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褦襶子 //www.sinovision.net/?2758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科技创新的出路在哪里?

热度 3已有 5739 次阅读2015-7-29 04:36 |个人分类:杂文|系统分类:杂谈| 中国大陆, 创新 分享到微信

  面对经济困境与发展窘境,几乎上下一致地认为,接下来中国大陆的发展方向在科技创新上。可科技创新的出路在哪里呢?这方面分歧较大。余也蹚蹚这趟混水,谈谈个人浅见。

  日前,现政方发表官方见解。说,要想摆脱时下的困境,只有科技创新,别无它途。若实现不了科技创新,一切都无从谈起。而官方认为,过去科技创新不足,主要是束缚太多,现在要简政放权,给科研松绑。号召群众监督,确保科研政策落实与科研资源不被挥霍。想法是好的,可是时策与科技创新愿望背道而驰。

  “主流”观点以为,中国科技工作者是有能力的,只是因为束缚太多,若给他们自由空间,他们就能在科技上创新。这同一百多年前的洋务运动时观点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就是国人可以在科研领域自由思考,去为统治者提供维护统治的科研成就。可是甲午之难宣告了这种观念的失败。

  从生物的角度,的确有许多作物可以移植到一个过去没有的环境。可是并非所有作物都可以。如果新的环境生长条件不能满足这种作物生长的需要,移植的结果就是无法存活。当年大清统治者,想把科技移植到其封建专制土壤里,殊不知这种土壤根本满足不了原产思想自由社会的科技创新所需要的发展条件。因此,世界上最先进的海军装备在封建专制意识占据主导地位的社会大打折扣。依然败给了仰中华鼻息千余年的东邻日本。

  有人说在科研领域没有束缚,可以自由思考,这就是削足适履。自由思考,就是冲击陌生领域。创新是什么?创新就是否定过去的观念。人类文明的发展,大多是在已有观念基础上创新的结果,既对已有观念不断否定的过程。这种能力形成于人的成长经历。可是我们的教育在人成长过程中,依据现有的认识给未成年人硬性确定许多框框,孩子们的学习过程就是什么是正确,什么错误的。培养是非观固然重要,可这不是人类文明传承的全部。人类文明传承的还应该具有创新意识。而创新意识的形成,大多在于对未知领域(确切地说就是对依据现有认识,认定为错误的领域)的探索。

  探索,就是一个对错误认识不断否定的过程。可是我们在培养人的探索能力时,不允许犯错误。有读者朋友可以不同意这种观点,认为从来就没有谁责难过科研失败。的确,中国大陆的科研失败,投入巨资不出科研成果的项目比比皆是,投入产出比几乎在世界上垫底。此现状不但没有人责难,甚至没有谁觉得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然而大家忘了一点,人的探索能力形成,不是在科研领域对失败的不断否定过程中形成的。哪个孩子一开始就从事科研领域的探索?就是在孩子们成人的大学毕业前,绝大多数的都无法染指科研领域。人的探索能力最初是在对生活里的事物不断否定过程形成的。具体地讲,就是在对社会科学领域里的观念不断否定过程中形成的。可反观我们的社会生活中,不只是对年轻人,而是对包括年轻人在内的所有国人制定许许多多的铁律、红(底)线,稍一放纵思想的骏马,就会触禁。何来自由思考?从小学到大学,二十多年人的世界观形成的最主要时期,孩子们受的都是无可选择的接班人式的标准答案教育。

  有种观点认为,中国现行教育就是致残青年人的教育。这虽然有点夸张,却也不无道理。把孩子们任何离经叛道对现实的疑虑与否定都扼杀在摇篮里。没有了对现有认识的否定,哪来的创新能力形成。如今我们的教育更“规范”了,不但不能对现有认识产生疑虑,甚至了禁区林立,很多领域到了不可说的地步。中高考中那新闻频仍的“零分作文”,就是此残酷现实的反映。

  学生在课堂上问到许多问题,老师都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并非老师对学生的疑问没有观点,而是惧怕触禁,丢了饭碗。因为你说不定哪天对学生的批评,孩子与家长接受不了,就会拿你的观点去举报你,你就吃不了兜着走。现在老师只要被举报,受处理的速度比贪官污吏们快多了,而且毫无还手能力又没有油水的老九们,大多会被“严肃”处理的。

  人的创新意识不是开关控制的,你关掉开关窒息它,再打开开关,他就复活。改革开放之初,瞬间的“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有限地思想解放,换来只能是有限的创新。所以三十多年,中国的发展都是在用人家的技术在发展,我们的创新成就寥寥无几,挣的只是透支子孙后代生存资源的自杀性利润。合资,怎么合?我们出土地,出原料,出劳动力,都是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还要赔上断子绝孙的环境污染,人家出的只是无形的技术。可是利润却绝大部分被人家拿走了。我们今天的“辉煌成就”是用更多更多地透支子孙后代的生存资源换来的。因为我们透支的数量多,才积累起今天的辉煌。

  如今,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打个比方就是上层建筑往东,经济基础往西。科技创新意识的形成,不但需要漫长的时间,还需要开放自由的社会环境。日前去市里参加教研活动,教研员告知新的思品、历史教材又没有被政审通过(其他科同批新教材已经用了两三年了)。专家学者们被要求按着新课程标准编撰新政史教材,可是他们不知道是不懂中国国情,还是不肯屈从,连续数年数稿无法通过政审。我们姑且不去臆测政审标准是什么,仅就政审程序的存在,课程标准就如同宪法一般其尴尬境遇,都只能是“你懂的”。这种教育条件,如何培养创新能力?

