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有“女人能顶半边天”一说,意即女人与男人对家庭及社会的贡献势均力敌,旗鼓相当,能占一半。细观几部中外佳片,笔者深感,女人可不止半边天。
正在全球热映的美国电影《Barbie / 芭比》由美国女导演Greta Celeste Gerwig(格蕾塔·葛韦格,1983- )执导,由苏格兰裔澳大利亚女演员Margot Elise Robbie(玛格特·罗比,1990- )主演,是一部女权主义与浪漫主义深度融合、超现实主义与批判现实主义水乳交融的佳作。这部电影在承认人的不完美基础上,采用公路片铺陈叙事,采用喜剧片营造氛围,采用歌舞片炫耀演技,采用动作片制造噱头,采用剧情片提升内涵,在多个类型之间自由穿梭,纵横捭阖,彰显出极强的艺术创造力。策划阶段,该片的主要投资方美国MATTEL(美泰)公司只想通过电影打广告,没奢望能通过电影赚钱,这是很多非电影企业的普遍心理,他们常把电影混同于电视,认为投资电影如同在电视频道投放广告,几乎不相信投拍电影还会赚钱。格蕾塔·葛韦格认真研究了美泰公司创始人Ruth Handler)(露丝·汉德勒,1916 - 2002)的人生后,深感她是一位充满理想且敢想敢干的杰出女性,对其倍加尊崇,遂决定深入挖掘她的美泰公司拳头产品“芭比娃娃”的深刻蕴含。美国女编导Andrea Blaugrund Nevins(安德里亚·布劳格伦德·内文斯,1969- )的93分钟纪录片《Tiny Shoulder: Rethinking Barbie / 柔弱的肩膀:重思芭比》(2018)指出,“芭比代表了我们不想成为却被要求成为的一切模样。”作为一个影响广泛的文化符号,芭比一直备受争议。一方面,少女们渴望在她的完美外形中进行自我投射,而另一方面,许多人担心这样的女性“榜样”限制了年轻女孩的审美和自我认识。在一些女权主义者看来,芭比绝不可能仅仅是一个给小孩的玩具娃娃,她是偶像,并且是父权制下具有典型白种人女性气质的偶像 。芭比的身体形象使得年轻女孩对自己的外形感到自卑,且强化了带有特定种族偏向的单一审美。除了她带来的畸形审美观,妈妈们对芭比娃娃警惕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她们不想让自己的女儿变成肤浅的、消费主义至上的性感花瓶。从“二战”后至今,美国女权运动始终威力不减,女性追求自由、平等的呼声席卷了整个欧美。美泰公司创始人露丝·汉德勒宣称,“通过芭比娃娃,女孩们可以成为任何她想成为的人”,女权主义者则将芭比娃娃视作被解放的、独立自主的成功女性形象。美国文化学者Christopher Varaste(克里斯托弗·瓦拉斯特,1972- )在其《Face of the American Dream: Barbie Doll 1959-1971 / 美国梦的脸孔:芭比娃娃(1959-1971)》一书中认为,芭比不仅只是个玩具,更是美国女性独立自主、自我表现精神的代表,她以自己的精彩人生演绎着女性所拥有的诸多可能(Hobby House Pr Inc,1999, ISBN: 978-0875885469)。美国经济学家Miles McCombie(迈尔 · 麦科姆比,1958- )在其论文《Barbie: Are We Toys/ 芭比:我们是玩具》(2000)里指出,“芭比的身体就是消费对象本身,是展示少年丰富的梦幻生活中的盛装和壮观场景的载体。她的非凡身体不仅是供给男人注视和迷恋的那种典型的女性体形,而且是一种以其形式引诱观者并卖出附属品的商品载体,是公司利润的真正来源———芭比是晚期资本主义时代的女孩的化身。” (Cox D R. Barbie and her playmates[J]. Journal of Popular Culture, 1977, 11(2): 303)无论如何,芭比娃娃已经成为了美国乃至世界流行文化史上不可忽略的一笔。一个玩具,居然有如此丰富的文化寄托,受众基础竟然如此深广,将其改编并拍成院线电影能不成功吗,能不赚钱吗?事实证明,女导演格蕾塔·葛韦格目光敏锐,行动高效,精明强干,这一切均注定她的这部《芭比》风靡全球,大受欢迎,必将成为影史经典。
