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26.致力于仁
新编论语详解•二习仁2.26
侯工 编著
微信公众号:xz480219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见也。(《论语•里仁4.6》)
杨伯峻:孔子说:“我不曾见到过爱好仁德的人和厌恶不仁德的人。爱好仁德的人,那是再好也没有的了;厌恶不仁德的人,他行仁德只是不使不仁德的东西加在自己身上。有谁能在某一天使用他的力量于仁德呢?我没见过力量不够的。大概这样人还是有的,我不曾见到罢了。”
钱穆:先生說:“我沒有見到喜好於仁和憎惡於不仁的人。若果喜好於仁了,他自會覺得世上更沒有事物能勝過於仁的了。若能憎惡於不仁,那人也就是仁人了,因他將不讓那些不仁的事物加在他身上。真有人肯化一天之力來用在仁上嗎?我沒見過力有不足的。或許世上真有苦力不足的人,但我終是未見啊。”
详解:
先说点题外话。最近有网友讨论:究竟制度重要还是文化重要?这有点类似于母鸡先还是鸡蛋先的“难题”。其实,蛋和鸡的关系是体和用的关系:蛋为体,鸡为用,只有依存,没有先后。文化与制度也是体和用的关系:文化是体,制度是用,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你能说哪个重要吗?
孔学属于文化,文化对制度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一般人往往感觉不到,但是时间长了,文化就能改变制度,甚至可以改造社会。例如,普及孔子的仁道精神,就会尊重人权,落实孔子“和”的理念,就能带来友爱和团结,遵循孔子的世界大同规划,就能实现世界和平。有人用制度来压迫孔学,等于用左手打右手,自己打自己。
当然,一旦形成好的制度,又能促进文化繁荣。
还有人用现代化压迫孔学。有个网友说:“现在都什么世纪了?!在文明世界的今天居然还想用这些低级的孔子学说来束缚和压抑民众的心灵?我只想跟你说一句‘去你的’!”一看就知道这是个没文化的人,完全不懂文明世界的根在哪里。他住在99层楼最高一层,居然反对维护底层。如果底层坏了,崩溃了,他在最高层还能安然无恙吗?
下面转入正题。
上面讲了文化与制度的体和用,现在讲仁与礼的体和用,仁为体就是讲个人内心的修养,怎样做到“仁”;仁之用表现为礼,礼是维护人类最高利益的规范。所谓克己复礼就是说自己到达了“仁”的境界后,要有宽大的胸怀,除了不断修正错误,完善自我,还要用“仁心”照临万物,用行动感化他人,使众人皆归于仁。
杨钱二师的解释给人支离破碎逻辑混乱不知所云自相矛盾的感觉。杨伯峻:孔子说:“我不曾见到过爱好仁德的人……”钱穆:“我沒有見到喜好於仁……的人。”孔子不是赞扬过颜回“回也!三月不违仁。”怎么会这样说,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只要重新断句,去掉“恶不仁者”前的逗号,就解决问题了,因为这一来,其意思是:
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我未见:我没有听说过;好仁者:崇尚仁德的人;恶:憎恶排斥;不仁者:缺乏仁德的人。
——我没有听说过崇尚仁德的人会憎恶排斥缺乏仁德的人。
下文是说明“我未见”的原因:
好仁者无以尚之。——无以:没有;尚:通上。
——一个人崇尚仁德是再好不过的了。
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但谁要是为了表现自己“好仁”就厌恶“不仁者”,拒绝与之交往,那么,他的“好仁”只不过是为了不让自己受不仁者的坏影响现已,这说明他不是真正的好仁者,因为真正的好仁者一定能包容万物,宽宏大量,有容人之心,会结交缺乏仁德的人做朋友。真正的仁者还会用自己的仁心来感化、教化别人。联系到12章《仁能好恶》里“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只有仁者能够正确地喜欢、厌恶一个人)。”这个理解显然最符合孔子原意。为:表现;仁:好仁;加乎:影响到;其身:他的身上。
——如果一个人憎恶排斥缺乏仁德的人,那么他所表现的“好仁”——只不过仅仅是不让缺乏仁德的人影响自己罢了。
本章后四句也很好理解,意思是说:“为仁”由己,只要愿意,没有做不到的,追求仁很简单,只要你立志去做,就一定能做到:
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有谁试过在一天里致力于仁吗?
——哪怕至力于仁一天,也有一天“为仁”表现。
我未见力不足者。——我未见:我认为不会有;力不足:因能力不足;者:的人。
——我认为不会有因能力不足而在一天里致力于仁都办不到的人。
——这明显是批评那些标榜自己“好仁”却又不想真正“克己复礼”,而仅仅对于不仁者表示厌恶,或消极地停留于不受不仁者影响,因为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仁德是一天一天累积而成的,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盖有之矣,我未见也。——因为能力不足的人大概是有的吧,但是我没有见到过啊。
这一章秉承上一章《生不违仁》孔子主张“终生不违背仁道”的意旨,阐明崇尚仁德的人不要憎恶、排斥缺乏仁德者的道理,同时鼓励缺乏仁德者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仁德的人,从而提出仁的17要点——致力于仁。
重新断句如下:
子曰:
“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
“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见也。”
白话文:
孔子说:
“我从来没有听说过一个崇尚仁德的人会排斥缺乏仁德的人。一个人崇尚仁德是再好不过的了。如果一个人憎恶排斥缺乏仁德的人,那么他所表现的“好仁”——只不过仅仅是不让缺乏仁德的人影响自己罢了。
“有谁试过在一天里致力于仁吗?我认为不会有因能力不足而在一天里致力于仁都办不到的人。因为能力不足的人大概是有的吧,但是我没有见到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