育经费均衡使用,但由于公办校缺乏国家硬件配置标准,教育经费再拮据,致使教育资源无法满足社会中产阶层以上群体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这是各地各类重点校应运而生的客观社会条件。择校问题表面上看是管理问题,实际上从某种角度看是社会需求与优质教育资源巨大反差导致的。一种公共资源的平均水平越低,越容易出现资源使用的严重失衡。这是择校与教育乱收费等现象的深刻客观社会根源。

  近些年,中国大陆的教育投入有显著提升。可是使用效率却非常低,体制浪费巨大。这个矛盾,在现行体制不变的情况下,或可利用网络技术予以解决。

  中国大陆的基础教育已经发现严格划一性严重不适合经济发展的多样性。教学大纲已经变成程度标准,教材也由过去的统一版本,过度到统编教材与数个地方版本共存使用的态势。可见,教育观念的高度统一与教育管理的纷杂反差已经具备了调整的条件。教育观念的转变是一个渐进过程,但解决基础教育管理纷杂的矛盾却具备了解决的条件,那就将教育管理纳入网络。

  要解决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国家有必要制定公办中小学的硬件配置标准(具体到校园面积,教学设施等),全面提高公办中小学的硬件配置水准。并将硬件是否达标,作为地方行政考核的一票否决条件。教育经费采取国家投入为主,地方投入为辅,但地方教育投入必须一律经过国家教育财政中心全额(作为公益行为不能收取地方教育投入的转账费用)落实给具体学校。这种投入的多少,可以作为考核地方政绩的重要条件。

  建立国家教育数据中心,实行阳光教育。注册全国所有中小学教室多媒体教学设备,将之与国家数据中心联网,记录教学多媒体使用情况与教师的授课时数,是教育网络化的必要程序。可以象全国警察的警号一样,将全国所有老师统一编制职业号码,为老师们配备个人专用平板电脑(移动终端)、笔记本电脑或台式机,且与教师的职业号码捆绑,作为收集教师教学活动量的途径。这些设备完全采取技术手段(见前文),确保其作为教师教学与个人继续学习的专用设备。哪些个人专用教学“设备”没有按校方上传的课表与班级多媒体对接并实施具体教学,将会出现网络技术警报,交由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区级公办校要由市级审查,市级公办校要由省级审查)审查。事故率作为评估该地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设置教育资源非法占用电子举报中心,违规占用电子教学设备,实行法人免职处罚,并终生不得再从事任何教育管理工作。

  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将教育活动完全纳入网络国家数据中心的网络监控,不但可以公平评价每一位教师劳动成果,还可以在教师的教学活动受到学生、家长或社会质疑时通过教学活动的记录,对教师做出公正的评价。

  国家数据中心,可以设置网络评卷系统,将全国中小学相同学科的教师按教材使用类别进行网络注册,每学期的期中期末考试,都要实行电子录入(同时上传参考答案),进行网络系统评卷。评卷方式实行全国相同教材类别相同学科的教师随机抽取,可以根据当今学生的严格全国注册(现在每一位中小学生入学后都会有一个编码伴随其整个接受教育的过程,这个编码是要上传到中央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数量,为全国所有各科教师配置每学期两次的批卷最低工作量,批卷的质量与数量作为教师个人业务考核硬性标准,没有完成最低批卷工作量的学期数量,不能晋升业务职称。但每学期要有个批卷时间范围,范围内每位教师的批卷数量只限定在额定范围。超出批卷时间范围后,剩余的未批的试卷进行重新再抽取,避免因为有些老师积极工作,导致部分教师无卷可批,完不成工作量。如若批卷时间范围外,未能按教师随机抽取完成阅卷,数据中心相关部门可以按规律再分配隔省阅卷。阅卷老师,要对试卷质量做出评价,明确知识性失误。受阅卷方教师对评价做出“认同或否认、部分否认”确认。发现所阅试卷或反馈知识性失误的次数记录教师业绩电子档案,作为业务职称晋升的加分标准。

  网络时代,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实行资源共享,可是目前中国大陆的中小学电子网络教学设备普及率比较高,教育资源的共享率非常低,存在巨大的反差。这是一种巨大的教育资源浪费。

  世上事有一利就有一弊,最后要特别阐明一个实行上述设想的必要条件,就是国家必须完善教师法,对教师的教学活动实行内容免责制,尤其是文科课程。确保广大教师不因授课内容分歧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课程标准时代,本就是没有硬性程式化教学内容,需要广大教师发挥聪明才智,去帮助学生达到课程标准。除系统的“法西斯”、“宗教”等人类公认的不宜进入现代基础教育的内容外,均属于业务探讨范畴,亦不宜承担任何行政责任,依法保证教师的健康教学活动。否则,广大教师投鼠忌器,授课时严格按程序化生搬硬套,阳光教育的设备不但不会提高教育质量,反而会成为钳制思想,阉割广大师生思想功能的利器。教育能否阳光,关系到国家民族的未来。要“未来”就得接受阳光,否则就不仅是离诺奖遥远了……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1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回复 Lmd 2017-2-6 06:18
褦襶子: 浪费太大,体制消耗过多!改革开放之初,就有西方专家估算过,只要中国大陆把管理水平提高到世界平均水平,经济的发展就会非常可观。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成就巨大 ...
国营的弊病:肥了经办的!——经营假大空!
回复 褦襶子 2017-2-6 06:13
Lmd: 漫长的
浪费太大,体制消耗过多!改革开放之初,就有西方专家估算过,只要中国大陆把管理水平提高到世界平均水平,经济的发展就会非常可观。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成就巨大,代价也很大,浪费更是惊人。尤其是许多不可逆资源的浪费!
回复 Lmd 2017-2-5 03:50
漫长的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