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热度 1||
侯工:《论语》新注(1)
孔子生前没有著作,但在教学和谈话里说过很多话。《论语》是孔子的学生在孔子去世后,根据自己的理解记录下来孔子的一些主要观点的言论,然后蒐集成册,因此免不了有疏漏,甚至加入编撰者个人的偏见,再加上历代儒生揣摸皇上“圣意”的曲解,以“有子曰”、“曾子曰”、“子夏曰”等鱼目混珠,使后人误以为是孔子的观点——婶可忍,叔不可忍也!显然,历代帝王钦定的《论语》注解,其目的不是诠释孔子的学说,而是歪曲孔子的观点,为帝王的独裁专制服务。
为了正本清源,据我的理解,对《论语》第一章《学而》试解读之,权当抛砖引玉,谨请方家雅正之。
第一节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篇》这一章是《论语》开篇第一章,提纲挈领,是整部《论语》的总纲,提出论语的核心思想和主张,而第一节又是第一章的纲要。
《学而篇》整章的主要人物是学习君子之道的学生,第一节第一句的主语当然是这些准君子。可见,《论语》说的是关于君子修行的指引。
这一章的题目是《学而篇》,是关于学习君子之道的开导篇,其重点在“学”。“学”,效也,识也。“学”什么?学君子之道——(1)通过老师和书本研究前人的智慧;(2)通过实践认识世界万物和万物之间的关系;(3)通过批判和内省不断修正错误,使个人的学识和道德臻于善和美。君子经过修学和实践而成众人的楷模,所以,君子之道也就是自我修养达到真善美之道。道,一方面是指自然客观的规律,即天理;另一方面是指个人对自然客观的规律的认识和遵循;这两方面结合实际上就是天人合一。君子之道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普世价值,即大多数人认可的真理(反映真实的道理)。与“学”并行的是“校”,“校”指对照,体会,校正:以“君子之道”为参照,学之效之体会之修正之,从而使自己也成为君子,达到君子的学识、智慧和道德,言行上具有君子的风范。就像一块表,要不断地“校对”,才会“准时”,人也要不断地修正,才会完美——又好比汽车的方向盘,必须根据路况不断修正方向,才能到达目的地。
“学”包括“见、听、闻、尝、触、思”,也就是通过人的眼耳鼻口手五官来“看象、听音、闻气味、尝味道、触摸物体,再通过大脑的取舍、归纳、演绎等思考程序,同时对比先贤的研究成果,然后形成自己的理念、观点和价值观。
“学而时习之,” “时”是指天时,即客观形势,世界潮流。君子之道必须符合天时,顺应世界潮流,与时俱进。“习”原字是羽字下一个日,意指小鸟在日光下练习飞翔,其意思是实践,即实践君子之道——包括先哲的理论和自己的经验总结,通过实践,结合当时形势,不断修正其错误,再升华至理论,达到明觉而通达的高度。
“不亦说乎?”——做到这样,不是也开心快乐吗?“不亦说乎”——说,音yue,同悦。
这一句突出“天时”,强调开放思想,顺应潮流。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有——或许 ,如果;朋字从二肉。“肉”指“肉身”、“身体”,即“二肉相并之形”,表示“身体挨着身体”,形容二人关系密切,志趣相投,在这里指同学;“自”,依旧、依然的意思。远——遥远、久远,不独指朋友来自远方,而且还指大家共同的志趣(君子之道)源远而流长。“方”,是“旁”的通假,广大的意思,君子之道,也要“方行天下,至于海表”《尚书·立政》,使君子之道得以普及于世。“来”,由远及近,浩浩汤汤,犹如海潮澎湃,形容君子之道的浩然正气升腾之景象。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意思是:如果有人因为和自己共同的志向而成为朋友,并且经常在一起切磋研究内涵丰富的君子之道,由此至彼、由近及远,直至普及于天下,这样,不也是盛世之象吗?“不亦乐乎”。“乐”音yue,指韶乐之类的大型歌舞表演:“《箫韶》九成,凤皇来仪”《书·益稷》。乐,引申为盛世之象。
这一句突出地利,强调要有一个使同学们安心学习的好的环境。
“人不知而不愠”,“知”是“智”的古字,“人不知”是指“人没有知识而缺乏智慧”。“人”这里特指那些因种种原因而不能“学”、“习”“君子之道”的人。由于他们不善于学习,所以没有知识且缺乏智慧。
“愠”,发yun音,上声,是“郁结、蒙塞”的意思。《孔子家语》有“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其中的“愠”就是发上声,表示“郁结、蒙塞”。“不愠”,是“使之不愠”的意思,也就是说,行“君子之道”的人要使不智的人不“愠”——使他们不再愚笨。一个人“不智”而愚笨,各种不好的情绪就会蒙塞心志,郁郁寡欢,就会生病。一个家庭、一个组织、一个国家、一个世界,如果由“不智”的人组成,那么同样会产生各种错误。所以,一个成功人士,一个和睦家庭,一个组织,一个政通人和的国家,一个大同和平世界,其前提必然是“不愠”的,这样才能做到文明、开放、进步和繁荣。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的意思是:现实社会在未普及“君子之道”前,大多数人仍然处于蒙昧状态。而行“君子之道”的人,就要如“南风之熏”、“春风化雨”般地熏陶、润化启蒙他们,把他们教化成达观、开朗、开化、明智的人,把蒙昧的世界衍变成文明、开放、进步、理性的世界,这样,不也是普及君子之道吗?“不亦君子乎”——才能算是真正践行君子之道的人。
这一句突出人和,强调不仅要自己学习、践行君子之道,还要向世人普及君子之道。
这一章通过三个“不亦”分别讲述了君子要充分利用天时、地利、人和来学习、实践君子之道,即与大多数人一起普及普世价值,在提高自己的学识、修行、觉悟、智慧、道德的同时,与同道朋友一起成为社会的楷模,帮助和带动后进人士,使他们也在学识、修行、觉悟、智慧、道德等方面得以提高,从而实现统一于普世价值观的大同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