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影视学家杨新磊 //www.sinovision.net/?2395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期待与全球影视传媒学界与业界精英砥砺切磋,共襄大业!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索引”索命,“核心”黑心,评价缺心,何以安心

已有 5892 次阅读2010-11-10 05:48 |个人分类:学术 文化|系统分类:科技教育分享到微信

       “索引”索命,“核心”黑心,评价缺心,何以安心

    基于“三大检索”混乱逻辑和“核心期刊”商业本性的学术评价圭臬研究

“Index” to exterminate us, “core” degenerating, academic evaluate absent, and how to make scholars at ease

A study on the Criterion of Academic Evaluation based on SCI-EI-ISTP’s Irrational Logic and Core Journal’s Commerical Motivation

                 

         

                                                                杨新磊

【内容提要】迷信SCIEIISTP“三大索引”的中国学者不了解其产生的历史背景,更未洞察其自身的混乱逻辑,这是典型的崇洋媚外,缺乏学术自信,辱没学术主权。国内CSSCI等“核心期刊”模仿国外的“几大索引”,露骨的功利性和十足的商业性使其遭致诸多诟病。在学术尤其人文社会科学评价体系失范的当下,真学者们应打破“索引崇拜”和“核心期刊拜物教”,挑战美国的文化霸权,抵制学术腐败,以良知自律,无愧于科学研究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关键词】几大索引     核心期刊     逻辑     崇洋     学术评价     良知     自律

AbstractSome Chinese sholars make a fetish of “Index”such as SCI, EI and ISTP, who in fact don’t know the historial background of ISI especailly their irrational logic. These xenophiles show a typically blindless adortion to foreignors who lack of self-confidence and trample our sovereignty in academic study. China’s CSSCI imitate SCI,EI and ISTP but it show commerical utilitarianism baldly, which has been suspected and criticized deeply. When the criterion towards academic evaluation that mainly means scocial science and literae humaniores is unsound and unreasonable, true scholars should better abnegate the fetishism of SCI, EI, ISTP and CSSCI, to challenge to USA’s cultural hegemony, to resist the corruption in academe, to abide self-discipline with conscience. Thus, we won’t fell remorseful or discomposure facing on socail responsibilities and hostorical commision.

Key wordsSCI, EI, ISTP           CSSCI              Logic          Adortion to foreignors  

Academic evaluation    Conscience        Abide self-discipline

 

 

 

 引言

   学界尤其理工农医类院校素来视“三大检索”为至尊,莫不心仪,无不奉为圭臬,个个唯其马首是瞻。人文社会学界多少也受其感染,以至于“三大索引”渐成论文质量评价之最高标准,学者水平判断之终极尺度,高校科研考量之不二法门。正人先正己,身正不怕影子斜,“三大索引”经得住三问三笑吗?

 

 

“索引”的琐杂

迷信“索引”者,你可知究竟有几大“索引”?你们深信的这位“至上神”,究竟几眼几相?笔者梳理发现,至少有“六大索引”、“五大索引”、“四大索引”、“三大索引”四说。

何谓“六大索引”?有人把SCIEICA、PЖ、JICSTSA合称“六大索引”,也有人把EISCIISTPISRIMAHCI合称“六大索引”。何谓“五大索引”?有人把SCIEIIMSSCIAHCI合称“五大索引”,也有人把EISCIISTPISRAHCI合称“五大索引”。何谓“四大索引”?有人把EISCIISTPISR合称“四大索引”,也有人把EISCIISTPAHCI合称“四大索引”。何谓“三大索引”?有人把SCIEIISTP合称“三大索引”,也有人把EISCIISR合称“三大索引”。为何如此混乱,为何如此多的缩写?难道没有统一的标准吗,没有公认的说法吗?

可惜的是,至今无有,足见问题之严重。

为了将上述四说八“合称”彻底厘清,笔者根据其出现频率的高低排了一个顺序,大致如下:SCIEIISTPISRAHCICAIMSASSCI、PЖ、JICST。那么,这些缩写都代表什么含义,是何方神圣?

