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影视学家杨新磊 //www.sinovision.net/?2395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期待与全球影视传媒学界与业界精英砥砺切磋,共襄大业!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歌剧魅影——欧美现代文艺皇冠上的璀璨明珠

热度 3已有 2022 次阅读2021-11-2 07:04 |个人分类:学术 文化|系统分类:艺术| 歌剧魅影, 电影, 戏剧, 高级, 歌剧魅影, 歌剧魅影, 歌剧魅影, 歌剧魅影, 歌剧魅影, 歌剧魅影, 歌剧魅影 分享到微信

1911年,法国作家Gaston Louis Alfred Leroux(加斯通·勒鲁,1868-1927)出版了长篇小说《Le Fantome de L'Opéra/歌剧魅影》。该书讲述宏伟壮丽的巴黎歌剧院经常发生意外,先是置景工猝然吊死在舞台下面的台仓里,接着剧场大厅的枝形吊灯突然掉下来砸死了人,最诡异的是歌剧《浮士德》演至最后一幕时,舞台突然一片漆黑,旋即恢复明亮,但女主角克里斯蒂娜却不见了,被人劫持了。经过一番调查,原来这一切都是一个丑八怪埃利克所为。埃利克天生一张连亲生母亲见了都害怕的脸,从未得到过女性的爱,处处被人嘲弄,受尽奚落,连大街都不敢去,只得藏身于巴黎歌剧院的地下室里。他使出各种伎俩,装神弄鬼,想获得漂亮动人的女主角克里斯蒂娜的爱,仅仅是为了能过上像常人一样的生活。不难看出,作者勒鲁借鉴了法国作家雨果的世界名著《巴黎圣母院》,创造了一个类似钟楼怪人“卡西莫多”的“埃利克”形象,同样具有独特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脍炙人口。
“歌剧魅影”这个文本,意蕴十分丰富,具备深入挖掘的潜质。不过,在随后的电影化过程中,“歌剧”演变为“剧院”,“歌剧魅影”演变成“剧院魅影”,这是电影人为了更突出电影的空间性而进行的巧妙二度创作。
第一次将勒鲁原著搬上电影荧幕的是美国环球影业,时值默片的黄金时代,由Rupert Julian(鲁珀特·朱利安,1879-1943)执导,Lon Chaney(朗·钱尼,1883-1930)、Mary Philbin(玛丽·菲尔宾,1903-1993)主演,1925年上映,片名为“The Phantom of the Opera”。该片很快成为默片时代一部十分著名的恐怖电影,宏大幽森的中世纪哥特式剧场、神秘玄奥的德国歌剧《浮士德》、高贵冷艳的女主角兼女高音、兀立雄浑的基督教圣乐唱诗班式的歌队、男主角丑陋的面庞与阴鸷的眼神、悬念丛生的剧情共同为该片提供恐怖的底色,变态心理学精神分析指射(表现为意识与潜意识的缠斗)、欧洲上流社会淫靡堕落的生活作风、巴黎颓废沉沦的文艺风尚、具有强烈黑白反差的肃杀嶙峋的影像为该片构筑了恐怖的阶梯,这些元素最终缔造了这部既古典又现代、既唯物又唯心的恐怖电影杰作。观看此片,人们无不神经紧绷,屏气凝神,却又时不时被其吓了一跳,常惊魂不定,心有余悸。该片兼具表现主义与浪漫主义之禀赋,又不失象征主义之深沉,是继1920年德国导演Robert Wiene(罗伯特·维纳,1880-1938)的《Das Cabinet des Dr.Caligari/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之后,欧美电影史上的又一杰作。
由于票房与口碑均十分理想,1943年,美国环球影业重拍了该片,彩色有声片,Arthur Lubin(阿瑟·鲁宾,1898–1995)导演,Susanna Foster(苏珊娜·福斯特,1924-2009)、Claude Rains(克劳德·雷恩斯,1889-1967)主演,但反响不如1925默片版。此后,1962年英国导演Terence Fisher (泰伦斯·费希尔,1904-1980)、1990年美国导演托尼·理查森(Tony Richardson,托尼·理查森,1928-1991)两度翻拍,表现均尚可。
我国电影界自然也知晓“歌剧魅影”这一文本,只不过,中国观众对歌剧不熟悉,没兴趣,故必须对其本土化。马徐维邦最早试水,他导演的恐怖片《夜半歌声》(金山、胡萍主演)1937年上映后,给战乱中惶惶不可终日的国人带来莫大的心灵慰藉,大受好评。中国香港导演于仁泰联手张国荣再拍中国版“歌剧魅影”,1995年上映,又获成功。享受了几年该片带来的巨大成功,张国荣便殉艺殉情,自杀身亡。看来,“歌剧魅影”真是一个香饽饽,东西通吃,横行天下,荡涤一切文化隔阂,从不失手。
第一次将勒鲁原著搬上戏剧舞台的是以音乐剧《Cats/猫》轰动全球的英国作曲家Andrew Lloyd Webber(安德鲁·劳埃德·韦伯,1948- )。1986年,他根据小说原著创作的同名音乐剧《歌剧魅影》真正展示了这部小说的舞台艺术潜质,令歌剧——这种原本就属于舞台的高雅艺术的魅力完美呈现,大放异彩,世人惊羡不已,赞不绝口。这再次印证了“歌剧魅影”这一题材不但适合电影去表现,也适合戏剧去演出,这个文本雅俗共赏,人见人爱,在电影、戏剧两大领域均能光芒四射,霞光万里。如果说“吸血鬼”是欧洲最大众、最草根的恐怖形象,那“歌剧魅影”的“埃利克”则是欧洲最文艺、最高级的恐怖形象。
音乐剧获得巨大成功后,韦伯意犹未尽,趁热打铁,与美国导演Joel Schumache(乔·舒马赫,1939-2020)合作,于2004年推出了该音乐剧的电影版。然而,盛宴已散,高峰已过,公众见识到“歌剧魅影”所蕴藏的戏剧富矿后,很难再被其电影韵致折服,电影再去征服这一题材反而显得捉襟见肘,力不从心,乃至画蛇添足。
无论如何,从小说到电影,从戏剧到音乐,100年来,“歌剧魅影”驰骋艺坛,纵横艺苑,扬名欧美,誉满全球,最文艺,最高级,最恐怖,最摄人心魄,堪称欧美现代文艺皇冠上的璀璨明珠,当之无愧,实至名归。
难怪,俄罗斯国家大剧院上演作曲家Nikolai Andreivitch Rimsky-Korsakov(尼古拉·里姆斯基-科尔萨科夫,1844-1908)的歌剧《Sadko/萨德柯》时,一名37岁的龙套演员被正在更换的布景饰物砸中,当场死亡。此事发生于2021年,正值加斯通·勒鲁原著《歌剧魅影》发表百年,这是剧院幽灵再次作祟,还是冥冥之中的定数?至少,这是艺术经典之弥足金贵与旷世永恒的一种暗示。

歌剧魅影——欧美现代文艺皇冠上的璀璨明珠_图1-1


歌剧魅影——欧美现代文艺皇冠上的璀璨明珠_图1-2






                                                                                                                       二〇二一年十一月二日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1

鲜花
2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回复 yangxinlei 2022-2-3 20:35
谢谢,共勉。
回复 馗神王 2021-11-7 08:41
拜读。精彩。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