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自由行 //www.sinovision.net/?25052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闲聊宇宙(21)——电磁起源原理

热度 1已有 1432 次阅读2014-12-23 07:30 |系统分类:科技教育| 原理 分享到微信

闲聊宇宙(21)——电磁起源原理

作者:侯工

 

网友123原帖:

大师的理论很精辟,但是我的疑问是最原始的粒子为什么就是个球面形状的呢?是不是球面形状的粒子就肯定还包含其他更细微的粒子呢?所以如果把最原始的粒子理解成一个小球,从而推导出物质的运动是为了追求稳定状态的不断变化。虽然以上分析看似有道理,但是却忽略了物质、能量、光三者状态的相互转化。或者说三者都是你说的原始粒子。但是你假定物质原始粒子的球面性是不是限制了其他更有可能的可能性呢?

例如磁力,你可以理解成是球面为追求稳定性而释放出来的一种力,但是现实情况给人的想象是,磁力是力,不是小球的运动。而且能量和力是紧密相连的兄弟,而能量又可以转化为物质,物质也能转化为能量,包括光。如果你说这些都是原始小球的作为,似乎比较牵强。物质、能量、光只有三者合起来研究,我认为才能真正理解世界。包括它的运动。

 

侯工回复:

因为球面形状是最节省材料的,也是最均衡的结构。这样,它运动才能平稳,而由它构成的物质粒子才能实现速度平衡。最小粒子是不可再分割的了。能量是物质多少的度量,也可作为物质运动的参数,物质的能量通过运动的速度表现出来,物体的宏观速度表现为宏观能量(动能),物体的微观速度表现为微观能量(热能)。由于物质的固有速度是个恒量,所以定量物质的能量也是个恒量。能量与质量、速度的关系式是:

E=0.5MC^2                 1

式子左边表示能量,M表示物体质量,C表示物体的固有速度(宇宙原速)。

当物质全部分解为没有质量的最小粒子时,狭义物质的物质运动完全结束,作为狭义物质的显态能量就全部释放出来,并且全部转化成最小粒子的隐态能量储存起来,等待它形成狭义物质时再通过运动表现出来。从(1可见,物质含有多少最小粒子,就含有多少质量,也就含有多少能量。

光是一种电磁波。由电磁起源的机理可知,它实质上是一种由构成原子的物质粒子运动导致宇宙球面应力发生周期性变化的现象。也就是说,物质粒子(例如电子)在周期性地搅动宇宙球面,使它发生周期性的振动,这种振动导致它产生应力的周期性变化,这种应力变化在一定频率范围内会使人类产生光的感由此可知,光是物质运动的副产品。

物质能量不是相互转化的关系,应该说能量是物质运动的度量值,能量必须通过物质运动才能体现和释放。当物质在运动的过程中释出最小粒子,同时释出显能量,随之质量减小,它所包含的隐能量也随之减小,质量与能量的关系是:

M=2E/C^2                  (2)

在(2)式中E表示能量,M表示质量,C表示光速。(2)仅表示能和质量的数量关系,并不表示质量与能量的转换关系。也就是说,质量不能转变成能量,能量也不能转变成质量,物质是通过释出最小粒子来释放能量的,物质在释放能量的过程中转化成最小粒子,而不是转化成能量。反之,是最小粒子转化成物质,而不是能量转化成物质。物质不可以转化为能。隐能是物质包含最小粒子的指标;显能是狭义物质转化最小粒子程度的指标,这一点必须搞清楚。

在物质释出最小粒子的过程中,会伴随产生各种射线和电磁波,同时向宇宙球面释放能量。这些能量通过电磁波在宇宙球面传播,其目的是激发受体的物质粒子,使其产生衰变,配合宇宙球面的膨胀力,不断加速物质释出最小粒子的速度,以适应宇宙球面加速膨胀的需要。射线和电磁波的区别是:射线是物质不是波动,电磁波是波动不是物质。

网友:

既然说物质是以光速沿着宇宙径向运动的,宇宙射线与我们的相对速度应该等于0,但是,为什么宇宙射线与我们的相对速度接近光速呢?

侯工:

物体运动是为最小粒子服务的。它的各个环节的自然速度的总和等于光速。物质最大的速度环节在电子,其次是原子,当原子、电子在获得足够的能量后突然离开物体,就显示出本身的接近光速的速度来。由于这些物质粒子的速度是在接近光速的物体上脱离物体的,如果它们继续沿着径向运动,就会飞离宇宙球面而湮灭,那么它们只能沿着宇宙球面运动,所以我们测到它们的相对速度就接近光速了。也只有这样,它们才能均匀地分布到宇宙球面。一旦当它们分解成最小粒子时,它们的速度达到光速,此时刚好等于宇宙原速,其运动方向也就是宇宙径向了。可见,宇宙射线的球面运动是为实现最小粒子达到以宇宙原速沿径向运动服务的,这个环节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在地球周围就均匀地分布着各种不同的来自其它星系的宇宙射线,如果宇宙射线是沿着宇宙径向运动的,地球周围就没有这么多的宇宙射线,而且宇宙射线在宇宙球面上分布也是不均匀的。

光是一种电磁波。电磁波是通过应力波动传递能量的。电磁波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现象,是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与物质也不存在互相转化的关系。

网友:

起源于哪里?