所谓SCI,英文全称为Science Citation Index,汉译为“科学引文索引”,是由一家名为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Co.ltd的美国私人公司编选、评定的一种文献检索系统。这家公司名称的缩写为ISI,汉译“科学情报研究所有限公司”,由美国人Eugene Garfield(尤金・加菲尔德)于1963年创建。

尤金・加菲尔德,19259月出生于纽约市一个犹太 - 意大利人家庭。中学毕业后,当过电焊工、建筑工。“二战”爆发后毅然参军,战后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化学,1949年获科学学士学位。1961年,获宾西法尼亚大学结构语言学博士学位。他创办的ISI为情报学做出了重要贡献,其本人也已成为美国重要的情报学家和科学计量学家。但是,因经营不善,仅存在了34年的ISI被迫于1997年作为无形资产并入私企The Thomson Corporation(加拿大汤姆森集团),寿终正寝。2008417日,该集团与Reuters Group PLC(英国路透集团)合并,组建了一个新的私企Thomson Reuters Group(汤森路透集团)。ISI系列现仅占汤森路透集团种诸多同类产品的1 / 11

ISI最大的贡献在于倡导一种按论文被引用的次数来评价其学术水平高下的思想。换言之,除了和滥觞于古希腊时期的古代图书馆目录检索系统一样收录文献的作者、题目、摘要、关键词等以外,ISI还主张将论文的参考文献收录进来,从而勾勒新论文和已发论文之间的援引关系,以此统计某篇论文被他人引用的次数、频率,并作为考量某位学者影响力的参考。这种思想,的确具有一定的可取性,但结论的客观性完全取决于ISI收录文献的范围,这包括语种、学科、年代尤其是统计方法。一家私人公司,不可能跨越人类的语言障碍,ISI只收入英语文献,出版地在美国的期刊占六成以上,在英国的占三成多,这明显是全球化语境中的话语霸权和文化殖民,歧视色彩鲜明。一家私人公司,怎么可能准确划分自然学科、社会学科、人文学科以及新生的交叉学科,[] ISI学科甄别意识素来重自然科学与工程科学,轻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而且其对工程科学的界定也招致众多非议。[] 一家私人公司,一个美国学者,身处“冷战”时期,怎么可能摈弃政治倾向与意识形态干扰,ISI对前苏联、古巴的学术成果十分漠视,对1984年前的中国同样带有明显偏见。再说,统计学作为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从来也不是风平浪静的,ISI从不公布统计方法,对于样本数、抽样策略、计量方案、精度、信度等诸多统计学核心元素均避而不谈,世人难免对其客观性与公正性产生质疑。

SCI”中的“S”即“Science”,其实ISI的本意指自然科学即Nature Science,以便与EIAHCI牵涉到的“科学”相区别。那么,SCI应为“NSCI”才准确,不知尤金・加菲尔德愿接受笔者之谏否?

EI的全称是The Engineering Index,汉译为“工程索引”,显然,这是ISI针对工程科学论文的产品。ISTP,全称是Index to Scientific & Technical Proceedings,汉译为“科技会议录索引”, ISI开发的科技会议文献检索工具。至此,毫无疑问,SCI EI收录的是发表在期刊上的论文即Article,与会议无关,而ISTP则专门收录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类学术会议论文。为什么ISTP不把自然科学与工程科学区分开来,难道发表在期刊上的论文有必要区别而发表在会议上的论文就没有必要甄别吗,难道现实中自然科学类会议总是与工程科学类会议合一举行吗?逻辑学常识告诉我们,很显然,ISI推出SCIEIISTP这三个产品已非坚持同一标准,三者之间已产生交叉互渗,更非互不能替。