美国电影《Wonder Woman / 神奇女侠》系列,包括2017年的《Wonder Woman / 神奇女侠》和2020年的《Wonder Woman 1984 / WW84 / 神奇女侠1984》,共2部,皆由美国女导演Patty Jenkins(派蒂·杰金斯,1971- )执导,以色列犹太女演员Gal Gadot(盖尔·加朵,1985- )主演。这个系列是商业电影改编成熟漫画获得巨大票房的典型成功案例,塑造了一个拯救世界的超级女英雄Diana Prince(戴安娜·普林斯),她英勇顽强,足智多谋,无坚不摧,战无不胜,强烈反抗男权社会并挑战各种权威,具有鲜明的女权主义锋芒。一提起“漫画”,知识分子(尤其是教授、博士)与中老年人观众大都会嗤之以鼻,不屑一顾,认为那就是哄小孩的玩意,无异于“弱智”的代名词。不过,军旅作家Major Malcolm Wheeler-Nicholson(马尔科姆·维勒-尼科尔森,1890-1965)少校1935年创立的Detective Comics(DC漫画公司),影响力实在太大了,是“一战”后至今欧美少年儿童离不开的精神食粮。1969年,DC漫画被时代华纳集团收购,旗下拥有超人、蝙蝠侠、神奇女侠、闪电侠、绿灯侠、海王、钢骨、沙赞、火星猎人、绿箭侠、鹰侠等近20个超级英雄,以及正义联盟、绿灯军团、美国正义协会、黑暗正义联盟等十多个超级英雄团队。与DC漫画齐名的是出版商Martin Goodman(马丁·古德曼,1908-1992)1939年创办的Marvel Comics(漫威漫画公司),2009年底被华特迪士尼公司收购,旗下拥有蜘蛛侠、金刚狼、钢铁侠、美国队长、雷神托尔、绿巨人、惊奇队长、黑寡妇、蚁人、奇异博士、超胆侠、恶灵骑士、刀锋战士等近20个超级英雄,还有复仇者联盟、X战警、神奇四侠、银河护卫队、捍卫者联盟、光照会等十多个超级英雄团队。DC漫画与漫威漫画,并称美国两大漫画巨头,半个多世纪以来始终是美国低幼读物的旗手,引领欧美大众娱乐尤其动漫业、游戏业数十年,在全球拥有30多亿忠实拥趸。与电影相比,漫画更简单,更直接,成本更低,传播更便捷,故受众更广,影响更大。将漫画改编成电影,并不意味着艺术的退化,而是着力突出电影的大众文化属性与娱乐本质,是电影赢得少儿观众的最佳选择。业界早已验明,由成人假扮装嫩的儿童片不被儿童认可,不受儿童欢迎,所以,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早已名存实亡。成人主创的虚头巴脑、矫揉造作的儿童片远不如动画片受欢迎,而动画片远不如漫画受少儿欢迎。所以,以《Monster / 女魔头》(2003)一举成名的派蒂·杰金斯将DC漫画的“神奇女侠”改编并拍成电影,不是江郎才尽,黔驴技穷,而是另辟蹊径,独具慧眼,果然获得了艺术与商业的巨大成功。德国思想家W.B.S.Benjamin(本雅明,1892-1940)在其代表作《Das Kunstwerk im Zeitalter seiner technischen Reproduzierbarkeit /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王才勇[译],浙江摄影出版社+中国城市出版社,1993+2002)中指出,油画、雕塑等古典艺术具有独一无二性或“即时即地性”,靠其艺术“光晕”折服世人,而且,传统艺术具有“原真性”,因此能派生出强大的“权威性”。摄影尤其电影作为典型的机械复制艺术,泯灭了古典艺术独一无二的光晕,冲散了传统艺术的原真与权威,只剩下大批量工业复制带来的视觉快感与消遣娱乐,而这正是现代受众最期待的,最需要的。
