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不改,方得始终 包海山
第一次听说鄂尔多斯学研究会,是2002年夏天。
有一次几个朋友聚会,鄂尔多斯日报社记者王子川告诉我:“奇朝鲁盟长正在筹划成立鄂尔多斯学研究会。他退休后要从事文化学术研究工作,你将来或许有机会加入他们的团队”。
当时这个消息是令我震撼的。冥冥之中,我感觉到,鄂尔多斯或许真的能够出现汇集普通百姓中爱好文化学术研究者的家园,而且我也有机会加入。对于相对闭塞环境中坚持自学的人们来说,特别希望加入相互交流、资源共享的研究团队。
1980年,我毕业于内蒙古水利电力学校水文地质班,分配到伊克昭盟勘探钻井队,后来改称鄂尔多斯市水利工程局、鄂尔多斯市防汛抗旱服务中心。我在单位从事过牧区供水规划以及灌注桩基础工程施工现场总指挥等工作。我努力干好本职工作,但是在内心深处里希望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学习,于是用业余时间学习了“北京语言文学自修大学讲座”3年的课程,还学了哲学、美学、诗歌、音乐、心理学、逻辑学、政治经济学等方面的知识。期间,我注意到很多人引用马克思恩格斯的话,都很深刻,我就找原著看引文,而且看引文前面和后面的内容,由此逐渐开始学习的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原著。20多年之后,我编著出版了《中国古代诗歌联艺欣赏》、《我们最喜爱的马克思恩格斯名言》、《以人为本,实现全面而自由发展》等书籍。2002年6月,王子川在鄂尔多斯日报头版头条、大半个版面发表了《包海山:通读马恩全集——<我们最喜爱的马克思恩格斯名言>选编纪实》;内蒙古电视台记者也来采访,在《晚间报道》播出。
正因为有这样的基础,王子川觉得我有机会成为鄂尔多斯学研究会成员,改变独自奋斗的处境。
果然,2002年9月16日鄂尔多斯学研究会成立之后,我在报纸上看到符合相关条件者,可以申请入会并且可以申报课题项目。于是,我到研究会提交了相关资料。几天后,奇朝鲁会长打来电话,让我去他的办公室。那是我第一次见到他。他同意我入会,也鼓励多写文章。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说:“你有独立思考能力,有独到见解,这对探索性的学术研究非常重要。你要坚持这一点,做真实的自己”。光阴荏苒,15年过去了。他对我的要求和希望没有改变,我也自然而然地做到了这一点。
那么,怎样才能真正理解自己,初心不变,坚持做自己?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超越小自我,回归人的自然天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标,而社会和历史对每个人也有评判的价值体系。如果只是以自我为中心,什么事情都只是与自己的私利联系起来,那么患得患失、追逐操劳一辈子,结果过眼云烟一场空。而只有把自己的人生坐标与社会和历史的评判体系结合起来,才能理解回归人的自然天性的自己,才会清楚自己始终应该干什么。做人、做学问都是如此,最终所探索和遵循的就是客观存在的自然法则,它在无形中决定人的命运并支配事物的发展变化。
鄂尔多斯学研究会专家委员会主任陈育宁教授说:“鄂尔多斯学=知识体系+应用服务”。这是一个有机整体,同时也各有侧重。如果我们回顾过去15年,并且展望未来15年,以30年作为一个发展阶段来看,那么,前15年重点是构建知识体系,要坐得住,后15年重点是应用服务,要动起来。鄂尔多斯学的构建与应用,既要静坐冷板凳,也要舞动热闹场,这是一个系统工程。
从构建学科知识体系的角度来看,15年来,鄂尔多斯学研究会办了很多大事,其中五件大事也可成一个体系。一是2002年创建鄂尔多斯学及其研究会。有了这个基础,才有了后来一系列整体性的大发展。二是倡议成立了中国地方学研究联席会,使地方学研究团体有了相互沟通交流、彼此学习借鉴的平台。三是鄂尔多斯学研究会与中国地方学研究联席会、草野思想库共同在草根网建立了团体博客“地方学研究”,从而开拓了“互联网+地方学研究”的新空间、新领域。四是通过侧重平行比较研究的《中国地方学研究理论与实践调查报告》,促进地方学研究协同发展。五是通过注重整体与局部关系的《中国学视野下的地方学研究》,促进中国学视野下的地方学研究融合发展。
系统性的地方学研究,主要包括三个层面:一是立足当地的微观研究,二是各个地方学之间的平行研究,三是跳出当地在更大背景更广视野下的整体性研究。我们把鄂尔多斯学研究的这五件大事联系起来,就能够看出构建学科知识体系的主要路径和基本格局。地方学研究协同发展是必然趋势。从中国学的跨多学科研究来看,包含着各个地方学之间的跨学科研究,使地方学研究融合发展为中国学。鄂尔多斯学研究非常清楚地意识到了这一点,因此顺应这种趋势,努力通过各地方学共同开展课题研究来推动这种发展。广州学研究者梁达平就认为,“这将标志着中国地方学研究进入协同发展的新里程”。也有人在互联网上评论鄂尔多斯学研究:放眼全局、策应一隅、足见奇谋!
从应用知识体系来为社会发展服务来看,鄂尔多斯学走进大学、走进基层,研究会与相关部门共同举办各种论坛等,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为了进一步突破时间、地点、人员等方面一定的局限性,为了拿出能够服务社会大众而且是受欢迎和更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我们也在积极探索。2017年上半年,完成了《讲好鄂尔多斯传奇故事》书稿,近期将出版发行;下半年,将完成《唱响鄂尔多斯经典民歌》书稿。我们努力把抽象的学术研究成果,通过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为社会大众服务,并且体现出成果和服务本身的价值。例如,对《讲好鄂尔多斯传奇故事》,内蒙古文联原主席阿云嘎在“序言”中说:一是视野开阔;二是材料丰富;三是学术性强。他认为这部书的阐述是在一个相当广阔的时空背景下展开的,其描述也是相当的波澜壮阔。对鄂尔多斯文化的描述不是单一和平面的,而是带有立体感,而这种立体感体现的就是历史发展的迂回曲折和复杂性。这部书的叙述不是历史事件和现象的罗列,而是在叙述中努力用一些学术观点去进行阐释。所以就带出了新意,也带出了深度。将一些“学”、“观”、“理论”融会贯通成为一个大的体系,并以此来阐述鄂尔多斯文化,或许这就是鄂尔多斯学研究的特色和亮点。
奠定基础20多年,参与鄂尔多斯学研究15年,未来努力转化和体系价值应该还有几十年。把这些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感悟生命的意义,感恩父母,感谢朋友,感知周围的人们以及穿越时空的英灵。一个人只有保持朴实、单纯、天真,珍惜人的自然天性,人的生命本能才会得以自然发挥。相对来说,人想有为难有为,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在更高境界,其实人不用想太多,顺势而为便可,道法自然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