  余多次在文章列举一个真实的例子。一对中国大陆到美国去的年轻夫妇,看到老师给尚在读小学的孩子留了一道作业题“谁应该对二战时期日本遭受原子弹轰炸负责”,具有令人羡慕学位的孩子父亲找到老师,问为什么给孩子出这种在中国只有研究生才能接触的问题,让孩子怎么来回答。孩子的老师告诉他,只要是孩子自己思考的结果,怎么答都对。出这种存在争议的问题,就是要让孩子找不到被普遍认同的答案人云亦云,使孩子学会独立思考。孩子答的正确与否不重要,只要有理有据,表述清楚准确,符合与其年龄相适应的正常逻辑就是正确的。目的是要让孩子相信自己的判断。

  而我们这些年虽然在中高考中也出现了所谓的主观题与客观题。可是换汤不换药,尽管主观题答案不是唯一的了,但也只是一种多选题。不在标准答案选项范畴的观点仍然是会被认定错误扣分的。为什么成年人认为正确的就一定是正确的呢?没有对成论的否定,哪来的创新能力。当然,孩子们在世界观人生观未完全成熟之前,知识储备尚不全面的情况下,他们的判断大多数是存在问题的。然而,正如剥夺孩子犯错误的权力就阻碍孩子的成长一样,否定孩子幼稚的认识,就影响孩子思想能力的形成。

  科技创新的出路在哪里?不仅现有条件下科技创新能力的形成无望,期望群众监督,确保科研政策落实与科研资源不被挥霍,也是种一厢情愿。群众怎么监督,科研经费一到位,往往买房买车,宴请各路“神仙”,出国“考察”都是路人皆知的事实,可那些举报权贵的有几个有好下场的……有能力得到科研经费的,就不怕你举报。因为那从来就不是哪个人,而是一种势力圈子。调查起来,绝大多数情况下,所有“证据”都会表明举报者纯属“诬告”。个人如何对抗一种体制!

  科技创新是摆脱当前困境的出路,余不否认。可是国人科技创新能力从何而来?至于科技政策与科技资源能否到位那都是后话。殊不说群众监督能否有作用,即便有作用,缺乏创新能力的人才,也不会有创新成就。

  如今中国经济的发展,形成许多独立于体制之外财力雄厚的大财团,这些财团唯利是图的本性决定,如果你真是有本事,资金待遇都不是问题。科技政策与科研经费不是当前中国缺乏科技创新的客观原因。关键还在人才,在教育。而教育体制改革受意识形态制约,根本不可能从“接班人”教育向国民素质教育转变。我们现在所谓的素质教育是被特色的素质教育,只要求受教育者提高某些方面与当前意识形态相契合的素质。是选择性素质教育,不是全面素质教育。这就好比培育鲜花,却只要花朵,不许花朵成长过程中有花叶存在。失去叶的光合作用,花朵从何而来!

  科技创新是当前困境的“唯一”出路,而决定科技能否创新的是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决定能否产生具有创新能力人才的是教育。过去我们培养的“人才”是否普遍具有创新能力中国人自己最清楚。因华人因受歧视中国人才得不到诺奖这块遮羞布,遮挡不信中国大陆科技创新科技成果数量上的可怜局面。欲速不达,创新能力不是开关控制的,给科技松绑,科技就会有创新成果了。若非按照培养创新能力人才条件改革教育,教育是死路,当前的困境也必将越陷越深,甚至……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1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回复 褦襶子 2015-8-2 03:39
nickalc: 中国有独立于体制的财团?哪些啊?
有呀!这就是中国的国情。铁板一块时代早已不复存在。只要有钱赚,没有人再在乎什么体制,一切都得给钱让位。感谢关注,祝安。
回复 nickalc 2015-7-30 21:07
中国有独立于体制的财团?哪些啊?
回复 褦襶子 2015-7-30 03:35
liushuai2009: 中国要创新的很多,比如软件设计,时装设计,电子产品设计,影视文化产品,我对中国的经济前景充满信心
如果缺乏观念上的创新,一切都只能是种阿Q精神。感谢关注,祝安。
回复 liushuai2009 2015-7-29 12:35
中国要创新的很多,比如软件设计,时装设计,电子产品设计,影视文化产品,我对中国的经济前景充满信心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5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