跻身美国好莱坞主流的华裔黄柳霜(1905-1961)、伍锦霞(1914-1970)、卢燕(1927- )、陈冲(1961- )、杨紫琼(1962- )、邬君梅(1966- )、刘玉玲(1968- )、赵婷(1982- )、刘亦菲(1987- )等,皆系女流。黄柳霜早在默片时代就开始闯荡好莱坞并获成功,应系美国主流认可的第一位华裔女演员,但因难遇好导演与好剧本,毕生作品乏善可陈,其社会活动影响远胜于电影表演成就。尽管黄女娣(1895-1970)早在1916年就自编自编自演了《关武帝》,但未公开发行,不为人知,故伍锦霞是名副其实的首位美籍华裔女导演,亦系中国香港首位女导演。伍锦霞执导的《铁血芳魂》(1936)、《民族女英雄》(1937)、《金门女》(1941)均很不错,她与胡鹏联合执导的侦探片《纽约唐人街碎尸案》(1961)亦很出色。伍锦霞是不婚主义者,但不是女同性恋者,是典型的女权主义者,总是一身男装,风风火火,干练泼辣,只可惜美国白人权贵未对其充分关注。卢燕成名于中国香港女导演唐书璇(1941- )的导演处女作《董夫人》(1970)。在这部黑白片中,卢燕成功塑造了一位中国古代恪守封建道德守寡终生的女人形象,“董夫人”以伦理强压情欲,牺牲自我幸福迎来御赐贞节牌坊,这是西方观众难以理解的,但却是中国传统女性的真实写照。卢燕主演的“杨家将”题材《十四女英豪》(1972)、戊戌变法题材《倾国倾城》(1975)与《瀛台泣血》(1976)使其风靡亚洲,获聘美国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评审执行委员。陈冲凭借电影《小花》(1979)引起关注,与邬君梅在意大利、英国、中国合拍的历史传记片《末代皇帝》(1987)中分饰“婉容”与“文绣”,那场“吃花”戏十分精彩,给陈冲带来了“小花吃花”的业内美誉;她俩共同侍寝溥仪(尊龙饰)一男二女颠鸾倒凤诱使观众赋予“滚床单”一词新意且流传至今。意大利著名导演Bernardo Bertolucci(贝纳尔多·贝托鲁奇,1941-2018)执导的《末代皇帝》包揽了1988年第60届美国奥斯卡的五个主要奖项,获得巨大成功,陈冲、邬君梅因此成功移民美国。杨紫琼的国籍虽非中国,但也是华裔,事业起步于中国香港的动作片,因主演Roger Spottiswoode(罗杰·斯波蒂伍德,1945- )执导的《Tomorrow Never Dies / 007明日帝国》(1997)、李安(1954- )的《卧虎藏龙》(2000)而跻身美国影坛主流,因主演Daniel M. Kwan(关家永,1988- )、Daniel Scheinert(丹尼尔·施纳特,1987- )联合执导的《Everything Everywhere All at Once / 瞬息全宇宙》(2022)而演技封神。穷苦出身的刘玉玲(1968- )出道虽久,但直到出演美国导演Tom Dey(汤姆·戴伊,1965- )的《 Shanghai Noon /上海正午》(2000)才获美国主流认可,又在美国名导Quentin Tarantino(昆汀·塔伦蒂诺,1963- )的 《Kill Bill Vol.1 / 杀死比尔》( 2003)中大放异彩,演技臻熟。赵婷凭借《Nomadland / 无依之地》(2020)成为继伍锦霞之后又一位美国华裔优秀女导演,该片斩获威尼斯、奥斯卡两大最佳影片奖令赵婷在欧美主流影坛的地位更为巩固,未来上升空间很大。刘亦菲(1987- )随母移民美国在先,事业起步于中国,在出演了改编自张恨水同名小说的电视剧《金粉世家》的“白秀珠”、金庸武侠剧《天龙八部》的“王语嫣”及《神雕侠侣》的“小龙女”等角色后,又出演了《功夫之王》并主演了美国迪士尼《花木兰》等动作片,表现出宽广的戏路与非凡的角色驾驭力,体现出吃苦耐劳、坚毅顽强的优良品德,赢得业内外普遍尊敬。卢燕、陈冲、邬君梅、刘亦菲等华裔女演员,以中国女性的柔韧与隐忍、自信与包容征服了西方,成功融入美国电影主流,成为好莱坞的华裔精英。不过,遗憾的是,黄柳霜、刘亦菲、刘玉玲均因未遇一流导演而成名艰难,始终未出演一部像《末代皇帝》那样名震寰宇、万世流芳的佳片。