ISR,全称是Index to Scientific Reviews,汉译为“科学评论索引”,ISI的另一个产品,收录综述、书评、漫谈和科普类文章。按ISI的说法,ISR收录的是Scientific Essays即科学随笔或科普杂文。这里,ISI 再次摒弃了自然科学与工程科学之别,像ISTP那样笼统对待。不过,与ISTP又有不同,ISTP收录的作者应是职业学者,而ISR则更为扩大,将业余科研爱好者、作家甚至普通读者统统纳入了进来,于是,在逻辑上再次陷入了自紊。ISR的诞生,使得ISI产品家族成员的互不能替性再次削弱。

AHCI,又名A&HCI,全称是Arts &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汉译为“艺术与人文科学引文索引”,是ISI公司的又一个新产品,收录艺术、人文科学期刊论文。艺术能与人文科学并列吗,艺术不就是典型的人文学科吗?尽管有“艺术科学”的提法,但中外学界公认艺术属于人文科学,是人文学科之一。可见,ISI的逻辑学基础很不牢固。再看这个AHCI,所收90%为期刊论文,几乎置会议论文于不顾,难道人文科学界就不举行学术会议吗,难道全球的人文学科学术会议均无价值吗?ISI是否应像ISTP那样推出“Index to Arts & Humanities Proceedings”即“IAHP”这样的新产品,ISI是否愿再次接受笔者之谏呢?

ISI没有搞出IAHP,但SSCI却是有的。SSCI,全称是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汉译为“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所收八成为期刊论文,附带会议论文。原来,ISI只认为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的会议论文有价值,有意义,有必要与期刊论文并列,而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以及艺术类会议论文的价值不如期刊论文,甚至无意义,这岂不是自乱阵脚、夜郎自大吗?这份迂腐滑稽,着实令人捧腹喷饭;这通杂糅胡乱,着实令人眩晕昏厥。

至此,ISI的闹剧还未收场,又跳出了一个名曰“IM”的小丑。IM,全称是Index Medicus,汉译为“医学索引”,收录医学期刊论文。IM一上场,整个ISI就炸开了锅,乱成了一锅粥。SCIEI难道不涵盖医学吗,医学难道不属于自然科学或工程科学吗?ISI的矛盾性与自反性居然到如此剧烈的程度,大出学者之意料。ISI对逻辑甚至常人理性的反叛,真令人瞠目结舌。在一片讨骂声中,ISI悄然把IM转给了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清理了门户,由该馆编辑出版。可是,IM存在一日,就干扰ISI家族一日,就嘲笑SCIEI以及ISTP一日。被遗弃、驱逐的具有ISI血统的IM的存在,就是对SCIEIISTPAHCISSCI这些贵族兄妹的否定,就像对大粪的否定一样。[] IM永远记载这ISI家族的混乱逻辑和荒唐历史。

面对这些来自大洋彼岸的英文,不管是全称还是简称,不管是人名还是品名,芸芸骨子里崇洋的中国人统统在其前冠以“美国”二字,口传笔写,借以显摆自己的西学造诣,赖以显露自己的国际视野。于是,尤金・加菲尔德,一个普通的学者,一个三流的私营业主,就成了“美国著名情报学家”乃至“美国著名科学家”;ISI译名中的“有限公司”消失,就成了“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甚至“美国国家科学情报研究所”;SCI就成了“美国科学引文索引”;EI就成了“美国工程索引”…… 一个私人企业,能代表美国政府吗,能代表整个美国吗?就算你能代表美国,为什么中国学者要对美国标准惟命是从,俯首称臣?为什么全球各国的学术成果都要由美国来评价?联合国的工作语言尚有6种,ISI凭什么仅以英语遴选学术论文,你可知中文正勃兴于全球?[] 这种连三岁小孩都会提出的疑问,太多太多的中国人包括学者在内,居然天天在犯,日日如此,司空见惯,麻木不仁,原因何在?一句话,这些中国人匮乏文化自觉[],太把老外当回事,太向往美国,太缺乏自信,太迷信,太崇洋,太媚外,太贱。

