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包海山 //www.sinovision.net/?2437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遵循规律,创建学科

热度 1已有 1136 次阅读2020-8-30 04:57 |个人分类:地方学研究|系统分类:科技教育分享到微信

       遵循规律,创建学科
            包海山
      鄂尔多斯学是内蒙古学的探索者、排头兵,也是有机组成部分。内蒙古社科联推动内蒙古学的构建,第一次正式提出构建内蒙古学是在鄂尔多斯市,而内蒙古学研究会成立大会也是在鄂尔多斯召开。可见鄂尔多斯学与内蒙古学的内在紧密联系。
      2017年9月25日,由中国地方学研究联席会、鄂尔多斯学研究会等共同在鄂尔多斯市委党校举办“中国地方学研究交流暨鄂尔多斯学学术座谈会”上,时任内蒙古自治区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杭栓柱提出,自治区社科联将努力全面而深入地推进构建内蒙古学的进程,并且作了题为《伟大的实践呼唤内蒙古学的构建》的大会致辞
      2020年8月27日,由内蒙古自治区社科联与内蒙古师范大学合作共建的内蒙古学研究会,在鄂尔多斯市委党校召开成立大会。自治区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高慧广等自治区社科联领导,鄂尔多斯学研究会第一任会长、中国地方学研究联席会第一任轮值主席单位(鄂尔多斯学研究会)负责人奇朝鲁,内蒙古学研究会首批会员等60多人参加会议,自治区社科联一级巡视员胡益华当选内蒙古学研究会会长。
      据《内蒙古学研究会章程》,内蒙古学研究会的性质,是由热衷于内蒙古发展问题研究、致力于推动内蒙古学研究的学术性社会组织;业务范围主要是组织开展内蒙古学研究,对内蒙古学的研究成果进行宣传、转化;会员义务主要是开展内蒙古学的学术研究和社会服务。可见,内蒙古学研究会的组织、业务、义务等都是围绕“内蒙古学”学科知识体系形成和开展工作的。
      学术研究,宣传、普及、转化研究成果,应用研究成果服务社会发展,这是地方学共性,其基础都是探索和遵循规律创建学科知识体系。
      (一)遵循规律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民族地区,由于规律得以实现的形式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历史、地域和民族文化,而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在本质上同一的。从不同的角度探索和揭示规律,能够创造和形成不同的学科,而地方学是努力跨学科、跨行业、跨地域来创建综合性的学科知识体系,是努力整合更多人类智慧来共同从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探索在本质上同一的客观规律,从而促进地方学学科知识体系的协同创新、融合发展。
      在内蒙古学研究会成立之际,有关地方学和地方文化研究机构发来贺信,表达了在一个更大的系统内交流合作、共同发展的愿望。
      福建省闽南文化研究会:我们期盼,在新的时代贵我两会加强交流、相互激励,为创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而共同奋斗!
      广东省广府文化研究会、广东省广府文化产业发展促进会: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期待贵我两会进一步加强沟通、交流,共同立足于中华文化,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为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质、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作出更大贡献。
      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杭州研究院):内蒙古学是综合性、系统性研究内蒙古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一体化融合发展规律的新型学科知识体系,具有强烈的地域特色与鲜明的文化个性。内蒙古学研究会的成立更是推动中国特色地方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完全符合中央的指示精神,恰逢其时,立意高远,大有作为。我们由衷期望与贵会在城市学、地方学的耕耘与研究上,密切联系,加强交流,相互支持,为促进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正因为包括每个地方在内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在本质上是同一的,所以各地方学和地方文化才能加强沟通、交流,共同为促进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在地方学研究领域,从构建学科体系以及学术联盟建设来看,鄂尔多斯学、内蒙古学、中国地方学联盟建设均从鄂尔多斯启航。鄂尔多斯学研究会荣誉会长奇朝鲁在《浅议地方学和地域文化》中说:“遵循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去探寻认知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在规律,包括鄂尔多斯学与鄂尔多斯文化及其与鄂尔多斯经济、政治、生态等社会文化现象的内在客观规律,是鄂尔多斯学研究的根本任务。运用规律,引领发展;认识自我,超越自我;集成创新,道法自然是终极目标。可以延伸为,地方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探索规律,终极目标是道法自然