虽只在中国发展,贾玲(1982- )的运气比诸多闯荡美国好莱坞的华裔女演员都好得多。第一次当导演,贾玲的《你好,李焕英》(2021)就斩获了54亿多元的超高票房,这在中国电影史上史无前例。该片对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准确复原是最大的亮点,对八十年代中国人精气神的精确捕捉是折服亿万受众的最大法宝。贾玲及片中一系列人物的积极进取、乐观开朗如同明丽灿烂的阳光洒照在萎靡不振、消极颓废的当代青年心头,也勾唤起1950、1960年代出生的两代人——即我们的父辈母辈的集体记忆,把“母爱”摹写到极致,给“怀旧”赋予历史肌理,令“喜剧”折射时代宿命,贾玲执导的这部电影彰显了女导演的强大潜能与无限可能。当然,与王苹(1916-1990)、杨洁(1929-2017)、黄蜀芹(1939-2022)、许鞍华(1947- )、李少红(1955- )、胡玫(1958- )、张艾嘉(1958- )等中国最优女导演相比,贾玲因未系统学习过戏剧影视导演、影视技术、影视史论等大学本科课程而知识储备不足,短板明显,仍需下大功夫迎头追赶。业界有云,《你好,李焕英》穿越太频,闪回过多,致结构不无紊乱,全靠抓住了大疫三年国民郁闷急需宣泄之天赐良机,歪打正着,瞎猫逮住死耗子,故“贾玲神话”不可复制,不可持续,此说不无道理。
纵观近130年世界电影史,女性主要卓越于表演领域,享誉全球的女演员灿若繁星,不胜枚举。相比之下,具有世界影响的女导演却少得可怜,屈指可数,仅有以《Triumph des Willens / 意志的胜利》《Olympia / 奥林匹亚》著称的[德国]Leni Riefenstahl(莱妮·里芬斯塔尔,1902-2003)、以《 Pasqualino: Seven Beauties / 七美人》著称的[意大利]Lina Wertmuller(丽娜·维尔特米勒,1926 - )、以《Sans toit ni loi / 无法无家 》《Le Bonheur / 幸福》《Ulysse / 尤利西斯》《Visages Villages / 脸庞 村庄》著称的“法国新浪潮祖母”Agnès Varda(阿涅斯·瓦尔达,1928-2019)、以《Utolsó jelentés Annáról / 安娜的最后报告》《Örökbefogadás / 领养》著称的[匈牙利]Márta Mészáros(玛塔·梅萨罗什,1931- )、以《Восхождение / 上升》著称的[前苏联]Лариса Шепитько(拉莉萨·舍皮琴科,1938-1979)、以《The Hurt Locker / 拆弹部队》著称的[美国]Kathryn Bigelow(凯瑟琳·毕格罗,1951- )、以《The piano / 钢琴课》著称的[新西兰]Jane Campion(简·坎皮恩,1954- )、以《Salaam Bombay! / 早安孟买》《11'09''01 - September 11 / 九一 一事件簿》著称的[印度]Mira Nair(米拉·奈尔,1957- )、以《Nirgendwo in Afrika / 情陷非洲》著称的[德国]Caroline Link (卡洛玲·林克,1964- )、以《萌の朱雀 / 萌之朱雀》《殯の森 / 殡之森林》著称的[日本]河濑直美(1969- )、以《Lost in Translation / 迷失东京》《Somewhere / 在某处》《The Beguiled / 牡丹花下》著称的[美国]Sofia Coppola(索菲亚·科波拉,1971- ),算上格蕾塔·葛韦格、派蒂·杰金斯、伍锦霞、赵婷,不过十余人。尽管表演很重要,但表演不是电影的全部,电影说到底是导演的艺术,女性未来应在导演领域苦下功夫,赶超男性,建树权威。
整体观之,叱咤中外影坛的女性丝毫不输男性,在触觉敏锐、心思细密、社交无阻、吸聚资源等方面甚至超越了男性,令其望尘莫及。这些杰出女流,女身男心,牡牝合体,雌雄同构,阴阳共存,具有跨性别乃至超性别的独特魅力。谁说女子不如男,巾帼亦能胜须眉,生理性别并不会阻碍女人的成功,女人不止半边天,有时整个世界都是女人的。
二〇二三年九月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