于是,就连CA也崇拜上了。CAChemical Abstracts,是由美国化学会下属的化学文摘服务社出版的化工类文献检索系统,崇洋趋于行业化、部门化、精细化。

于是,就连SA也崇拜上了。SAScience Abstracts,主要收录世界各国有关物理、电学、计算机和自动化控制领域文献的检索系统,是由英国几家三流大学和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推出的明显模仿ISI的产品,系ISI的英国版。英国仅次于美国,那也惹不起啊,也得崇拜啊。

于是,就连PЖ也崇拜上了。PЖ,Реферативньюй  Журнал,是前苏联国家科学院1970年代创办的综合性文摘杂志,虽不是学术性科研文献系统,但因引用出版物多、报道量大、学科全而受到东欧、中国的青睐。苏联“老大哥”的“索引”能不信吗?也得崇拜,崇洋与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挂上了钩,渐趋联盟化、意识形态化。

于是,就连日本的JICST也崇拜上了。JICST,是日本科学技戌情?センタ┼(日本科学技术情报中心有限公司)的英文名称“The Japan Information Center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的简称。该中心同样属于私人公司,其产品“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语简称为“文速Bonsoku”,创刊于1958年。JICST是日本学术界大型综合检索工具之一。东洋人也是洋人啊,也得拜啊。

    相当一部分无主见的中国学者,不但迷信美国的ISI系列产品和美国的CA,也迷信英国的SA,还迷信俄罗斯的PЖ,就连小日本的JICST也令其五体投地,磕头如捣蒜。[] 看看这些中国学者的奴才相,你们和那些大字不识的农村小脚老太太见佛就拜、是神就信有何两样,不都是同样的愚昧而愚蠢?

 

 

“索引”引出“核心”

     当然,大部分中国人尤其我国政府是有主见的。中央历来重视发展科技,特别是“科教兴国”战略提出后,国家对基础科研项目投入加大。经济发展的后劲在于科技发展,科技发展的后劲在于基础研究。基础研究投入巨大,产出的是什么?它包括三个方面:专利、论文和成果。成果在国际上缺乏可比性,因此,专利、论文的有关统计最直观地显示了基础科学研究的水准及其孕育的经济效益。借鉴美国的SCI,建立我国自己的科学论文统计系统,对于恰当评估我国基础科学学术水平,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于是,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便推出了“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英文全称为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简称CSCD。国内各学术期刊纷纷以能被CSCD列入检索来源而自命不凡,CSCD的功利性自其1989年一诞生便十分突出。CSCD对国内学术评价与衡量体系建设的积极价值,远不如其对国内近3000家科技期刊优劣短长、成败得失的片面梳理和简单遴选。不管怎样,CSCD能根据学术涵量使这一大堆科技期刊等级化、层级化,这是值得肯定的。

鉴于CSCD不尽人意,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英文名称缩写为ISTIC,便直接针对诸多愤愤不平的科技期刊推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项目,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公开地、露骨地对国内科技期刊评头论足,论资排辈,在科技界掀起了一股完全市场化、商业化的期刊排名风,性质与坊间瓦肆的“中国高校排名榜”、“全国研究生院排名榜”甚至“流行音乐榜”无二。这是在所难免的,ISTIC与中国科学院不同:后者是准政府性国家级学术机构,是非赢利性的,是社会公益事业;前者只是科技部下属的事业单位,2005年后管理体制已改为企业化运作;前者是要考虑经济效益的,是要赚钱的,被前者纳入的期刊一律都要缴纳评审费、年检费甚至管理费。

