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非常典型的四句话: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对于王阳明的这四句话,不同人有着不同的理解,有的只拿其中的一句话来说明问题,认为这句话就是中心思想、全部内涵。这样解读显然是片面的,也是狭隘的。
本文试着用白话加以解读说明,供朋友们参考。
这四句话阐述了事物从无到有,以及如何辨别、如何把握的全过程。
我们一般说善恶,都是表现出来的善与恶,而且善恶所表达的都是心的状态。
但是在没有表现出来之前,既不能说善,也不能说恶,所以说无善无恶。
这里所说的“无”是相对于“有”而言,是一种潜在、尚待开发的可能性。就如人的目标理想只是尚待实现的可能性一样。
要把这种可能性变成现实,就是需要通过人为、有“意”识去努力开发和创造。
在开发过程中,则需要“良知”的指引,明辨是非、善恶等等,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
人,只有遵循良知的指引,才能使人心走向正轨,从而表现出正向的心态。
然而,在开发过程中,能否遵循良知的指引而做出正确选择,是不确定的。
这就需要把正向心态加以巩固和放大,而对于负面心态则需要进行转化或清理,即为善去恶,这就是格物的过程。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需要过程,即产生、成长、壮大、成熟的完整过程。如果只停留在某个阶段,都是不完整的。
王阳明仅仅是从“心”这个层面来说明生命的进化问题,因为通过心可以表达生命的态度。
对王阳明的这四句话,我们应该从整体上去解读其意义,而不能单纯从一句话或两句话片面解读,那样则很难与事实的规律性相符合,经不起推敲和检验。