      目前,北京学研究所作为中国地方学研究联席会执行主席单位,与韩国和日本有关地方学研究机构合作,通过举办亚洲地方学与地方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等路径,共同促进亚洲地方学学术联盟建设。顺应这种必然趋势,未来还会形成全球地方学学术联盟,使“地方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探索规律,终极目标是道法自然”成为全球地方学研究的共识。地方学不是对人类科学文化的割裂,而是立足当地、放眼全球,在更大的系统内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地方学融合发展从鄂尔多斯启航,改变了各个地方学单打独斗的局面,顺应了现代科学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可谓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相对而言,人想有为难有为,“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地方学研究,是通过构建与应用地方学学科知识体系的形式,最终发挥和转化的是对任何人任何地方来说都是相同的客观存在的自然法则的巨大能量。  
      (二)创建学科
      “地方研究”与“地方学研究”不同。地方研究注重的是当地个性特色,侧重于对各种现象的阐释,是对当地历史、现状、未来方方面面综合研究,其研究成果可以是当地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历史、民俗等分门别类的排列组合;而地方学研究是在此基础上探索普遍原理,努力揭示和遵循在无形中支配当地社会发展的内在本质规律,围绕内在规律把所有的相关研究组织成一个有机整体,促进哲学、社会学、经济学、文化学等多学科融合发展,形成合力有效解决往往超越任何学科界限的实际问题,从而构建新的学科知识体系。
      创建地方学及其研究机构,基础是创建学科体系。如果不是致力于创建学科体系,却设立一个研究学科的机构,即设立一个没有地方学的地方学研究机构,那就有可能成为滋生学术江湖者的温床。对不“”而有“”的学术江湖者的特点和现象,有人直言:“学术江湖者,不学而有术,有趋炎的敏锐,附势的机灵,投机的精明,功利的勤勉”,而“目的无非功名利禄,花样却是名目繁多,倒也是一门追名逐利的江湖学问。观其荦荦大端者,有会议学术,职称学术,项目学术,媒体学术,关系学术,泡沫学术,概念学术种种”。凡此种种,往往昙花一现,追名逐利的江湖学问也会成为过眼云烟。
      创建地方学学科知识体系,是一个漫长、艰难、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穿越时空、汇集和融会更多的人类智慧才能完成。揭示和遵循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本质规律的全球地方学学科知识体系,是一个有机整体,是一个大网络,各地方学都是其中的组成部分,是一个小网格。地方学研究,就是既立足当地,把当地网格里的个性特色研究清楚,同时也要探寻普遍规律,根据普遍规律把当地网格与其他网格连接起来。而且,当地也是一个相对概念。鄂尔多斯学的当地是鄂尔多斯,内蒙古学的当地是内蒙古,中国地方学的当地是中国,亚洲地方学的当地是亚洲,全球地方学的当地是地球自然村。就像每个地方都是地球自然村的一个组成部分一样,各地方学也是全球地方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内蒙古学研究会2020年工作要点提出,将配合自治区社科联抓好内蒙古学专项年度课题的策划、研究及成果转化工作,并适时启动《内蒙古学研究》(论文集)、《解读内蒙古》(社科普及类书籍)等书籍的编写工作。拟定9月举办第三届内蒙古学论坛,在先期进行内蒙古学基本问题研究的基础上,邀请区内外地方学专家围绕内蒙古学构建与发展进行学术交流。内蒙古学研究会将积极加强与全国地方学联盟的联系,主动到北京学研究所等地方学牵头单位走访;加强与各盟市地方学研究机构的沟通交流,推动形成内蒙古学研究的合力。
      由此,可以看到内蒙古学立足当地,把自治区各盟市地方学的小网格连接起来,形成内蒙古学网格,再与全国各地方学网格相连的发展路径。对于推动内蒙古学学科建设来说,内蒙古学论坛、《内蒙古学研究》(论文集)等,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学术交流成果展现平台。虽然目前还只是论文集,但是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以及高质量发展奠定着基础。一方面,通过论坛和论文集能够为系统性研究内蒙古学汇集和积累很多基础资料,许多经验教训可以学习、借鉴和总结,许多创新观念和思想火花可以有效整合、激发活力;另一方面,也将促进内蒙古学研究专著系列成果的出现,毕竟,只有一系列专著成果才能支撑得起真正的内蒙古学学科知识体系。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1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今又是 2020-8-30 08:40
包兄近来可好?此地送上远方的问候并祝,中秋快乐!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5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