    至此,滥觞于美国ISI的这场声势浩大的闹剧,业已完全变质。

看到严谨的科技界尚且如此,国内的社会科学界、人文科学界岂能无动于衷?于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推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北京大学图书馆推出“中文核心期刊”即《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南京大学下属的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推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即“CSSCI”,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推出“RCCSE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推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其中,CSSCI市场份额最大。迄今,我国人文社科界共有上述五种核心期刊,加上科技界的那两种,目前,中国共有七种“核心期刊”。另外,北京万方、清华同方等公司见局面如此混乱,遂浑水摸鱼,抛出“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知网”等产品,混淆视听。与美国的ISI类似,这七家核心期刊的产品也有印刷版、光盘版和数据库等形式,仅CSSCI的数据库产品就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1998-2009)、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扩展版)、中文社会科学集刊引文数据库三种,名目繁多,五花八门。上述种种,一律都是非政府行为,未经国家检验认可,不具有法定的权威性。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多次公开表示,包括CSSCI在内的所谓“核心期刊”评定,均非政府行为,并提醒公众切勿上当受骗。但是,不管哪种,若想跻身其中,一律要缴纳数额不菲的授权费、评审费、年检费、管理费,加盟者再向客户索取查询费和咨询费。“211”以下档次的我国高校,尤其迷信以CSSCI为代表的“核心期刊”。



“核心”黑心

国内的“核心期刊”,何以一次又一次被置于风口浪尖?一个原本用于文献查询的检索工具,何以被当作衡量学术期刊、学者水平、大学实力、科研机构地位的重要甚至是唯一的评价尺度?期刊的发行量、学者的职称、大学的排名为何总与CSSCI发布的数据紧密地交织在一起?

    其实,CSSCI的工作原理与ISI系列产品没有根本区别。因为过度依赖统计学,国内外都是精选一少部分来源文献作为样本,以期刊为统计源是国际惯例。根据20世纪30年代发现的布拉德福定律[],大约20%的期刊登载了80%最具影响的论文,能成为这五分之一,自然得具备相当高的学术水准。但是,很多学者不了解统计学的随机性、概率性、偶发性以及统计数据的偏颇性,把被ISICSSCI随机抽取的或然期刊当做必然期刊,进而想独占、垄断这20%,这是一种基于数理计量学和应用数学知识贫乏的盲目冲动,实质上是反科学行为,是与科学无关的纯商业动机。

事实上,各高校发现CSSCI甚至EISCI的功能很少被真正利用,原因很复杂,或是编制者介绍不够,或用户不大了解,或认为它所收资料不够全面,或觉得检索出的某些成果质量不太可靠。显然,这些并非全部。人们对附着在CSSCI及“几大检索”上的急功近利与追名逐利普遍感到反感与厌烦。变态的 “索引崇拜”和“核心期刊拜物教”造成了学术评价乃至整个科研活动的严重变质,本来视探索、追求真理为唯一目的的学术研究被高度异化,越来越多的真学者受到伤害。

CSSCI专家、南京大学叶继元教授指出,CSSCI的主要功能是进行文献检索和科研文献定量分析,其虽有评价功能,但并非是针对性的、精确的,而是辅助性的、有条件的。如果要将主要用于检索和分析的引文索引改造为专门用于评价的数据库,则要对引文的性质和深度进行加工,研制出含量更大的数据库。显然,这是一项更为复杂和专深的工作。而且,要强调指出的是,不论编制出的引文评价库在统计学上、计算科学方面多么高明,都仅仅是为同行评议提供帮助的,不能完全代替人的主观评议。

无疑,对于CSSCI而言,有比没有好,多头比寡头好。当前,最需要做的,是如何根据中国学术期刊的实际科学地设定各项指标参数,使评价机制更完善,促使各类期刊优胜劣汰,步入良性循环。可悲的是,“几大索引”和“核心期刊”直接诱发了数据作假、花钱买引文特别是收取高额版面费等不正之风。CSSCI要期刊的钱,期刊要作者的钱,作者要高校、国家的科研经费,最终腐蚀和侵害了我国的整个学术体系和科研机制。

 

 

学术评价“缺心”