侯工:

先说电磁起源于基本构体:电子就是一个基本构体,它是组成宇宙一切物质的最小构体,而且是形成磁场和电场的源头。它一般情况下围绕原子核运行。现在让我们看看它是怎样形成磁场和电场的。首先看磁极是如何产生的:几个最小粒子连在一起就会互相阻碍而形成运动的阻力,这种阻力称为邻域阻力。如果构体内粒子受邻域阻力影响就会导致失速,那么物体就会湮灭

闲聊宇宙(21)——电磁起源原理_图1-1 

      图2  最小构体

因此原速球面牵带着它产生自旋运动,使它的所有粒子的速度保持相同,于是构成宇宙连动系统的基本环节,从而使这些粒子遵守宇宙原速。然而,像图2这种构体只绕着实轴旋转显然是不行的因为这样,蓝色两个粒子就相当于停在那里不动,失去了自旋的意义,因此必须“摇转”才行。所谓“摇转”,就是像地球进动和章动一样(好比摇摆着旋转的陀螺),如图4所示,绕着虚轴摇摆着转动,让两个蓝色粒子也动起来,使其跟3个红色粒子速度一致。

闲聊宇宙(21)——电磁起源原理_图1-2 

 

 

 

这样,在其周围便形成相应的应力带。正如一辆行进中的汽车,你站在左右两侧看到轮毂的转动是互为相反的一样。我们不难发现,虽然基本构体自旋方向不变,但是只要你分别站在蓝色两端,看到构体的旋转方向是互为相反的(一端顺时针,另一端反时针),说明原速球面对基本构体两端形成的应力带是相反的。基本构体两端的应力带与产生万有引力的原理相同,而表现出来的是磁性——这就象人类称打圈的河水为漩涡一样,它与河水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因此磁性与万有引力也没有本质的区别。但由于两端形成应力带的情形相反,故基本构体呈现出南北两磁极来(同理,地球就形成南北磁极)。这就是磁性起源原理。 

主要问题还在于:南北两磁极为何同性相斥,异性相吸呢?这种令人费解的现象确实难倒了许多大智大慧者。但只要细想就不神秘:当应力带相同的两极靠近时,应力带的大小和方向完全一致。换言之,矫正它们失速的量值完全相等,两应力带叠加后,矫正失速值就会增加一倍。根据现有的电子运行数据显示,电子的速度本来就已经接近光速,如果再增加一倍补偿量显然超出了光速,也就是超出了宇宙原速。这种超速现象也是失速,就像物体失速受到原速球面牵带一样,超速也要被它的束缚力挡住,否则也会湮灭,因此出现弹开的情况。这与转向相同的两个齿轮靠近相仿。反之,当应力带不同的两极靠近时,情况恰好相反。由于矫正它们失速的应力情况相反,与万有引力原理一样,应力带相互叠加后,彼此形成互补关系,从而出现相互吸引现象,这又与转向相反的两个齿轮相互靠近相仿。以上就是磁性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始机理,也就是磁力的起源

网友:

电场又是什么回事呢?

侯工:

道理很简单:基本构体自旋时中间3个红色粒子周围应力带表现出来的引力便是电场。它与相对应的质子(由1800多个电子构成)自旋反映出来的应力情况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因此形成互补关系。与磁场同理,电场也是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由电子结构可知:电场与磁场不同的是,电场是单极的,磁场是双极的。人们把电子定为带负电粒子,质子为带正电粒子。

网友:

电子是如何构成质子的?

侯工:

每两个电子首尾并接在一起,耦合成一个电子对,由于这样的电子的电荷互相平衡而显中性。中子是由900多个电子对构成的,是中性的,质子就是少了一个电子的中子,因此显示带有一个正电荷。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1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回复 八山山 2014-12-24 11:23
今又是: 喜欢你此类文章,对人非常有启发,而且会有深度,而非简单的流于形式。这是我读后的直觉。谢谢,祝你圣诞新年快乐!   ...
感谢你的鼓励,愿与你圣诞同乐。
回复 今又是 2014-12-23 11:52
喜欢你此类文章,对人非常有启发,而且会有深度,而非简单的流于形式。这是我读后的直觉。谢谢,祝你圣诞新年快乐!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