    在这个道德沦丧、精神迷失的时代,“几大索引”俨然学术界索命的至上神,“核心期刊拜物教”已是学术评价之痈疽。

由于受专业、立场尤其是利益之制约,很难对一篇文献的学术价值作出客观的评价。因此,借助引文数据来间接评价一篇文献的学术价值,不失为一种相对有效的方法。当然,这一指标不是唯一的,甚至不是最重要的,更何况它存在很多缺陷。但是,进步总是渐进的,总是相对的。有些问题,甚至永远都没有彻底的解决之道,只有相对较好之法。科学,尤其是人文社会科学的评价标准问题,恐怕永远也没有彻底解决之法。

因此,对于CSSCI这一评价体系应从两方面来看,其价值归价值,问题归问题。属于CSSCI自身的问题,当然应该改进。实际上,数篇数还算是守规则的。今天的学界,比数篇数更恶劣的,也令人感到悲哀的,乃是有些评委与评审机构根本不守任何明确制度,连“篇数”都不数,完全按照“潜规则”行事,只讲人情、关系,只求利益与交换,指鹿为马,不懂装懂,举枉措直。对此类拒不执行制度的恶劣行径,CSSCI或其他一切评价体系再完善,又奈其何?

显然,需要在观念上澄清几个误区。其一,“CSSCI”设定的初衷是通过量化形式确立学术期刊的公信地位,这有其相对合理性。由于“CSSCI”的遴选标准难以避免人为因素,片面强调之则会扭曲其作为评价标准的客观公正性。其二,突出引证率或转载率的本意,是通过统计期刊所发论文的此二几率来评价学者、期刊的影响力,不过,无论哪一几率都只是学术评价的一种手段,且是事后的、被动的、单向度的数字分析。如果把它作为事前追求的目的,必然本末倒置,事与愿违,更何况CSSCI本身就具有相当的复杂性,过分倚重同样会降低其客观公正性。其三,符合学术发展规律的评价体系必然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体系,任何单一量化评价体系都有其片面性,将其绝对化,只会对学术发展造成更大的伤害。

学术评价的根本目的,是要建立健全良好的学术秩序和营造宽松的学术环境,多出精品,多出人才,发展科研,促进教育。为了有力遏制目前以数量评价代替质量评价的不良倾向,就必须打破“检索崇拜”和“核心期刊拜物教”的神话,明确期刊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不等于论文的影响力,可以先鼓励“少而精”,尔后再鼓励“好而多”。为了彻底杜绝行政权力干涉学术、以人情关系影响评价活动等问题,除了推行高校“去行政化”、教授治校等之外,还可将同行评议扩展至近行评议 [] 、跨学科评议,取消“以刊评文”式的肤浅做法,取消成果直接与奖金、职称之间的密切挂钩。

改进学术评价,我们仍有许多建设性的措施。将CSSCI纳入学术评价指标是必要的,但应该限制其在整个评价指标中的权重。对于小专业 [] ,可以实行跨校专家评价,由于一个高校的小专业研究者很少,因此,在进行职称晋升时,可以联合多所大学,甚至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小专业专家数据库。对基础研究和效应发生周期较长的研究,还可对研究成果进行中长期评价,根据成果在2年后、5年后、10年后的反响作出评价。此外,为了让此类研究者有一个基本的生存环境,应允许研究者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出成果,给予其基本待遇甚至政策倾斜。若真如此,学术评价必定不会“缺心”。

 

结语

当下,学术腐败蔓延。不可否认,“几大索引”和“核心期刊”客观上助长了这种腐败。笔者以为,惩治学术腐败,最根本的是要尊重学术规律,构建符合这种规律的评价体系乃至管理体制,让学术回归学术。包括“几大索引”和“核心期刊”在内的现有任何工具,都难以对学术成果作出完全客观的评价,均不理想,其缺陷需要多元化的评价方法来弥补。真学者们应看清全球化的消极因子,主动抵制美国的文化霸权,捍卫我们的学术主权。同时,为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科学完善的学术评价机制而积极探索,为切实促进包括人文社会科学在内的科学研究之健康发展而??。

【附图】

[ Eugene Garfield(尤金・加菲尔德,1925~ ),ISI创办人,一个普通的美国学者,一个三流私营业主,

SCIEIISTP等商业产品被相当多的中国学者奉为学术评价至上神,顶礼膜拜 ]


(位于南京大学内的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中心,CSSCI神话的制造者,

一个再平常不过的高校二级科研机构,俨然已是学术腐败的强大推手)

【参考文献】

为了印证本人的观点,笔者暂不罗列此文引用的文献,并奉送陶潜《神释》压轴之句给读者,以共勉:“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不复独多虑。”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主管的The International Social CouncilISSC,国际社会科学理事会)出版的《社会科学百科全书》在这方面成就显然要比ISI卓越得多。

[] 16世纪初期至今,逻辑实证主义、证伪主义、历史主义、精致证伪主义、科学社会学、科学知识社会学(SSK)等学派均试图廓清科学与非科学的界限,都矢志于找寻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分水岭,但无一得到普遍认同。至于技术科学和工程科学,情况更为复杂,争论不休,聚讼纷纭。

[] 语出Milan Kundera(米兰・昆德拉)。

[] 其实,荷兰Scopus才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文摘和引文数据库,且是多语种的,非赢利性的,要比ISI出色得多。

[] 针对全球化(Globalization)的侵袭,一些崇洋的学者主张全面国际化(Internationalization),推行文化多元主义(Multiculturalism),费孝通先生于1997年提出“文化自觉”说,予以反驳。此说包括在文明冲突(由S.P.Huntington提出)中坚持学术主权,深受认可。

[] 据汤森路透集团统计,截至20097月,已经购买ISI三种以上产品的客户:美国34家,加拿大12家,英国13家,法国8家,德国2家,俄罗斯2家,印度2家,日本9家,韩国7家,中国大陆28家,中国香港6家,中国台湾8家……全球总共141家,中国大陆用户量居全球第二,中国全境用户量全球第一。

[] Bradford Samuel Clement(布拉德福,18781948),英国文献学家、化学家。他在1934年提出了布拉德福定律:“若将期刊按其刊载某专业论文数以递减顺序排列,再将期刊划分为载文量相等的三个区域,则可得出期刊数量比约为1α1α2的关系”。该定律大致相当于文中之述。

[] 相近学科之间的评议,如土木工程学评议建筑学、中国现代史学家评议中国现代文学类论文、美学评价艺术学等。近行评议是对同行评议的补充与完善。此概念由笔者首创。

[] 一般为三级学科甚至其研究方向,如德国电影、古代工程哲学、清史、蝴蝶分类等研究。

                                             

                                                ○一○年十月廿四日夜修订于西安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回复 yangxinlei 2011-8-20 21:57
To: oop168 你曾经说:
adortion
本意是否是adoption

尊敬的grace:

感谢你的指正,“adortion“的确有误,拼写时掉了一个a,应为“adoration”,意为崇拜,和“cult”同义,这正是我的本义,想表达“崇拜外国”。

毕竟身在英语环境中,果然棋高一筹,佩服!

祝你快乐!


杨新磊
回复 oop168 2011-7-15 00:22
adortion
本意是否是adoption
回复 oop168 2011-7-15 00:20
To: yangxinlei 你曾经说:
感谢你的提醒。
请再明确一下哪几个单词错误,是拼写错误吗,属于什么类型的错误?
祝你快乐!

好文。
好像是adortion
回复 yangxinlei 2010-12-26 08:36
To: grace 你曾经说:
杨先生︰请把Abstract里错误的英文单字改一改吧,以免让人以为你是‘故意‘错的!
感谢你的提醒。
请再明确一下哪几个单词错误,是拼写错误吗,属于什么类型的错误?
祝你快乐!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5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